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里面,藏着一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桃花源

周末看了一部老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主演是刘烨,那时候他还很稚嫩,这部电影也是第五代导演

霍建起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在国外很火爆,拿了不少大奖。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区乡邮员的故事:由于那时候的交通不够发达,乡邮员只能步行着去送信,翻山越岭的,几十年下来,老乡邮员老了,身体也不行了;于是把乡邮员的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儿子第一天送信,父亲不放心,一路随行。

由于常年在外跋涉,乡邮员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有一些隔阂,这次一起送信,父子二人终于有机会了解彼此,通过一场“邮路”之旅,弥合了多年的嫌隙。

影片不仅讲述了父子情,还有这片山区里的乡里乡情,那种淳朴、不带任何目的的人情纽带,深深的打动了我。今天,我们就跟随霍建起导演的镜头,去一起体验下那个世外桃源里的各种真情。


1·鱼水情|乡邮员不仅仅是送信件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乡土中国》

影片中的“乡邮员”与我们理解的“乡邮员”显然是意义不同的;他的工作与生活,乃至人生轨迹都渐渐的融合为一体,有时候,他自己都无法分清楚,哪一部分是他的分内之事。


“这个村子里有个瘫子,隔几天要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五婆的眼睛瞎了,过一段时间,就去给她读两句孙子的来信!”

老乡邮员把人们的困难需求都如数家珍般讲给儿子听,仿佛他是这里的县长一般。

然而,他仅仅是一个乡邮员;同期来的人都成了劳模,成了干部,只有他没有申请升官发财,也没有申请调离这条艰苦的邮路;不是他不想,是他心里放不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工作已经让老乡邮员与这片大山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不再是简单的工作——报酬关系。这些年来,他和乡亲们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乡亲们相信他,甚至只相信他!


·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当儿子在抱怨邮路为什么不能乘车时,老乡邮员教训道:想那么多干嘛,把自己能做的事儿,做了,不就得了!”这是老父亲的做事理念,活在当下!

或许,未来有一天这里的人会不需要乡邮员,但只要他们现在还需要,这位老父亲就会坚定的把这份工作干下去。

儿子背着父亲过河

在老乡邮员的心里,工作早已不是单纯的工作,而成为了一种人生的意义。


2·父子情|时间都去哪儿了

·父爱与职业使命的冲突

乡邮员有多累,父亲是知道的,影片中的母亲也多次恳求父亲,不要让儿子做乡邮员,哪怕到外面打工也好啊!

但是父亲不为所动,让儿子接了班。因为除了自己的儿子,父亲不相信别人。


·无声的交流

影片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邮路上,导演以送信主要脉络展开叙事,在其中不断插叙各种往事回忆。从小到大,儿子对父亲的态度,是想亲近却不知如何接近,是想了解,却无处下手。父亲对儿子,同样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

两父子都不是善于言谈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交流,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眼神,父与子就能彼此领会心意;确实,语言是最乏味的情感表达。

随后,在“邮路之旅”中,儿子听父亲讲了往事,从工作到爱情,在点滴往事中,他慢慢的了解了父亲多年来的不容易;

父亲也从儿子的言行中看到了成长,尤其是儿子背着他过河时;父亲突然眼角有了泪光,就在那一瞬间,父亲老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父子不合也多是缺乏交流的缘故,虽是亲人,但谁都不想迈出第一步。

因为大家都觉得,一家人,来日方长,总会有时间去交流,总会有时间去化解隔膜;于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人情世故放在第一位,而最亲密的人永远的排在第二位。


·纵观整部影片,没有人物情感的大起大落,也没有主角痛哭流涕的相拥和解,最深刻的情感流露也不过是父亲眼角噙着的泪光。

但就这样平平无奇的叙事,却感动了观众。为何?

因为影片的写实,把现实中父子关系搬上了荧幕。想想这些画面:

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的父亲;

找妈不找爸的孩子;

好不容易见面,父子待一块儿却浑身不舒服,也无话可说的场景;

明明心里互相惦念,嘴上却什么也说不出;

孩子总想向父亲证明自己长大了,父亲总是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无论多大,都不放心。

影片中,父亲坐在石头上揉着腿,自言自语的疑问道“我老了?”

这些电影中的心理细节,在现实中的大多数父子关系中,都能找到。观众看着电影,仿佛看到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影子。

这是“乡邮员”这份职业给这对父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影片的感人之处。


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的世界,既封闭又开放;有不善言辞的老农,也有热情开朗,能歌善舞的侗族姑娘;而乡邮员就是将这些看似隔离的一个个山中角落联系起来。

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随时可以找到一片宁静之地,引吭高歌,释放心灵;也可以聚在人群中,闲话唠嗑,尽享悠闲。山里人,劳累的时候是真的累,但开心的时候,他们也会尽情的释放自己。

然而,享受着城市喧嚣,物质繁华的现代人,像是活在温吞之中。工作累了,想要尽情放松一下,却很难找到一块儿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我们想要引吭高歌,想要发泄情绪,只能去固定的几个点KTV,酒吧、游戏厅。

我们想要交流,却在朋友列表寻找半天,找不出一个合适聊天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群陌生人之间。


的确,走出大山的人,获得了无比丰富的物质回报,然而,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到了历史最低点,抑郁症、躁郁症等心理疾病,仿佛成了职场人的标配。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也说,重要的不是去做什么,去想什么,而首先是放下。

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放不下。因为我们已经做了太多,也想了太多。人,最适宜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


看《那山那人那狗》,好像进入一个世外桃源一般,故事平淡如水,却静水流深,它的情感表达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每个人的心里,每当回味,都能咂摸出不同的滋味。

电影用平淡的剧情,朴素的台词,为我们讲述了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时代,一父一子两代乡邮员,通过一次共同送信后,完成了使命交接。让观众领略,那个时代的真情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