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里的“娘子军”

“救救我吧,我快活不下去了!”年轻女孩向巾帼突击队求助。女孩生活陷入困境,已连续吃了18天方便面。队员陈飞儿很心疼,跑回家拿来了腊鱼、腊肉、米面粮油,还捎带了个电饭煲,“差不多搬空了自家半个厨房”。


3月7日早上10点,吴海燕在东方明珠小区快步疾走,额头上布满汗珠,她双手拎着一袋药和一捆蔬菜,要尽快送给几位老年居民。

“这个药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一颗,饭前服药。”敲开门,吴海燕向老人刘伟光交待。担心刘伟光记不住,吴海燕从身上拿过本子撕下一页纸,用笔写下注意事项交给他。

“你是巾帼突击队的吧?”看到吴海燕的袖标,刘伟光猜测。“是的,有困难找我们。”吴海燕笑道。


她们更耐心,更细致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党员、志愿者组成了100多人的团队,服务东方明珠小区业主生活。吴海燕是市妇联副主席,下沉社区后,她发现团队里的女性占了一半多。

在入户走访中,常有志愿者抱怨,有些住户门难进,脸难看,不配合。“要不让女同志多参与入户,男同志多干体力活,男女分工服务群众。”志愿者群里有人建议。

“相对男性,女性更有亲和力,也更耐心细致。”在吴海燕看来,为小区居民服务,女性有先天优势。2月17日,在她的牵头下,东方明珠小区巾帼突击队成立,吴海燕为队长,成员21人。队员们的职责涵盖入户走访,网格化管控、重点人员居家观察、隔离期心理辅导、物资配送等方面。

服务东方明珠小区的部分突击队员

“救救我吧,我快活不下去了!”在一次上门排查走访时,年轻女孩小何向巾帼突击队队员陈飞儿求助。小何是小区租住户,年前在城区务工,因疫情无法复工,她的生活陷入困境,遇见陈飞儿前,已连续吃了18天方便面。

陈飞儿很心疼,跑回家拿来了腊鱼、腊肉、米面粮油,还捎带了一个电饭煲,“差不多搬空了自家半个厨房”。

队员们获知消息后,纷纷给女孩捐款捐物,一上午就捐了好几千。还有热心队员每天会多做一些饭留给小何,担心小何不好意思,大家就用塑料袋打包挂在她家的门把手上。“要不是她们,我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小何感激地说。

在服务小区妇女儿童上,巾帼突击队表现出了巨大优势。3月7日上午,队员罗乐在小区门口值守,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孩子要求出门,说孩子要喝奶粉,还需要尿不湿和奶瓶。

突击队员入户

罗乐自告奋勇,提出帮她购买。出发前,那位妈妈告诉罗乐,奶瓶要细口,尿不湿要买M码。罗乐按照要求,很快从代购超市买来生活物品。“如果是男性,肯定会手忙脚乱,还是我们更专业、更贴心吧?”罗乐笑道。

巾帼突击队还运用女性细心耐心的特点,开展了很多工作,比如统计归纳居民信息,劝返违规进出人员,关爱小区独居老人,突击队甚至还成功发现了一例密切接触者,让小区避免了潜在危险。

2月15日晚,队员欧阳友香听说自己所在楼栋一位名叫乐乐的小孩发烧住院。“会不会是新冠肺炎?”欧阳友香警惕起来,她电话联系乐乐的母亲陈女士,被告知,乐乐只是风寒感冒。

之后连续5天,欧阳友香每天都会给陈女士打电话询问情况。“一般发烧,3天就能痊愈,这都过去6天了,为什么还没出院?”欧阳友香不放心,又联系了乐乐父亲才知道,孩子是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已经做了核酸检测。欧阳友香赶紧向社区汇报,社区随即对整栋居民楼进行了封闭管理。

“有这样一支队伍在身边,我们感觉很安全。”小区居民知道后,纷纷对巾帼突击队表示了感谢。


用柔情治愈心灵

前几天,吴海燕接到了业主的视频电话:“昨天我们的楼栋被封锁了,我很担心也很烦躁,一夜没睡好。”来电的是小区住户欧女士,她看上去很憔悴,因为楼栋有疑似病例被封闭,让她时常恐慌。

“你的忧虑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楼栋被封锁,是因为有密切接触者,不是确诊病人,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吴海燕和欧女士聊了半个小时,为她舒缓情绪,建议她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书,放松一下心情,如果生活有其他困难,可以随时联系巾帼突击队或社区志愿者。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给小区居民提供心理援助,巾帼突击队抽调专人,并联系5名心理学专家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利用微信、电话热线等方式为小区住户提供情绪调适、危机干预等服务。

心理疏导组为封闭楼栋居民进行心理疏导

“我想离开十堰,家里我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2月27日,心理疏导组成员罗乐接到一位业主的求助电话。

“对方情绪很不稳定,有明显的抑郁倾向,必须立刻进行干预。”经过和求助者交流,罗乐了解到,求助者是位中年男子,春节前妻子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女儿,一个16岁,一个7岁,男子在贵州工作,想带着孩子离开十堰。罗乐一方面让心理专家跟进辅导,一方面耐心给男子做政策解释,慢慢让他的情绪变好。

小李是一名网络主播,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小区封闭后,独自居住的他情绪很烦躁,经常在微信群辱骂指责邻居。

“一个人肯定感觉很孤独。”巾帼突击队队员刘娇知道情况后,经常开导他,关心他,有时会给他送来亲手做的煎饼,小李的情绪也慢慢变好。后来有业主在微信群不配合志愿者工作,他还站出来替志愿者说话。

前几天,小李发了一条朋友圈:“春天终于来了,感谢志愿者们的一路陪伴。”刘娇觉得,这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

业务合作:8683715 新闻热线:865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