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造了1个字,却被一群中国先进女性,骂得3年不敢出门逛街

每当我听到《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么一个人,他就是这首歌的作词人刘半农,为何他会写出这样的歌词来呢,这个“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否还有什么深刻含义,有没有人能够感受得到?

实际上这首歌已经不仅仅写的是一种思念之情,还有很多刘半农对于过往之事的回忆,想当年,他因为创造了一个字,结果遭到很多中国先进女性的谩骂,导致他3年都不敢出去逛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与《教我如何不想她》有很大关系。

01 刘半农创造了这个字

中国的文字,其实历史已经十分久远,我们熟知的甲骨文都已经不能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了,在一些史籍中记载,早在上古时期黄帝时期,其实已经产生文字的雏形,比如在《说文》、《淮南子》中都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说他根据一些鸟兽足迹创造出那个时候最简单的文字。

从古至今,文字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东西,不管是记载事情还是传达感情,都需要用到文字,原本古代的文言文以及复杂的繁体字,经过不断改变简化,最终成为简体字,可是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的。

就比如在民国时期,刘半农打算将一个字编撰录入《标注国音中小字典》时,引起轩然大波,这个字就是“她”字,刘半农第一次提到这个字就是在一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出现的,这首诗后来被改成了歌曲。当时刘半农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主要灵感来源于英语中的“he”、“she”、“it”,他觉得英语中都将男人、女人以及其它东西分得如此清楚,我们汉语是不是也应该分一下呢。

就在这种想法下,刘半农将原本一直使用的他字直接化为代指男性,而新创造的这个“她”,因为有一个偏旁“女”字,所以就代指女性,而另外一个“它”就指动植物之类的东西。按理来说这个创造确实很不错,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很多东西都细分一下,让人们更加容易区分。

02 3年不敢出门逛街

但是这个举动很快就引起中国当时一部分先进女性的不满,他们觉得这就是对女性的歧视,明明之前有一个他,为何现在要创造出一个“她”给女性使用,而不是创造出一个给男性使用呢?

此外,她们还觉得这个新创造的“她”字,有很多对女性的歧视贬低之意,因为凡是用“女”字旁的字,都是一些不好的字,比如“奸”、“妖”、“奴”、“妓”等,这些字在当时都是指一些不好的意思,因此如今用一个“她”来代替女性,明显就对女性不公平。

虽然刘半农接下来就和这些所谓的争取公平的女性开始解释,说“她”因为有“女”字,用来代替女性最合适,关键男性的“男”也没法用来做偏旁啊,这不是很委屈么?何况女字旁的字并不是都是坏的啊,比如“好”、“妈”、“婷”、“娟”等,这些不都是挺不错的词语么?

当然,这些女性一点都不听从刘半农的说辞,而是直接有人开始谩骂刘半农,有人理智一点就是与刘半农理论,还有一些直接在街上见到刘半农就要拉着不让他走,这可就糟糕了,从此以后,刘半农只能呆在家中,生怕出去遇到几个不讲理的女人,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从1929年到1932年,经过3年不敢出门逛街的日子,最终当时的教育部门还是力挺刘半农,将“它”与“她”两个字于1932年都收录到《国音常用字汇》中,曾经那些成天骂骂咧咧的女性终于没有找刘半农麻烦,后来用久了之后发现这个“她”其实还挺好用的。


03 结语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人根本无法接受新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原本保守思想能够有既定利益的人,他们根本不愿意革新,因为一旦改革,一旦变化,对于他们而言,将会是一种很大的影响。

可是历史从来不会停留,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思想,不断改变让人们生活更好更方便,那才是大家所认可的,在真理面前,一切无谓的挣扎都是纸老虎,最终还是只能接受历史。

刘半农也许多年之后想起自己创作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她》,还会十分感慨,曾经有过那样一段岁月,自己因为创造了1个字,就被女性骂得3年不敢出门逛街,结果后来这些人还人人都用这个字。不过在他感慨之后,肯定也会为自己当初的坚持感到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