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前言:教育是一门“人与人”之间的艺术。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概括起来包括师生的角色关系和人际关系。角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所处的地位,履行的职责各不相同,社会或他人对教师和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在这种角色认同条件下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的角色关系。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指师生在一定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是师生思想和感情上的一种沟通。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不可分割的重要条件。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1)教育性。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2)多样性。师生关系可以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等多种关系。

(3)多层次性。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等的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层次,使师生关系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关系体。

(4)稳定性。师生关系一经建立,就会维持一段时间,甚至终身。

(5)弥散性。以教育关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1.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的良师,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双方要真情互动、教学相长。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消除对教师的顾虑和疏运而产生亲切感,同时生也会因为向教师提供知识而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师生交往中的期待效应会成为教师积板向上和学生能动学习的主要动因,双方获得共同发展,可以说,教学相长会是未来师生关系的标志。

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教、依赖,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教师热爱学生不仅可以促进教师调节自身行为,更加投身于教育事业,而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必将唤起学生更大的主动精神,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尊师重教,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也是其忘我工作的激励。

3.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教育中民主平等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作为个体的人,都有权利得到人格的尊重,体观自身的价值与尊严,师生都不例外。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观对今天依然产生着影响,救育活动中教师权威主体的存在使学生的人格、自尊被忽视,并因此产生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认识到师生关系是“人―人”关系,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4.心理关系:宽容理解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能够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能够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宽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

长期以来,社会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要求,已形成了特定的角色心理和行为定势。但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已不再是真理的唯一拥有者和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向导和生活的朋友。教师必领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既做学生的良师, 更做学生的益友。(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告诉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你们必须听我的话认真学习,课下你们可以把我当做你们的朋友,有什么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惑都可以和我诉说,我会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也可以为你们分析问题,给出相对合理的建议。)

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 “授受”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已不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教育方式由单向的训导、垂直传递转变为双向的对话、相互沟通。(我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法、讲解法、提问的等,我经常开展师生互动的各种活动式教学。(1)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让他们就某一个历史问题展开讨论,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答案,我再进行归纳总结;(2)我会针对某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自己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比如:秦始皇功大于过?过大于功?(3)历史话剧,把学生喜欢的某段历史进行改编,让学生自己进行角色扮演,自己上台表演;(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古迹和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

3.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强烈要求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要求独立地处理问题。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既要针对学生的积极奋进、自我完善、独立自主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学生的片面性、不稳定性以及幼稚,天真的弱点,施以正确的引导。(我经常在自己的班会课上先付学生近期好的表现进行表扬,我一般会具体提到某位同学的名字,然后再对不好的进行批评,但是不会提到学生的名字,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会单独进行一对一的见面交谈。)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切忌挖苦、讽刺学生和粗暴对待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让学生心悦诚服。(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一定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但并不代表成绩优异就什么都好,学习困难不代表是一个坏学生。我在对待学生方面尽量要求自己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关爱,我相信他们都是最好的,可以成为最好的。)

5.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学生都希望老师可以关注到自己,我个人记忆力很好,我一般代某个班级一两周,我就能记下所有学生的姓名和特点,可以随口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我关注到了他们,也会更尊重和喜欢我。我也经常找一些学生谈话谈心,他们也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心事,师生关系特别融洽,课堂效率才有保障。毕竟学生年龄很小,比较感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6.努力提高自我够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具智慧;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偏见和思维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维吾尔族小孩子都能歌善舞,他们喜欢用肢体表达情感,我也会抽时间学习一些民族舞蹈,在班级晚会或者节日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跳舞,他们会觉得我是一个很不错的朋友,更愿意和我交朋友,也更愿意听我的课。)

五、总结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循循善诱,在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爱护学生,才能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一步一步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做学生的指路人,也做学生的同行者。是良师,亦是益友。

-END-

我是和风教育,你的教育路上的同行者。如果对您有用,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