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地狱式开局到奥斯卡遗珠《黑水》悟四境:先有自然,后有人



《黑水》海报

导读

即便你没有看过漫威系列电影,也或多或少听说过绿巨人浩克。2012年,马克·鲁法洛在热门院线电影《复仇者联盟》中首次饰演“绿巨人浩克”,此后漫威宇宙中便少不了他的身影。

绿巨人拥有超人的力量、速度、精力和耐力,是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它存在于漫威粉脑海中共同的想象,是一种正义的象征,但现实生活中却不可能出现。

这一次,马克·鲁法洛卸下超能力的盔甲化身律师,成为一名用生命捍卫全人类健康底线的平民英雄。

他便是电影《黑水》中的罗伯特·比洛特

马克·鲁法洛饰演罗伯特·比洛特律师

这部电影的背景改编自一个真实事件:​2016年,美国《纽约时报》曾经刊登了一篇名为《这个律师是杜邦公司最大的噩梦》的文章,非常详细地向公众介绍了一位名叫罗伯特·比洛特的律师,发现了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隐瞒事实真相——在日用品中加入明知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PFOA。他力排众议,用十几年的时间,肩扛难以想象的压力,将杜邦送上法庭,守护全人类的健康底线。


杜邦


这个故事在2018年,被拍成了纪录片《恶魔你知我知》,拿到了圣丹斯电影节评委团大奖的提名。在2019年,被导演托德·海因斯拍成剧情片,搬上了大荧幕,于11月22日在美国上映。

目前,《黑水》豆瓣评分已高达8.5分,获第24届金卫星奖(2020)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甚至有网友给电影加了一个爱称:“奥斯卡遗珠”,可见其承载的现实意义。

《黑水》豆瓣评分8.5

从电影回到现实生活,会发现这个2020的开局过得并不容易,地球开启了“地狱模式”,不留情面地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个难题。今天,白告Sir就会结合现实生活与电影《黑水》,尝试悟一悟面对“人与自然”,我们应该有的四种境界:净、敬、竞、劲。


第一层次:维持周遭环境之“净”

在影片开头,几个青年趁夜深人静下水玩耍,水很暖和,另一个青年在岸边还发现了一只死去的青蛙。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一片早已被有害物质污染的“黑水”,水源不仅让附近生活的牲畜大面积死亡,就连本地住户也会出现无可挽回的癌症。

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当今家喻户晓的美国巨头杜邦集团。

所幸的是,这群青年被环保人员及时发现,孩子们走后,环保人员继续给水中喷洒消杀药水。

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为什么要保证它的干净整洁呢?

其实,我们所建立的形态,身边事物的形态以及我们所处环境的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都产生着影响。

试想一下,如果在你的身边有一条臭水沟,这附近恰巧是每天的必经之路。这不仅会让你产生不适感强烈的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影响接下来做事的心情。

此外,肮脏的环境是病毒与细菌的温床,这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罗伯特·比洛特律师回到小时候的家乡做调查时,他的奶奶给他看了小时候的照片。在泛黄的老照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背后宜人的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乐土如今却变成了牲畜的坟墓。触命惊心之余,也告诫我们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维持我们身边环境的整洁度,其本质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美好的生活。

第二层次:看不见的地方也需“净”

只有身边环境整洁了,地球母亲才能继续显现绿色的本来样态。实际上,自欺欺人这四个字在人类身上可不少见。

下图是美国环境污染网站的PFOA分布图(PFOA正是电影中提到的有害物质)。我们发现PFOA浓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就在杜邦工厂所在地西弗吉尼亚州(罗伯特·比洛特律师的家乡)。

为什么会选在这里?

西弗吉尼亚州以大老粗红脖子闻名,处在美国鄙视链的下游。就连出生在此地的罗伯特·比洛特,在职场中也尽力与此地撇清关系,以免遭受唾弃。

于是,杜邦集团笃定:这里人烟稀少,即便被发现,普通百姓也无缚鸡之力。这里,就是绝大部分人

“看不见的地方”

在生活中,这样的地方有很多。为什么每天景区游客散场之后,能留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就是因为部分人有这样的心理暗示:我不会再来第二次,这里的环境是好是坏与我无关。也有可能会想:我只丢了一点点垃圾,不会有什么影响。

以塑料为例,2008年国家颁布了限塑令,可到现在不管是在超市里、菜场上还是外卖行业,塑料袋仍然随处可见。

随着洋流运动,每年有超过八百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做着环球旅行。据国家海洋局2017年3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在我国45个区域的海洋垃圾中,84%的海面漂浮垃圾、68%的海滩垃圾以及64%的海底垃圾,都是塑料垃圾。



这些垃圾,让海洋里的生物深受其害。海龟的肚子里被发现了塑料袋,哺乳动物被海水中的塑料瓶碎片割伤……海洋中漂浮的大量垃圾来不及降解,便碎裂成了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科学家们把它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

别以为海洋离我们很远。人类是自然资源的开发者,很多资源也是从海水中获得。于是经过自然循环,微塑料进入了我们的体内,难以代谢。

纪录片《塑料海洋》的导演曾说:这些化学物质会进入食物链,不孕不育、癌症、自身免疫系统问题、内分泌紊乱、发育中儿童的行为问题、以及胎儿发育问题都与其有关。

地球是一个巨型的封闭系统,它有着符合自然规律的内循环体系。凡是我们认为“看不见的地方”,最后都会以某种形式出现在每个人面前,就算远到天边的太空垃圾,也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八个字背后承担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命运。

第三层次:心“净”,世间自然无尘

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想要保持肉眼可见的环境卫生,不就是因为根植于我们内心的纯净性吗?

影片中,通过杜邦公司寄来的材料,律师发现:有一种人造化学试剂,在曼哈顿计划(二战研制原子弹的军事工程)中被发明出来,它排斥所有元素包括水。科学家把它们用在了史上第一个有着防水涂层的坦克上。

一些商业公司突发奇想,这样的材料不仅可以用在军事上,也可以走入千家万户。

杜邦公司将材料PFOA重新命名为特氟龙,并用在了平底锅上

然而,在制造PFOA的工厂里,工人们陆续出现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杜邦公司为了搞清楚原因,竟然在香烟里加入了PFOA,让工人们吸。而等待他们的,是医院里白花花的病床。

1962年,仅特氟龙(PFOA)制造的一年后,杜邦就知道了其危害。然而其依旧让有毒气体排入空中,有毒沉淀物被排放到俄亥俄河里,或装在桶里丢弃在切萨皮克。但是桶装发生泄漏,于是他们就近挖沟,填满废料。

不仅仅是杜邦,还有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发明,3M公司便是其一。3M公司用猴子做实验,大多数猴子最后死亡了。

杜邦也用老鼠做实验,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M公司知道其危害后,决定收手并将实验结论告知杜邦集团。而杜邦采取的做法是:用钱和权堵住知情人(一线工人)的嘴,并继续让产品流入千家万户。

擦洗过C-8的杜邦女工生下来的孩子

为什么杜邦“明知故犯”?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心不净则世间被灰尘所蒙蔽。

现在,全球99%的人体内都残留着杜邦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都来自于内心的映射。如果内心不干净,这个世界走到哪都是“唯利是图”,生灵涂炭于我如浮云。所有表面的形象工程,背后支撑的是一个又一个苟延残喘的豆腐渣。

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维持内心的“净”,继而让干净、整洁、美好继续成为这个世界的本源。也希望看到影片的你我,以此为鉴。


第一阶段:生存期

《人类简史》中曾经提到过:古早时期,人类并不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因为智慧和团结让这个物种能猎杀比其大数百倍的物种(曾经在澳洲出现的超级物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在采集狩猎时代,人类的寿命短,也“不讲究”:在大自然里采集资源,不挑食。

那个时候,人对大自然是充满“敬畏之心”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继续生存下去的果实。火让我们感到温暖,水让我们不再饥渴……

在生存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阶段:发展期

当智人发现,如果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共同信仰”,就可以产生“合作”。一头野兽单枪匹马杀不死,但一群人却可以共享猎杀动物后的美味。

在学会控制了“火”以后,我们的祖先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情:

烧森林

森林里有果实,也有动物。火的作用就是让它们“不会跑”,还是熟的(便于消化)。

在发展阶段,人类慢慢体验到站在食物链上端的快感,便一发不可收拾。人类开始有了领土意识,学会圈地种田,不必再为下一顿烦恼。

几千年的时间,从自然中发展出农村,之后又有了新的形态:城市。从太空上看地球,早已变成人类的领地。

在发展期,人类是自然资源的破坏者。由于资源过剩,也不用担心“用不完”的问题。

第三阶段:反噬期

很不幸,当代人类处在第三个阶段。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让我们不得不用倒计时警示人类珍惜资源。

《黑水》中的PFOA如今已经找上门来,永久寄宿在每个人的体内,随着繁衍代代相传;

因为部分人对“野味”的好奇,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

美国爆发40年来最致命流感,超10000人死亡,1900万人感染;

东非爆发25年来最严重蝗灾,多达3600亿只蝗虫吞噬东非农作物;

全球多国地震不断,波多黎各遭遇102年来最强地震,加勒比海盗爆发7.7级强震,成都也遭遇5.1级地震;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火山喷发,巨大火山灰蔓袭全程;

澳洲火山,大火燃烧持续四个多月,火势大到形成火焰龙卷风,数亿动物死亡,15万公顷森林被毁,天空是愤怒的颜色。

2020是地狱般的开局,也是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对大自然的所做作为,如今正一步步反噬人类的生存边界。

这一连串的事件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的可再生性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珍惜它,爱护它,保护它,敬畏它

我们没有改变过去的能力,但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仍有希望扭转或许糟糕的未来。


伙伴定律:合理的竞争意识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生存是每个个体面临的头等大事,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也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作为一个新的意识形态:企业亦如此。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难题在于竞争。如果没有竞争,杜邦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损人利己的生意。正是因为复杂的商业环境,让即使是处在头部的杜邦,也要不断调整方向,适应新时代。

为了在这场饥饿游戏中生存下来,杜邦不惜跨过道德的底线,在3M公司警告的前提下,仍然昧着良心发财,其背后也暗藏野心:在生存战中将所有竞争对手驱逐出境。

鲜有人知杜邦成功的“秘密”

世界营销大师艾·里斯曾经在《品牌22律》中提到过“伙伴定律”:为了推动某个品类的发展,应该欢迎其他品牌加入。

这违背了我们的常识,如果杜邦欢迎其他竞争者的加入,自己的生存不久受到威胁了吗?要知道,企业可不是慈善家,愿意让入局者分走手中一杯羹。

实际上,竞争者的加入让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而选择能刺激需求,从而扩大市场整个蛋糕的尺寸。

以水为例,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家可乐公司,那它便可以为所欲为,随意定价,品质方面也不需要做担保,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存疑。

即使在同行业不存在竞争,顾客也有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啤酒、酒类饮料或者橙汁来代替可乐。

因此,在一个品类中,竞争增加了噪声级别,并能促进销量的增长。当然,竞争的前提一定是在人类共识的道德和法律边界内。


社会责任:在残酷的商业环境中给社会一个温暖的保护伞

一个良好的企业必须是具备社会责任的。向“钱”看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应该学会知恩图报。

然而,杜邦给社会的回报是什么?是用“快乐幸福”为卖点的特氟龙平底锅,是走进千家万户的特氟龙日用品,是流入血液难以排解的化学物质……


回过头来看看国内的这场疫情,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月30日,全国已有近800家企业累计捐助了近130亿元。在政府和医疗机构全力以赴救治病患,采取各种方式加强防疫的过程中,企业界的参与不仅是强有力的声援力量,更在配合政府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响应和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以往发生大灾难企业捐钱捐物的常态化做法不同,这次企业的救助行动更富有社会责任感,更具有理性、专业性和建设性,行动更加高效、灵活而有序,在资源调配和能力配给上更显优势。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时,各家企业利用自己的特色,在专业性上发挥作用,有捐赠净水系统的,有负责建设排污工程的,有捐赠医疗设备的,也有提供生活物资的……

社会责任就好比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企业给社会撑开的温暖保护伞。


开篇提及过:影片改编自2016年美国《纽约时报》一篇名为《这个律师是杜邦公司最大的噩梦》的文章。这让我突然想起在两三年前,在媒体平台看到过这样的报道,而电影剧情的深入加深了我的印象。

这里要感谢出品这部电影的Participant公司,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和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都来自于它。公司偏爱将真实社会事件改编成电影,每部电影都有很强的冲奥实力,也能唤醒人类的道德良知。

可是,如果没有电影、纪录片的再次呈现,这样的事件是不是就逐渐被我们淡忘了呢?

当我们看完一部作品(例如电影、书籍),以《黑水》为例,我们会被超出常理的事件震惊,会被毅力非凡的律师所鼓舞,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释怀。



然而,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就会被新的焦点转移注意力。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刻奇”,即虚假的自我感伤和体验崇高。

我们该如何打破“刻奇”陷阱?我有三种强度不同的方法帮助到你。

方法一:做无惧风雨的吹哨人

随着信息阻塞的打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要想真正瞒天过海几乎不可能。这个时候,站在制高点的一方往往会用钱与权堵住知情人的嘴。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通过正义的力量,压死企业侥幸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传递真相的这段时间内,应优先选择让有影响力推动事件发展的组织和机构知情。

通过《黑水》,我们知道这一切并不容易。

罗伯特将杜邦公司告上法庭,杜邦的回应则是“题海战术”。杜邦给罗伯特寄来成千上万的数据资料,要在这其中找到猫腻,恐怕这辈子都看不完,让其知难而退。

好不容易找到证据,对方却利用法律上的优势,争取了直接相关人的庭外和解,用钱了事。

罗伯特想要争取科学家的认同,在法庭上却发现了看似中立的科学家实则被收买。

罗伯特想要征集大批量住户的血样,却因此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成本,律所的老板四次降薪,家人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弱,相关的朋友也受到骚扰。

好不容易采集到了近七万个样本,而杜邦则是买通政府,利用社会各界资源阻碍血样的研究。

这其中的困难,有谁能体会?


幸运的是,等待了将近七年之久,罗伯特收到了科学家的电话,杜邦公司的C-8能够致胜人类身患七大重病,在血液检查的这些人中,有3,535人能够得到医疗监护赔偿。最终,杜邦公司将累计赔偿6.707亿美元。

是什么让罗伯特坚持下来,不惧风雨?

是正义感,是守护全人类共同的健康边界,是坚信阳光终将让“恶”消散于无形。

回到现实,非典时期、如今的疫情期,在国内外都出现了这样的“吹哨人”。即使我们被迷雾困住了前行的脚步,一声清凉的哨声,让我们看到了正义的方向。

方法二:寻求专业的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实际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成为吹哨人。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还可以有其他行事的途径。

我们不知道类似于《黑水》中被按下水面的事情还有多少,也不希望等到2020这样的地狱式开局才让我们明白事态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能对社会环境做一点什么。

在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各种各样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专业组织和公益机构。我们可以加入他们或通过捐款等形式,让这样专业的团队能够经久不衰。

在电影中,就提到了EPA,即美国环境保护机构。此外国内外还有例如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农场动物福利组织(CIWF)等等,通过参与短期或长期的公益活动,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EPA官网


方法三:烛光虽弱,也能照亮身边人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自我出发,利用影响力来传递正义的信念,健康的心态。

例如,白告Sir在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利用自己微弱的影响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黑水》中这样的事件,或许这其中有专业的人,通过他的专业能力就能给社会做出贡献;或许这里有像我一样的平凡人,因为这篇文章知道了公益组织,而着手做出改变……

烛光虽然弱小,但也能照亮身边的人。

结语

无论是2020地狱式的开局,还是《黑水》中揭露的世纪大案,都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

希望从此刻开始,你我都能修炼四境:心灵的纯、对自然的畏、合理的争意识以及无惧风雨的韧

期待春暖花开,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是白告Sir,一位仍在坚持的创作人。希望用点滴笔墨,连接你我。

如果您觉得读完文章有收获,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