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行路

建国前后,境内村镇之间多是土路,下洼种地走的是荒草野坡羊肠小道。妇女因缠足不能远行,走亲戚、回娘家多是骑毛驴或由男人推木轮车接送,讲究点的坐铁瓦车,牛拉或马拉。富家男女外出坐轿车子。医生、商人一般是骑小毛驴,俗称“走驴”。小商人推木轮车或肩挑背负赶路。做大买卖的商人用马车或船。民国期间,广饶、利津有通往省城济南的汽车。自行车开始出现。自70年代起,自行车普及,驮物带人方便,是农村群众主要的中短途代步工具。80年代以来,汽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遍及城乡,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国营大型公共汽车四通八达,私营中巴客车和机动三轮车灵活机动,活跃在城乡之间;城市公交网日趋健全,同时,出租汽车、三轮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出没于市区的大街小巷;不论城乡,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群众出行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