房地产与国家战略讲座系列-5


一、投资拉动仍将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城镇化历史阶段决定)

美国在近百年历史中,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比重,投资率保持15-20%之间 。

1、中国经济转型:是更加粗放!1992-2018年投资率由27%扩张到82%。

1992南巡讲话至今27年,GDP总和810万亿,投资552万亿,投资率68%,房地产投资98万亿,占总投资17.8%。占GDP的12.1%。大投资=大建设=大消费

2、国家新型城镇化与新时代三大战略仍需要巨大投资

新亮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为三大战略。京津冀6年投资42万亿,一带一路约2万亿美元,长江经济带11省,205万平方公里,人口、GDP占40%,2017年投资超过36万亿,未来10年投资超400万亿。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撬动投资1.6万亿美元;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马歇尔重建欧洲需要130亿美元。

3、2012-2022年十年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研判

2012-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递减收窄,年平均增幅在15%-9%,10年总投资在750万亿元

左右,是过去10年5倍多。2020年GDP翻一番不计算CPI达到80万亿元,计算CPI是2.5%达到

102.787万亿元;增幅8.4%,2022年,预计GDP11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8万亿元,M2=254万亿元。

HW时代180万亿,新时代不少于750万亿元

这是2013年6月在华东理工大学作报告时的预测,误差5%!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已经一段时间难以改变!

4、上海市、北京市1999-2018年经济发展对比证明

2000年的GDP,北京2461亿元,上海4551亿元;2018年的GDP,北京30320亿元,上海32679.87亿元;

2000-2018年,北京名义增长率14.97%,上海11.57%,全国的12.97%,

下表的数据显示,北京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上海低于全国平均增幅。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加大

2000年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上海的一半,2018年北京超过上海

5、武汉市与沈阳市2000年以来经济主要数据比较

2000年,武汉沈阳三驾马车数据接近,2017年,只有武汉的一半,核心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下滑

二、城镇化工业化依赖土地财政的模式难以改变(制度自信)

1、上面靠税收,地方靠卖地!

上面管钱管人:国家的税收,中央拿走了50%,

地方干活干事:城镇基本建设、社会事业等公共的投资,由地方负责;

地方靠卖地生财是制度优势,这才是中国发展的特色!

2001-2002年,土地出让收入3679亿元,财政收入35290亿元,2003年,土地出让收入约5421亿元,财政收入21715亿元,

2004年,土地出让收入5894亿元,财政收入26396亿元; 2005年,土地出让收入5505亿元,财政收入31649亿元;

2006年,土地出让收入7677亿元,财政收入38760亿元; 2007年,土地出让收入12763.5亿元,财政收入51322亿元

2008年,土地出让收入9737亿元,财政收入61330亿元; 2009年,土地出让收入15910.2亿元,税收超过6.8万亿元,

2010年,土地出让收入2.7万亿元,税收8.0469万亿元, 2011年,土地出让收入3.15万亿元,税收9.5729万亿元;

2012年,土地收入2.69万亿元,财政收入10.8万亿元, 2013年,土地收入4.29万亿元;财政收入12.9亿元,

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42940.3亿元,收入超14万亿元。 2015年,土地收入33657.73亿元,降21.%;财政收入15.22万亿元

2016年,土地收入37457亿元,财政收入159552亿元; 2017年土地收入52059亿元,增40.7%亿元,财政收入172567万亿;

2018年,土地收入65096亿,增25%,一般财政收入183353亿,其中税收156401亿;全年总收入25.8757万亿,其中土地房地产五种税17968亿,预征所得税等3406亿,土地与房地产的相关收入总计86470亿,占总收入的33.42%!

2019年,土地收入72517亿元,一般收入190382亿元,其中税收157992亿元。全年总收入274898亿元,其中基金84516亿元。与土地开发的五种税收计19251亿元,与消费者购买新房二手房产生的税收约20429亿元。占税收的25.12%,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总收入是112197亿元,占总收入40.81%

全国同期2001-2019年总财政收入176.69万亿元(不含土地),约50%归中央财政,25%归省级财政,13%地级市,12%县级以及以下,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要"跑部钱进"、要卖地才能生存发展。

2001-2019年卖地收入约49.86万亿元。土地收入中央得5%,省市级15%统筹,地级市一般统筹10-15%,县级市区得到剩余的65-70%,包含成本,县级统筹10-20%,乡镇、街道只得总数的45-55%。

2、松江实例举证地方发展靠卖地!

松江区2000年常住人口64万人,2017年实有人口210万人。

基础教育需求:在校生增加了8.38万名,2017年是2000年的2.5倍,新建了299所各类学校,平均每年新建18所学校!教职员工增加了7725名,平均每年新招聘教师员工515名;教育支出由2.57亿元上升到41.57亿元,增长了16.1倍!2017年仅仅教育的公共支出就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33.77%!

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2228名,平均每年要引进医生和技术人才148.5名,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了342%!

公共交通需求:不计算轨道交通客运量,仅就公路公共交通近10倍,财政对公路公交的补贴由1000多万元增长到2.8亿元,财政补贴增长了二十多倍!

2000-2015年的15年发展中,15年的公共财政总收入为27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929.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33.43%,其余66.57%上缴),

地方财政支出1422.54亿元,地方财政赤字492.81亿元。年年有巨大的财政赤字,机构怎么能运行下去?日子靠什么过下去?单位的工作人员吃饭生存都成问题了,还怎么可能搞建设?怎么办呢?靠卖土地的收入!

近十五年内松江土地出让金总数1130亿元(只计算整数,包含工业土地出让金约260亿元):

2001-2015年:土地出让金分别是:9亿元、13亿元、15亿元、20亿元、22亿元、30亿元、36亿元、50亿元、76亿元、161亿元、68亿元、7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160亿元。上缴中央5%和市政府14.25%,总计218亿元(取整数),余912亿元,其中动拆迁安置、农民"养出老"等成本约400亿元。累计结余大约512亿元。基本能弥补493亿元财政赤字。十五年里,松江区房地产业开发投资总数约1863.34亿元,房地产出让金约870亿元,土地出让金占房地产总投资的46.69%。这是过去十五年里的平均数,近两年,一线城市土地价格占房地产总造价的60%左右。

三、中国商品住房严重不足,房地产仍是经济支柱(中国住房有多少?真正的商品住房占几何?)

国家1978-2018年的四十年改革开放期间,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而解决住房问题特别是城市

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住房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6.7平方米,1.43亿人,

全国城镇住宅面积总量为9.58亿平方米。

"六五""七五"(1981-1990年)期间房屋竣工约16亿平方米,住宅12.48亿平方米;

"八五"期间(1991-1995)房地产竣工14.2亿平方米,商品住宅11.076亿平方米;

"九五"期间(1996-2000)房地产竣工21.4亿平方米,商品住宅16.7亿平方米;

"十五"期间(2001-2005)房地产竣工22.925亿平方米,商品住宅17.88亿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2006-2010)房地产竣工35.3656亿平方米;商品住宅27.61亿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房地产竣工49.76亿平方米,商品住宅38.6748亿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2016-2018)房地产竣工30.1164亿平方米,商品住宅21.5016亿平方米。

1981年-2018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竣工总数是189.767亿平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竣工

总量达到145.9224亿平方米,加上改革前9.58亿以及79、80年0.74亿住宅总量约10.32

亿平方米(假设全部房改),全国城镇住宅商品房保有量不超过156亿平方米,人均11平

方米。加上2019年竣工的商品住宅68011万平米,全国商品住宅不超过163亿平米。

1、住宅总量:

全国的全社会住宅记录总量,至2018年,在494-510亿平方米之间,

考虑近几年大量的城镇农民城中村和私房动拆迁,实际总量约490亿平方米。

其中城镇住宅(特指城市和县城)246亿平方米左右,人均29.6平米,占总量的50.2%%;

村庄农民住宅244亿平方米,农民人均43.26平方米,占全国住宅总量的49.8%;

2、商品住宅总量:

2018年全国的商品住宅约156亿平方米,人均11平米,占总量的31.2%;

2019年全国竣工的商品住宅6.8亿平米,总数约163亿平米。

商品住宅约1.92亿套(85平米/套),14亿人口、5.6亿个家庭,城镇有8.48亿3.35亿家庭

(在施工中的商品住宅约62.77亿平米,全部在建的、建成的总计约226亿,2019年城镇人口84843万

人均仅有26平方米商品住房,包括在建和在销售的)

真实数据的结论是:商品住房缺口巨大,远远没有达到中等国家水准.


2017年房地产销售169408万平米,销售额133701亿元人民币;均价7892.25元/平方米;

2018年销售171654万平米,增1.3%,销售额149973亿元,增12.2%,均价8737元/米,增10.7%;

2019年销售171558万平米,降0.1%,销售额159725亿元,增6.5%,均价9310.26元/米,增6.6%

2018中国的全部房地产的市值是165.8万亿元!全国建国后的房地产总数是189.767亿平方米,征地和造房子等成本是752814+21298=774112亿元,加上35%的财务税务管理等各项成本,房地产销售前总成本是104.5万亿元,与市值有理论上的毛利约37%。

4、中国房地产市值:

2019年中国房地产全部竣工的市值约185.56万亿元!

全国现有竣工商品房199.309亿平米,在建设施工中的还有89.3821亿。

农村住房与宅基地不能买卖,是当下中国社会稳定的唯一法宝!

改革的前提是农民社会和医疗综合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等一系列保障体系的完善。

四、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关系

1、房地产业与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支柱、是龙头产业,能带动619个行业发展;

2、房地产业与工业化:是工业化的支撑,是地方推进工业化基础的资金保障;

3、房地产业与外贸进出口:是当下进口的核动力,出口的资金支撑,出口退税每年超过1万

亿元,2011年9205亿元,2012年10500亿元,2013年12000亿元。2017年退税13870亿元,2018

年退税15913亿元

4、房地产业与国内消费:是最大的国内消费,个人家庭最大的消费;

5、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和财政:是财政支柱,穹天大柱!

6、房地产业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资金来源,是根本;收取配套费;

7、房地产业与城镇社会事业建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支撑;收取配套费;

8、房地产业与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最主要资金来源,是根本;收取配套费;

9、房地产业与乡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是最大的掠夺者,也是最大的支持者;

10、房地产业与信息化建设:是最直接的投资者、建设者,是根本载体。

五、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国土,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1、建设现代化,首先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经济发展靠什么?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三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

经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贸易。

2、马克思《资本论》,引用威廉配第语"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3、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温饱阶段、小康阶段)

无房产不富足,无科技不强大,无国防等于零。(富裕强盛阶段)

六、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特征,就是大开发、大投资、大建设的过程

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特别是2013年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明确城镇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

从确立城镇化、工业化大战略起(这是必由之路)

城镇化就是造城市:造房子,造房子,造房子!

工业化就是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重要事说三遍。

城市化是社会财富的巨大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中产阶级形成的过程。

城市化发展是工业化的载体,是市场化的平台,是国际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