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金银潭,一场“云生日”

基础教育界出身的徐汇区卫健委副书记徐世明

,是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曾经在徐汇区教育党工委和徐汇区田林街道党工委任职,所读图书都围绕其事业,总是想在增加修养的同时能够为具体工作提供点启发。我认识徐世明十四年了,我和他常常互相推荐优秀图书,这回是他推荐了《钟南山传》给我。


作者居家精读《钟南山传》


三月上旬,我就怀着崇敬之情精读了全书,书中有很多传主抗击当年非典的动人故事、对于当下武汉保卫战还来不及涉及。但我更想明白的是:医护人员的崇高感从何而来


八院党委书记周建元教授在日常工作中


周建元教授(左一)

去年春季在金山朱泾镇大芒村为村民义诊


因为,我所在的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是精神文明共建伙伴关系,于是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八院党委书记、知名儿科专家周建元教授。他很乐意在微信中和我探讨这个话题,他认为医护人员的崇高感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


首先就是职业与生俱来的使命。古代就叫悬壶济世,甚至有医者下医民、上医国的说法。这一使命,要求医护人员不怕牺牲,而且往往还来不及害怕就冲锋到前线去了。所以,现在大家因为抗击新冠的这场全球性战役,已经把医护人员由白衣天使改称为白衣战士了!他还很自豪地向我强调:在武汉前线,八院也有一位技艺娴熟的年轻护士周春燕同志、且已主动请缨参加战斗一个多月了!


其次,是作为白衣战士要有打得赢的过硬本领。周建元说:此番大疫当前也就是大敌当前,不战胜新冠病毒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就好比在民族存亡的战场上,就是武器再差、敌人再凶恶,也要有战斗到底的英勇气概,而老百姓更加关注的则是彻底打赢。钟南山前辈为什么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尊敬,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赏,除了德技双馨,更重要的是有打赢的信心,而他通过媒体传递出来的信心,正成为群众的信念

。如今,上海也已成主战场,八院作为中心城区的定点医院,责任和使命都在要求能够在区委区府领导下打赢徐汇保卫战!


我对此也深有同感,我坦然告知周建元“打不赢新冠战役就是投降也没有出路啊”!所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国际医学名言,头五个字不妨改为“必须去治愈”!且能够打赢并不成为拖沓的消耗战,自然更关键!


中共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

慰问八院白衣战士


再次,组织的凝聚力是崇高感的重要源泉。周建元特地指出:对于公立医院的凝聚力来说,党建的质量是第一要素。他还介绍到:钟南山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共产党员、担任过广州医学院的党委书记,他的父亲也是党员、同时是位著名的儿科权威。而在八院,骨干医生基本上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平常工作作风上就是吃苦在前、休息在后!从整体上看,此番支援武汉前线的主力医疗队全是公立医院派出的;而且医疗队党组织的核心气概都是“招之能战、战之必胜”!


当然,积极关怀前方指战员则是党组织凝聚力的主要抓手之一。如武汉前线最紧张(包括生活物资极其短缺)的时候,恰缝一位医生生日,前方党组织虽然只能提供方便面作为寿面

,但集体唱了一首生日祝福歌、还是令寿星难忘的。如今前方局势有了明显好转,3月9日又是周春燕护士的生日,八院党委就提前好些天进行了谋划。具体策划这场跨地域、连亲情、接战友情的云上贺寿活动的是八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银萍同志,她也是大年初三周春燕出征时的壮行人。


3月6日上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会议室热闹非凡。屏幕上,一边是远在武汉的寿星周春燕,一边是她的爱人蔡文华还有八院的伙伴们,上海和武汉的两地一线通过这则视频电话,把大家的心都紧紧连在了一起。周春燕在视频那头看着两个幼女为自己生日所作的画,听着八院同事们的一句句祝福,惊喜地红了眼眶。参加活动的八院同志都特别感动院党委的如此精心安排,如:


呼吸内科主任、周春燕的入党联系人储德节

说:“春燕同志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接受党组织考验,希望她能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期盼她早日凯旋归来。”


护理部主任益伟清还向我补充说明:“春燕平时生活简朴、为人很是低调,也不太喜欢张扬生日,但正因为在这特殊的时刻,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抗击疫情。所以,八院的同事想通过给她庆生的方式为她加油鼓劲。”


八院党委为支援武汉前线的周春燕同志

举行云上庆祝生日活动


第四,恰当的社会评价是崇高感的道义支撑。八院党委书记周建元除了自己是个业务需求量很高的儿科权威外,还是徐汇区的人大代表。以往两会上,总有些评价尤其是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议论比较尖锐。周建元心胸很豁达,还经常将这些尖锐意见拿来和我讨论过,我总觉得医护人员和教师一样,应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社会正面评价。周建元常说对医护人员有表彰、有荣誉、有报道,他已经很满足了。但我强调的是,这个社会应该有感恩意识。如:


最近我熟悉的一位徐汇区青联干部楼源源,就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组织了慰问和实用物资捐赠给八院等区域内的白衣战士们。


楼源源说:这是青联应该做的好事,表达了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更得到了团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她还表示这种好事,会继续干下去。


对此,八院党委宣传科长朱健在表示感动的同时也说,确实,正能量就是应该这样弘扬的。每每有社会各界人士对八院表达真挚敬意,如周边社区有才华的居民会送来赞美医生的书法作品、有治愈后的老人一笔一划写来感谢信、还有邻近的漕河泾社区群众文艺骨干会送表演节目来八院等,都会让她感到事业的荣光。


最后,孩子们乐意学医是崇高感的不竭动力。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是众所周知的重,相应的收入待遇可能不如“卖药的”和“卖医疗保险”的;医患关系也曾经有些不和谐,都在高考后的填报专业选择时出现了些让人感到有些不安的迹象。周建元就曾经担心过今后谁来当医生,应该“救死扶伤是永不消失的事业”!于是,八院党委还年年举办“

医二代夏令营”,力图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白衣父母的崇高形象。可是,事业的传承也不能光靠“父子兵”和“兄弟情”呀。所以,周建元更关心系统外的孩子和老师有啥积极的想法。


因此,我经常替周建元去打听。这回,我询问的是园南小学宋霞峰校长。她很爽朗地介绍说:


世博会前后诞生的小孩子都很有主见的,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至今、包括新民晚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及时地传播了海量的正能量,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聚变般的深刻影响,白衣战士的光辉形象也深入孩子心田。园南小学尤其是高年级的红领巾们在作文中,除了表达敬意之外,也有很多今后愿意从事医务工作的志向


宋霞峰校长去年秋季

和孩子在园南小学校园交流


关于钟南山前辈,宋霞峰认为:“他实在太暖心了!为国为民,可谓国士无双。这才是值得孩子们追的偶像!希望孩子长大后像钟老一样为国家作贡献!”我和宋霞峰还都熟悉一位华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三年级的红领巾方文轩,这位九龄童的家里并没有哪位长辈是医务人员、完全受时势影响。


作者去年秋季和方文轩同学

在普希金铜像前留影


方文轩发自内心地说:“钟南山院士做过许多伟大的事。17年前的非典疫情他挺身而出,而今年的新冠疫情他也照样前去救治病人们。虽然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但他依然去帮助武汉的那些患者。他告诉人们不要去武汉,可他自己却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走进没有硝烟的战场——那里和病毒没有距离,一不小心就会被感染,可是钟南山院士却不管不顾地去救治病人。我以后也要当一个医生,帮助那些生病的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的身影!”


3月2日,居家开学的方文轩同学

向新闻视频中的钟南山爷爷敬礼


她还通过其父亲方前的微信号告诉我:有张新民晚报刊发的医患一起看落日图片,让她很感动


新民晚报刊发刷屏的前方照片《落日》


我当然也看到了这张题为《落日》的照片,主角就是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骨干医生。徐世明、周建元、李银萍、宋霞峰以及徐汇区委宣传部李槿琳等同志也看到了;李槿琳还建议我为《落日》写首诗。于是,我就写下了首藏头诗表达敬意。


落 日

王泠一


风对着夕阳

轻轻地吟唱

云一脸忧伤

淡淡的模样


可是这力量

有时在酝酿

终含着希望

日思那寻常


白云底下春色茫

衣不离甲眠月光

战斗刹那瀚大江

士别高堂泪沾裳


此去累月流年旺

生谋华夏国运昌

无心龟山烟雨莽

愧对妻儿不相望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