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奇幻之外的是对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写照

《水形物语》由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莎莉·霍金斯、迈克尔·珊农、道格·琼斯担任出演的奇幻爱情片,一上映就获得了业界的好评,并一举拿下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等多项大奖。

吉尔莫·德尔·托罗,好莱坞著名导演,代表作有《潘神的迷宫》、《地狱男爵》、《环太平洋》等,纵观这些影片,我们发现,这些影片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电影里都会出现一个怪物。就连吉尔莫自己都说:“假如一个剧本中没有怪物,我是不会拍的,我的电影里必须有怪物。”

《水形物语》也不例外,该片的灵感来源于吉尔莫六岁时看的一部电影《黑湖妖谭》,电影里的水怪形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水形物语》中的人鱼就是在这部电影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而产生的。

故事设定在1963年的美国冷战时期,讲述了在实验室做底层工作的哑女埃丽莎和一条供实验用的人鱼之间的奇幻爱情故事。

一、通过色彩表达情感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

既然是一门视觉艺术,那么导演对电影的视觉语言的建构就显得极为重要。吉尔莫就特别擅长用整体的色调来表达情感。比如在《水形物语》中,吉尔莫就大胆的运用了对比极为强烈的红、绿色调。

影片一开始,色彩的主基调是绿色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绿色是希望的颜色。当时正处美苏冷战期间,日益紧张的军备竞赛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定感,这个时候,人们便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这也是吉尔莫选择绿色作为电影主基调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影片中的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埃丽莎居住的公寓是绿色的、鞋子是绿色的、她上班穿的工作服是绿色的,奥卡姆的墙壁是绿色的,人鱼是绿色的,就连史崔克兰德这个大反派买的凯迪拉克都是青绿色的。画家贾尔斯为前上司伯尼定制的画,也将红色基调改成了绿色。

因为“绿色才是未来的流行色。”

但是,当埃丽莎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主基调由绿色变成了红色

埃丽莎是一名孤儿,没有亲人加上不能说话,埃丽莎的朋友很少,只有邻居贾尔斯和同事泽尔达。虽然埃丽莎每天的生活既单调又无聊,但并不妨碍她对爱情的渴望。

看到电视里播放着歌舞节目,她也会随着节拍舞动,看到百货商店橱窗里的红皮鞋,她也会满怀憧憬,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穿上。

有一天,埃丽莎像往常一样上班,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天,奥卡姆来了一个特殊的试验品,一个两栖人鱼。

在旁人眼里,人鱼不过是一个研究对象,根本不算是一个生命体,但在埃丽莎的眼里, 人鱼却是不同的,它温柔又脆弱,在与人鱼的互动中,埃丽莎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当人鱼终于被解救出来后,埃丽莎和人鱼也随之走到了一起,当爱火被点燃,埃丽莎的头饰和大衣都从绿色变成了红色,就连那双橱窗里的红色高跟鞋也突然出现在了埃丽莎的脚上。

红色象征着爱情。

二、独特的意象化表达

除了鲜明的色彩,电影中还有许多隐喻,正是这些意象化的表达让电影情节更加丰满完整。

关于信仰的隐喻

电影中反复提到了《圣经》的故事,比如《路德记》,但大幅度借鉴的还是《参孙和达莉拉》的故事

参孙是希伯来领袖,是一个拥有天生神力的战士,一次与腓力斯人的战役之后,参孙不幸被俘虏,为了让参孙失去神力,腓力斯人派了达丽拉去探明参孙神力的秘密。参孙因为被达丽拉迷惑,不幸泄露了自己的神力来自于头发的秘密。

失去了头发的参孙被腓力斯人挖去双眼,受尽折磨。

在这部电影中,达丽拉是作为邪恶的象征出现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达丽拉是泽尔达的中间名,在美国,一般不直接称呼人们的中间名,但史崔克兰德却这么做了,他显然是有意为之,因为泽尔达是黑人,在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美国,黑人而意味着邪恶,更让史崔克兰德不能容忍的是,泽尔达和埃丽莎居然在他的眼皮子低下救走了人鱼。

《参孙和达莉拉》中的达莉拉是邪恶的象征,但在电影中,吉尔莫却对《参孙和达莉拉》的故事进行了反转。当史崔克兰德自称为参孙,威胁泽尔达说出人鱼的下落的时候,泽尔达始终没有说出人鱼的去向,反倒是泽尔达的丈夫受不住威胁说出来了。

在暴力面前,泽尔达坚持了自己的信仰。

关于道德的隐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了一项咨文,咨文中更是以不记名的方式公开谴责苏联的制度以及生活方式。

杜鲁门讲话后,斯大林对此作出了反驳,“有人把苏维埃制度称为集权的或独裁的制度,而苏联人则称美国的制度为垄断资本主义。如果双方开始彼此谩骂或为垄断者或集权主义者,那就不可能得到合作。”

虽然斯大林的反驳相对温和,但美苏的对抗已经不可避免。为了取得对抗的胜利,从1947年开始,美国和前苏联开始了一系列包括军事、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竞争。

《水形物语》中的人鱼,就是美国为取得军事竞赛的胜利而寻找到的实验品,迪米特里教授则是潜伏在美国的前苏联间谍。

作为一名间谍,迪米特里一直为前苏联政府提供情报,但当他得知人鱼就要被活体解剖的时候,他善良的一面突然爆发了出来,毅然决定帮助埃丽莎解救人鱼,并为此失去了生命。

在政治与道德面前,德米特里选择了道德。

三、爱与理解应该像水一样无处不在

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镜头,就是埃丽莎在换台的时候,一晃而过的伯明翰事件。

伯明翰事件爆发于1963年,那一天,黑人平权运动的代表要求在伯明翰的街头举行示威,抗议种族歧视,却遭到了地方警长的拒绝。

在《水形物语》中,关于伯明翰事件的镜头一晃而过,但是,在美国,为了抗议种族歧视,黑人平权运动持续的时间非常。其实,不仅仅是黑人,同性恋以及生活在底层的女性也同属于边缘群体,为了能够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他们都经历了长久的斗争。

埃丽莎、贾尔斯、泽尔达、人鱼就是边缘人群的代表。

因为孤独,埃丽莎与人鱼走到了一起,对于他们之间的跨种族之恋,以史崔克兰德为代表的精英阶层自然是持反对态度的,反倒是贾尔斯和泽尔达这些边缘人士站了出来,冒着风险解救人鱼。

因为他们知道,作为边缘人,想要获得认同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所以他们能够理解埃丽莎。在他们的眼里,人鱼和他们是一样的,有资格拥有爱。

因为爱和理解,他们做成了一件原本不可能做成的事。而电影的团圆结局似乎也在隐喻着这一点——唯有爱才能消除世间一切偏见和隔阂。

在《水形物语》的同名小说中,人鱼回归大海后有了一个名字:波塞冬。在古希腊神话里,波塞冬是海神,这其实也是回应了之前的隐喻,人鱼其实就是神。

在人鱼波塞冬的抚摸下,埃丽莎在水里重生了。

电影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当社会告诉发展,恐惧、憎恨和愤怒也在迅速滋生,当这些恐惧和愤怒通过媒体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对旁人以及陌生的事物产生惧怕心理。

是时候明白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我们” 和“他们”的区分。就像吉尔莫说的:“只有我们,他们就是我们”。

这就是《水形物语》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