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双慧眼”武都:巧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杨建辉

“我们厂是出口企业,开工早,当时我们是武都第一批拿着健康证明出来复工的,2月20日就返回温州市鸥海区兴悦电镀厂上班了。”武都区隆兴镇对河村村民贺彩德高兴的说。

在网上办理“健康码”为群众提供便利,只是武都区巧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都区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依托陇南乡村大数据开发的“健康码”“就餐扫码”“建筑工地工人上岗扫码”等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多个应用场景,助力全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乡村大数据”服务基层防控,助力决策部署精准传达

为有效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使群众对疫情防控知识“入脑入心”,武都区积极创新线上疫情防控措施,通过运用乡村大数据“村聊”“千村千群”等平台传播渠道,及时传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实现相关信息半小时内传达,有效助力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截至目前,武都区区乡村三级平台上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类信息18135条,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同时,又将乡村基层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交流。

“健康码”判断健康风险等级,便利群众复工出行

为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工作特点,方便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返岗复工,武都区充分发挥大数据和网上政务服务优势,依托“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通过“陇南武都发布”微信公众号、各“千村千群”等渠道,积极推行网上“健康码”服务。申办“电子健康码”可以线上一键申办,不见面审批。而且“电子健康码”在各企业、检查卡口通用,便于携带留存。同时,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务工人员所在地村医电话,直接拨打电话详细了解务工人员健康信息。

截至目前,武都区累计申请办理外出务工人员“健康证明”66448份,已核准发放57946份,保障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有序出行。

推行“不见面”办公新模式,方便沟通协调

在疫情防控期间,“陇政钉”视频会议成了武都区各部门的工作常态。“召开视频会议,主要是避免人员集中,尽可能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武都区大数据中心李杰介绍说。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武都区大数据中心搭建了全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人员组织架构,录入完善人员信息,安排专人指导各单位管理员负责本单位日常会议调度、管理和维护,为省市区党政机关传达中央、省、市、区最新精神指令,实现在线沟通、在线协同、在线决策,提高办公效率,降低人员接触聚集风险。截止目前,武都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通过“陇政钉”平台召开各类视频会议180多次。

发布倡议书 政务服务“宅家办”

为方便群众、企业正常办理业务,武都区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发布优化政务服务倡议书,鼓励群众优先选择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非接触方式,通过武都区政务服务网、乡村大数据等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业务。

据了解,武都区726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可在线受利率100%。

同时,武都区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广应用“表单大师”等网上表单填报工具,“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等平台,方便群众根据自身情况查询,让排查过程变得精准高效。

下一步,武都区将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切实让数据“多”起来、“实”起来、“动 ”起来、“跑”起来,持续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