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校”调到“新校”任教,三个原因让教师“舍老求新”?

由于我们县城离省会城市非常近,这几年经济发展也比较好,特别是几大开发区的红火,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入驻。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外地劳动力聚集到这里。县城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学校的入学人数也激增。

近几年,我所在的县城开办的新学校越来越多,每年都有1、2所新学校建好开始招生。但是,这些新学校的师资缺少问题也十分突出。在这些新创办的学校中,除了有部分教育局招聘的新入职教师的加入,很大一部分还是从其它公办学校中调入教师。

按照常理,乡镇学校的公办教师很想调往县城学校任教,毕竟县城学校学生生源较好,生活、交通、社会资源等各方面也远远好于乡镇。但是,如今很多县城老牌公办学校的教师也很愿意调入县城新办的学校去任教。这是为何?原因无非这几个:

首先,由于县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部分教师在县城其它新兴区域买了房,这些新创办的学校离新家距离更近,上下班更加方便。而他们原先所在的老牌公办学校大多处在老城区,离现在的居处太远。

其次,对一部分年轻教师来说,到新创办的学校今后的发展空间更大。比如,我们学校好几位年级部干事调到新的学校后,很快成为了学校中层,甚至是校级领导。因为新创办学校在开始几年要不断充实和调整学校的行政队伍,这对这些年轻骨干教师们来说,确实是个好的机遇。

最后,对那些教龄相对较长,但是职称较低的老师来说,调入新建的学校上职称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老的公办学校教师职称指标每年少的可怜,很多老教师都在排着队等指标。而新建的学校年轻教师居多,而他们的教龄都没有达到职称评聘需要的年限,因此,每年的职称指标相对比较富裕。

今年,我校又有7位教师调到县城新办的一所初中去任教了。仔细想想,他们的调动无非就是因为上述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