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一个医生世家6人的战“疫”故事

一只稚嫩的小手高举着拳头,另一只小手紧攥着一幅画,稚气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赤壁加油!爷爷加油!爸爸妈妈加油!姥姥姥爷加油!姑姑加油!

视频里的这位小朋友叫邓铭泽,今年4岁,从赤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号角吹起的那一刻,邓铭泽的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姥爷、姑姑,从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朝着一个目标出发,共同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他们有的置身最危险的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开展医疗救治,有的忙碌在一线科室繁重的护理岗位,有的在新冠肺炎排查的CT室拍片监测,有的在医学隔离点每个房间、每个隔离人员中奔波穿梭着,还有的夜以继日与乡村干部一道坚守包保值守岗位。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小铭泽暂时离开了他亲爱的爸爸妈妈,见不到疼他爱他的姥姥姥爷,远离了视他如心肝宝贝的爷爷,还有从小照顾他的姑姑,一个人和奶奶待在一起。小铭泽每天对着视频或者趴在窗台喊: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铭泽想你们啦。

而小铭泽就是我的儿子,我就是那个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儿子的邓儒学。

当疫情在武汉开始暴发时,我的岳父、赤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但汉卿所在科室的一名病人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经进一步询问发现有赴省人民医院就诊史。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的岳父准确判断该患者高度疑似,他迅速按新冠肺炎处置程序上报,安排CT、血检检查,组织专家会诊,并在第一时间将病人转至医院感染科,使患者及时得到隔离治疗,避免了院感的发生。

元月31日,面对肆虐的疫情,严峻的医疗救治任务,因接诊确诊病例被居家隔离待命的岳父但汉卿再也坐不住了,多次向院党委提出请战申请,坚决要求重返一线。2月4日,岳父隔离期满,被任命为隔离14区主任,负责组建、接收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临危受命,重任在肩。感染风险如影随形,新冠肺炎诊治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全新课题。岳父与科室成员一起从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开始,对患者精准施策,科学救治,很快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效果。后因为云南医疗队的加入,及时缓解了人民医院医疗救治压力和工作强度,全院医务人员重新调整,岳父才被撤到酒店隔离休整待命。

我是人民医院放射科一名普通医生。记得元月28日夜班,我从下午五点半接班一直坚持到次日上午八点半,接诊CT检查病人100多人次。超时间超强度的工作,让我全身被汗水湿透。为节约防护服,我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一个晚上十多个小时坚持下来,感觉自己接近虚脱崩溃的边缘。

从除夕开始疑似病例陡然增加,每天看到川流不息的患者,一只只蓝色的口罩,一双双紧张慌恐的眼神,一张张毛玻璃状的影像片,我心弦开始绷紧,我深知此次疫情的不同寻常,这将是一场护佑健康的生命保卫战啊!而同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自己和同事们在之前防护不完备的情况下是否被感染了,有没有传染给身边的人,我的家人都在一线啊,我的孩子还那么小,他该怎么办?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测,我和爱人商量后将儿子送到父母家中,既可保障儿子的安全,又能全力投入工作。高强度的工作,我们没有怨言;高风险的岗位,我们没有退缩。我所在的人民医院放射科就是这次抗疫大战中的“侦察队”,准确无误的CT检测为筛查病例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精准的依据。每一位患者从排查到确诊,从治疗到好转,再从治愈出院到康复跟踪服务,每个过程都要经多次CT检测,每一张CT片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心血,都有我们不惧风险,逆风前行坚毅的身影。

我的爱人但思凝,是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在临近大年三十的日子里,她收到了母亲也就是我的岳母发来的今年过年不让女儿回娘家的短信,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意识到当前疫情阴霾笼罩,不聚会、不聚餐既是阻断疫情的有效措施,又可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成员能够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

思凝在科室人员紧缺的关键时刻,尽职尽责地坚守岗位。元月31日,她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隔离二区。后因我们夫妻二人是医院双职工,原则上只派一方上医疗一线。思凝便被抽调至物资配送部,她和物资组的姐妹们,用瘦弱的身躯搬运着沉重的医疗救治和防护物资,向全院十多个病区来回运送。口渴了没有时间喝水,衣服汗湿来不及擦拭更换,谁说她们不在一线?虽然没有和病人零距离接触,却时时关注一线,服务一线,心系一线。

思凝常跟我互相鼓励,她说:老公,一线有你,后方我和家人们都在挺你,加油!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思凝被调到医院院感办,负责每天各病区转诊、治愈出院以及终末消毒等信息统计上报,还兼任本院身体不适医务人员健康体检等一系列工作,看似琐碎的工作同样关乎全市疫情防控全局。

我的岳母、赤壁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科副主任护师朱卫东,年过五旬属易感人群,她毅然与科室医护人员们一起请求奔赴一线。最初感染科防护条件不完备,因接触疑似病人岳母被居家隔离,一个人度过了一个寂寞孤独的春节。

岳母是个爱操心、有责任心的护理老兵了。她在进感染科前就开始认真学习院感防护知识,在科室主动和护士长、同事们一起探讨,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性建议,帮助完善、优化流程。作为资深护理人员,在医院越来越多的隔离区接二连三开始开设起来的时候,岳母不管有多累,一声召呼就会迅速赶赴一线。不计报酬,不求得失,不分份内份外,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年轻护士尽快掌握防护知识,多一份安全的法码,就少一份风险和牺牲。她说:“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我只要我的战友们、我的亲人能够平安归来,我的父老乡亲一切安好。”

我的父亲邓富斌,在卫生健康局办公室工作二十多年了。大年三十刚刚吃完年饭,父亲就接到通知:迅速奔赴局精准扶贫联系村黄盖湖老河村,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老河村第一书记的父亲闻令而动,与工作专班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老河村,而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

白天入户排查、走访宣传,上门测体温,送物资,作疏导,晚上疏理问题,商讨部署下一步工作。驻村工作生活条件艰苦,防控任务繁杂。父亲带领工作组一班人日夜坚守在前沿哨所,积极协调处理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管人,该村防控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全村未出现一例疑似和确认病例。

平日里一下班回家就把孙子抱在怀里的父亲,一个多月未见到小铭泽,现在只能闲下来通过视频与孙子“见面”了。父亲在家人的微信群里诙谐地说:“亲家二人在一线,孙子交给老伴带。儿子媳妇担重任,疫情不退我不回。”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一名老党员在紧要关头,把责任和使命担在肩头,把对党的忠实落实到行动上的朴实情怀。

我妹妹、赤壁市妇幼保健院医师邓雅琴,元月22日正在当班,一位发热患者突然前来就诊。寻问病情、了解患者旅行史和接触史,初步排查后,雅琴迅速上报有关部门。次日该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由于亲自接诊,雅琴被要求隔离。2月5日隔离期刚满,雅琴立即重返岗位。

我的妈妈,因全家人都在疫情防控岗位,不得不请假在家里照顾年幼的小铭泽。妈妈常在微信中嘱咐我们:你们都在一线,我和小铭泽在后方。家里放心,小铭泽一切都好,你们安心工作,早日平安回家。我要对亲爱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其实,何止是我们一家,正因为像您一样在后方的家人们默默奉献、大力支持,我们所有一线的“战士”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妈妈,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妈妈不仅照顾小铭泽的生活,还教给他防护小知识。懂事的小铭泽也只能通过手机才能见着想念的亲人。在视频里,亲人们不止一次的告诉小铭泽:我们在和新冠病毒打仗,你要乖乖的,听奶奶的话。在奶奶的帮助下,小铭泽画了一幅《加油!》的卡通图片,他可能并不懂得什么是职责,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使命,他只知道赶走了怪兽,爸爸妈妈就可以接他回家了,所有的亲人们就可以团聚了。

这就是我的一家人,从疫情悄然而至的乙亥岁末到庚子年阳春三月。没有家人团聚,只有各自坚守;没有春节祝辞,只有隔屏珍重;没有欢歌笑语,只有隔空守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疫病防控战役中,我和我的家人们常常被许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有的让我泪目,有的让我沉思。从步入医学殿堂,走上医疗岗位至今,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历了太多被诟病、被质问甚至被指责。在这次生命营救的战场上,白衣战士们面对鲜花、掌声和铺天盖地的溢美之词,反而显得沉静了。

我的同事说,我们是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不是天使,我们只是普通的白衣战士,不只在最需要的时候,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人民身边守护着生命健康。

我想,等疫情过后,等小铭泽长大,我会告诉孩子,庚子年的春节,他和他的家人共同经历了什么,告诉他无论是否继续父辈祖辈的事业或是选择其他,我只希望他用一颗善良正直的心去接纳周围的人和事,并且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冬天早已经过去,春姑娘正在昂首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桃红柳绿,期待春水唱歌,期待那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的烟火人间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