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全因性格,顾正秋谈她所知道的一代名伶言慧珠

顾正秋,号称台湾第一名旦,她拜梅学程,还学黄学张,学艺多家,在台湾京剧界有很高的地位。

台湾第一名旦顾正秋

今天,我们来说说,她是怎么样谈论一代梅派名伶言慧珠的。

角儿不能永远活在舞台上,下了舞台,如果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和脾气,生活就难免多灾多难。像言姐姐外表争强好胜,内心脆弱彷徨,最后不得不走向悲剧的结局。

现在,言姐姐走了,俞老也走了,想起了言慧珠,我的感触是这么多!”

上面这些话,就是她对言慧珠人生的总体概括,也反映了顾正秋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

顾正秋第一次见到言慧珠是1945年,她陪同黄桂秋的夫人看戏,那天偶遇这位当时已经名噪一时的红角儿。

言慧珠(右)和好友

她说:“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初,我代黄桂秋先生演唱一个月后,黄老师的喉疾就全好了,他回到皇后戏院作临别演出,我陪黄师母去看戏。我们刚刚坐定,就看到一袭火红大衣,姗姗而过,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当时没看清她的面孔,我就问师母:“您知道她是谁吗?”

师母想了一下:“大概是言慧珠吧。”

奥。原来是言慧珠!怪不得这样,当时,皇后戏院已经贴出她要公演的大幅海报;黄先生这一档结束,就是她接档演出。

言慧珠演《太真外传》

她在不远处坐定后,我发现陪在她身边的是梅先生的女儿梅葆玥。葆玥也看到我了,我们相互招了招手。

那晚黄先生唱的是《王宝钏》,《大登殿》才唱了一半,言慧珠那火红的影子就站起来了,我当时鬼使神差,也站了起来,跟着走了出去。我注意到,她在那细腰身的红呢大衣衣领上,围起了两条当时最流行的玄狐围脖。在戏院门口的灯光下,她的这一身装扮真是光彩艳丽极了。加上那高挑丰满的身材,一双闪闪发亮的大眼睛,看得我着迷,也不知要说什么,只是满脸笑容地看着她。

其实以前参加义演就见过她,但是还不熟。葆玥向她说,我也拜了梅先生,她就亲热地拍着我的肩膀说:“那很好,我常常到梅先生家去的,我们那里见。”说完摆摆手,一阵风一样很潇洒地走了。”

顾正秋演《樊江关》

一袭火红大衣围着玄狐围脖,派头十足,姗姗而过,就是顾对言最直观的印象!

言慧珠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和她的个性也有直接关系。比如她的婚姻,比如她的艺术生涯,以及最后的自杀,也和她个性中争强好胜有关,在顾正秋的描述中,我们多少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言慧珠,也能对她后来的种种境遇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

言慧珠学艺是很刻苦和钻研的,但是由于她的心高气傲,也只对她的老师梅兰芳崇拜佩服,其他人那就另说,比如,她看戏的习惯,只选她觉得能看和值得看的部分,大部分时候都是晚来早走。比如上面顾正秋记述的看黄先生的戏,戏没有演完,言慧珠就匆匆忙忙地走了,顾谈到这里说:“我对前辈艺术家都是怀着敬畏之心的,一般情况,能不早退绝不早退,所以对言的这种行为,我也是相当不理解的。”

顾说,她看到言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一回,她们约好去看梅先生的戏,顾早早进了剧场,言却直到梅先生的《洛神》快开场了,才压着点,仰着头若无其事派头十足地走了进来,高跟鞋的声音咔、咔、咔,远远的就能听到。台上,杨宝森的《击鼓骂曹》还没有演完,她坐下来也不看戏,打开皮包,拿出扑粉和小镜子,仍然是若无其事的在那里补妆。

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洛神》

旁边的人有的认出了她,说:那是言慧珠哎,她左顾右看,一幅名角的做派。

顾当时的想法就是:她怎么这样,心里不是很喜欢,但没有动声色,也没说什么,这可能和顾的性格有关吧,因为顾认为,在台下干扰观众的视线就是漠视台上的演员;既是同行,更应相互尊重,这样不只是没有礼貌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了,其实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眼熟,言慧珠像不像今天的一些演艺明星?看来有些女人的“作”可不分时代哎。

好在梅先生出场,言慧珠马上就不折腾了,这一点证明她是知道轻重的,她也是极其聪明的一个人,不然,以她的性格不可能把梅派学成一姐的水平。

言慧珠、俞振飞合演《墙头马上》

言慧珠一生有三任丈夫,头一位就是民国时期的小白脸影星白云,第二位是小他八岁的剧团二路老生薛浩伟,第三任就是一代小生大家俞振飞。她的婚姻生活也是她一生的噪点,头一位结婚只过了50天,就离婚了,第二位,也就过了6年,第三位比她大不少,软磨硬泡把她弄到手,可是后来,她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却冷漠旁观,还有她和童芷苓打对台,也体现了她不服输的个性。

有人说,人的一生的顺与不顺,和本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有他一定的道理,从我们看到的顾正秋对言慧珠的一些描述,可以窥见这位名伶,桀骜不羁的性格特性,这样为她以后的惨痛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她的艺术虽然高超,然而,性格使然命运因此多舛,这也是必然,虽然有大社会背景的原因,但是任何社会,那都是枪先打出头鸟,言慧珠这样的优秀艺人,艺术和生活的反差如此之大,这样的人生也实在使我们后人了解以后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