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的稼轩,别样的抒怀,这首《鹧鸪天》大有英雄末路的无奈感

下面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上饶闲居期间的作品,从题目“鹅湖归,病起作

”这六个字来看,可知辛弃疾在游赏完鹅湖回来后,曾经生过一场病。在病愈后,辛弃疾登上了高楼,去观看远处的风景,忽然心生感慨,惊叹时光流逝,感慨自己筋力衰弱,可是却被赋闲在此,一事无成,当真是百感交集。于是辛弃疾写下了这首《鹧鸪天》用以抒怀。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是情景之间并非孤立,而是景中有情,只不过相对含蓄,需要用心体味,才能感受到。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小注:(1)枕簟[diàn],就是躺卧的席子;(2)一丘一壑,出自《汉书·叙传》班嗣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起句写天气,“枕簟溪堂冷欲秋”,枕簟变凉,溪堂微冷,虽然还没有完全进入到秋天,但是已经能够感觉到秋意了,这种冷清清的变化,让病后的稼轩敏锐地捕捉到了。“断云依水晚来收”,写词人远望所见到的江上风景,水面上的云烟在落日中渐渐消散,只有天长水远处一片茫茫的景象,这景象具有广阔的苍茫之感,当然也引起了稼轩的愁绪。

接着转写近处的景物,“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池塘中开得正盛的红莲相互依偎,宛如醉后的美人;堤上的白鸟静静地伫立着,头上一片斑白,一定是愁的吧!虽然是写景,但已经蕴含了词人的感情,白鸟头白,如何是“愁”所致,但词人就是这样感同身受的认为,因为他的头发,便是愁白的啊!

下片开始抒怀,但是却并非一味继承上片中的沉闷气氛,而是趋于明朗,也带着些旷达。

开头三句便用了三个典故,“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书咄咄,是采用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整日在家书“咄咄怪事”四字的典故;且休休,是采用唐代司空图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典故;一丘一壑句是采用了汉代班嗣的典故。这三句的意思是说:为何要天天热衷功名利禄,大书“咄咄怪事”四字呢?还不如退居山林,一丘一壑之间,不也有无限乐趣吗?三个典故连用,第一个反用,后两个自我安慰,但其实,这只不过是辛弃疾的悲愤之语罢了,他真的乐于当隐士吗?当然不是!

到了结尾,辛弃疾的感情又有了明显的变化,“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写自己病后虚弱,对登高望远之事变得懒散,这看似写病后的衰弱感,但其实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感。稼轩的“懒”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无力,更是心理上的无力,他看到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收复之事毫无兴趣,自己虽然大声疾呼,却只能落得“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结果,其心如何不凉,如何不懒?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虽然被多次赋闲,但其心不改,这里间歇性发发牢骚,心情低沉一番,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此来看,这首词虽然是在叹老,但何尝不是感叹时光易逝,忧虑理想难成呢?后世另一个词作家刘辰翁曾经评价稼轩说:“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此言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