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海公子:男版《白蛇传》?其实不是浪漫爱情,而是警世恒言

为什么蒲松龄喜欢狐却憎恶蛇?

蒲松龄在《聊斋》里写了很多狐神鬼怪的故事,如果你仔细看过,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蒲松龄喜欢写狐,并且对狐有着浪漫的想象和温柔的同情心。比如《小翠》中的一对狐狸母女,她们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简直比人更加可靠、可爱。再如《青凤》,美丽的狐女对情人至真至诚,不舍不弃。其它还有《红玉》、《辛十四娘》、《婴宁》,这些故事中的狐女都是独立自主、敢爱敢恨的女性,几乎是理想美的化身,丝毫没有《封神演义》中对于狐狸精的固定看法。

蒲松龄

另一方面,蒲松龄对于蛇则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在《花姑子》、《蛇人》、《豢蛇》、《青城妇》、《海公子》中,蛇都是荒淫、歹毒的象征,这与西方神话中对于蛇的角色设定有点类似,蛇代表着人类的原罪,因为蛇的诱惑,人类才是永远失去了乐园,在《聊斋》中,蛇同样代表着人性中最卑劣的部分。

海公子不是白娘子

《海公子》是《聊斋》中一篇很短的奇情小说,故事其实有些艳俗,但是却有些警示意义。

据说东海上有一座古迹岛,自古少有人至,岛上景致优美,树木清幽,繁花一年四季不败。登州有个姓张的书生,听闻古迹岛的好风光,就驾着小船独自上岛游玩。张生在岛上玩得尽兴,流连忘返,于是自斟自饮,只遗憾没有同伴。

忽然花丛中走出一个丽人,红裳眩目,略无伦比,见到张生就笑着说:“我自以为兴致不凡,没想到却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张生大吃一惊,问她是谁。女子说;“我是胶州的娼妓,刚从海公子那里来,海公子去游山玩水了,我不想走路,所以留在了这里。”张生正苦于寂寞,遇见美人,十分开心,请她一起喝酒,女子虽然是娼妓,但是言词温婉,荡人神志,让张生神魂颠倒,与女子行了苟且之事。

正在这时,张生听到了风肃肃声,草木也有偃折声,女子急忙推开张生,说:“海公子到了!”张生赶紧穿好衣服,女子已经不知去向。张生突然看见一只桶粗的大蛇从树丛中爬出来,非常害怕,于是躲在大树后面。大蛇来到树前,将张生和大树一起缠住,盘了好几圈。张生的两只胳膊被缠在两腿中间,不能伸缩。大蛇抬起头,用舌头刺张生的鼻子,鼻血流了一地,蛇低下头到地上喝血。

张生认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忽然想起腰上佩的荷囊中有毒狐药,于是用两指将毒药夹出,堆在手心上,又转过脖子让血滴到药上。一会儿手掌里就积满了血。大蛇果然到手心吸血,没等将血喝完,就来回摆尾,发出巨大的霹雳声,将树都崩落一半,最后毒发身亡。张生头昏眼花,过了半晌才苏醒过来,带着蛇回家了。回家后张生大病了一个多月,他怀疑那个红衣女子也是蛇精。

警世恒言

这个故事里有古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寻幽探奇,风花雪月,章节上几乎没有起伏转折,但是最后却道尽了人生的不可思议。

当张生在古迹岛上遇见红衣丽人时,这几乎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但结局并不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不像《白蛇传》里的浪漫爱情,白素贞在断桥上遇见许仙,一见钟情,缘定终生。当一切尘埃落定,张生回顾这段诡异的经历时,他才恍然大悟,女子其实是为海公子寻觅猎物的蛇精,而张生正是自己经受不住诱惑,跳进了圈套,变成了海公子的猎物。

京剧《白蛇传》

但这次险情并不是突然发生,没有预警的。张生所去的古迹岛,风光优美却人迹罕至,这说明岛上或有凶猛野兽,或有致命病毒,但张生在没有常识的情况下却偏要冒险,结果遇见大蛇出没,险些害了性命。古迹岛和大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隐喻,代表着好奇心所带来的致命危险,蒲松龄在《聊斋》中的几则关于蛇的故事都带有这种嘲讽和谴责的意味。

“海公子”的故事可以说是一则警世恒言,提醒人们尊重常识和理性拒绝未知的事物。在今天这种情况下,那些对于蝙蝠以及野味充满好奇心的朋友,不如三思而后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