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3年后谁“最靓”?进来一起讨论吧


3年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有哪些城市会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序列呢?

那你喜欢谁呢?有你所在的城市或家乡吗?

2020年第一季度正走向结束,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冲击,由于传统春节旺销时段的推动与辐射效应,相信在4月份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将是一个"亮点"!

消费有着较强的对于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实际上,据今年2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去年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高达89.0%!

之所以做以上表述,还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因为疫情防控,我国经济社会受到很大损失,这里面包括有形的如餐饮、旅游、批发和零售等,还有无形的比如对产业链、供应链及企业工厂关停业带来的损失!

因为疫情防控,至少从目前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几乎降至近年来最低值!

不是悲观!这是事实!

我们一边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边加快全面恢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而消费需求的恢复,以及对内需潜力的深挖和释放,将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化、常态化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发动机"作用!

这个"发动机",可以有效"拉动"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而让整个经济社会恢复常态!

而城市综合消费的拉动作用巨大,所以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将是接下来各方面推动内需强消费的重要支撑。


这不,因受疫情影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的申报工作延迟了,截止时间为2020年4月30日。

相关申报方案提出,要对标国际一流,比如法国的巴黎、日本东京和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国际大都市。要在商业活跃度、城市知名度、社会消费等多层级多领域进行综合考评。

现在距离方案提出的2022年培育出若干特色鲜明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仅剩约3年的时间了。当然,诸如北、上、广、深等,已经颇具"国际范儿"了。

我们认为,对标国际是一方面,这是他山之石;另一方面,这场疫情,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更强调"中国范儿"了!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我们没有被困难压倒,我们的经济也没被摧毁,反而催生了不少新模式新业态!


悄然中,一株具有划时代的供给侧导向经济和消费变革之"芽",已经在战"疫"的过程中播洒在中华大地上:

5G将被更加重视也将以更快速度部署推进,并被快速接受;

零接触配送、无人机(车)正被最广泛深入的应用于终端配送;

各种互联网远程教学、办公、会诊等开始遍地落地开花;

城市治理运行和商贸流通已经与"互联网"紧紧粘在一起并将日益共生!

还有包括"宅"经济现象、新商业、新消费、新物流业态等等…….

最重要的是,相信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对一切传统现象的评判标准!

是的,是标准!

越往前,放眼世界,我们可以参照的"标准"已经越来越少!

仅剩3年,2022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最靓"?又为什么?

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当仁不让?

还是杭州、成都、天津、重庆、南京?

我们认为,各地除了在组织落实、政策推进、制度保障外,还真应该在特色和创新上下足功夫!


特色不仅是与别人不一样,除了有区域特像外,相较此前传统认知,我们可以注入更多的能代表未来发展趋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高品质生活需求等元素,要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展开切实的研究和对接,在城市消费软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满足场景需求、消费活动需求等方面既要特、也要鲜、活,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众追求浑然一体,让在这个城市的消费生活"味道"与其他城市的感觉有"质"的区别、"表"的别致。

如果说特色是城市消费的"灵魂"的话,那创新就是城市消费的"思想"!我们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更多的体现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等创新"思想"!

也就是说,具有中国特色、区域魅力和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才是最"靓"的!

在城市治理和运行、消费观念、消费场景设计、终端配送、高效物流等等,注入更多"新标准"!

而"靓"点主要就在于其"特色"和"创新"上。

注意,我们认为,这已不是疫情前的"特色"和"创新"概念了,而是具有突破疫情,产生了变革性"质变"的"特色"和"创新"!

而你,认为2022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而谁?将是2022年"最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呢?!

你的家乡、你所在的城市,会是“最靓”的那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