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力促全县高质量发展——2019年民乐县质量强县工作综述

2019年,民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省质量工作部署要求,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和“六稳”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落实“守住底线、营造环境、规范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了新形势下的质量工作。

抓效能提升,质量强县建设深入推进

民乐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对质量提升工作把方向、管大局的主导作用,将质量强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县等工作会议,定期研究部署质量工作。研究下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民乐县建设质量强县实施方案》《民乐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全力推进全县质量发展工作。制定出台《民乐县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八条意见》、《民乐县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民乐县推动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的十二条意见》等一系列产业、环境、科技、财政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2018年度配套落实各项扶持资金1200万元。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 2019年申请商标167件,注册143件,有效商标总量达678件,其中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4件;申请专利245件,授权139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甘肃本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民乐县奥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户,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户。

抓项目投资,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支撑,突出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招商项目抓落地,以项目拉动投资、补齐短板,为经济转型升级打基础、增后劲。坚持精力向项目投入、重心向项目集中、要素向项目集聚,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项目工作机制和“三个清单”制度,从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筹资融资等关键环节入手,强化项目联系帮扶和督查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年初落实的104项重点项目开工97项,开工率93.26%(其中:年度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项,5000万元-1亿元项目23项,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65项,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亿元以上)。张掖海升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就是民乐县政府与海升集团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是双方多次沟通达成共识打造“戈壁农业”起到示范引领的项目。政府积极帮助协调银行、税务、担保公司为张掖海升落实贷款、税收减免、担保的各项工作,使得项目顺利实施推进。同时为进一步扶持推动项目实施,落实项目补助资金5000万元,并积极协助银行争取中央和省上的项目补贴资金。其中一期工程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生态示范项目,占地面积466亩,总投资4.8亿元。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 2019年底全部建成,目前已完成投资4.2亿元,公司产品彩椒和串番茄不断地销往全国东部沿海及华南、东北地区中高端市场。该项目落户民乐县,不仅助推园区提档升级,而且对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抓改革创新,质量监管工作融合发展

通过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将质量工作融入市场监管的各个业务领域,密切与执法稽查、信用监管、质量监管、新闻宣传等业务的联动配合,强化问题会商、横向协同,实现工作衔接和有机融合,由传统的分段式、分领域专业管理向综合性、全链条管理转变,把机构改革的成效更好地体现在推动质量发展的合力上来;依托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的优势,强化质量管理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健全质量信息披露机制,实施质量“黑名单”制度,让优质产品畅行无阻,让劣质产品寸步难行;加强产品质量合格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公众服务质量满意度等质量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形成具有高时效性、高含金量的质量分析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抓制度措施,注重质量工作整体推进

民乐县把质量安全管理和质量基础建设放在质量发展全局中一体推进,形成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质量安全管理兜底托底。质量发展从过去单纯的“正向激励”向“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并重转变,督促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控,形成推动质量发展的倒逼机制。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归集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深挖内在根源,找出质量短板,完善制度措施,从根本上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质量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质量技术服务的供给,进一步整合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资源,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提供组合式、打包式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抓基础保障,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2019年开展各类质量培训4场次,参加培训人员100人(次)。充分发挥好专家作用、智囊作用和纽带作用,为质量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辖区内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外聘15位专家、教授、高工长期担任技术顾问,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发展和技术转移,打下坚实后盾。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技术质量创新的建设,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均达到企业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了省级认定,并与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铬化合物清洁化生产技术和铬化合物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以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为目标,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甘肃省非公经济先进集体、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公司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质量标杆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围绕无钙焙烧铬盐清洁化生产技术拥有62项发明专利软件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甘肃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甘肃省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公司及下属部门年销售额近10亿元。

抓责任落实,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明确职责和分工,为风险防范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把质量风险责任落实到企业,指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风险把关、防控能力,研究改进管理方法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消除质量风险因素;结合实际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库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条件和技术支撑,不断推动风险防范工作走上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形成了质量安全防范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