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怀旧——据说每个中学生的书架上都有一套书虫,真假?

这个话题有点伤感,毕竟涉及到年龄,容易想到自己不再是那个手里捧一本书就会被家长夸奖“懂事”的年纪了。其实我也不清楚这个帖子应该分属于哪一块,但既然是谈谈中学时代的英语读物,那就暂且归结为中学教育吧,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套书——书虫系列,牛津大学英汉,双语读物,这在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好学生才会去读的课外书。

尤其是英语成绩且受老师偏爱的那一类孩子,都喜欢在书包里放上那么一本书虫的课外读物。原因有这样几个,第一,零几年的时候,双语还是一个比较少见并且因为少见就显得有点上档次的东西,揣一本书虫在身上,有意无意让人扫到一眼似乎都能带来巨大的愉悦感,好像就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浑身带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和骄傲;第二,当时学习资料没有今天这么丰富,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相对较少,英语广场,英语沙龙,时代周刊都是我们记忆当中相对流行的英语学习杂志,像书虫这样系统设计和专业制作的读物,简直是人间宝藏。所以,当时劝人学英语,有一件事必做就是推荐书虫。

这种迷信接近于曾经风靡过一阵子的新概念英语。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市面上的英语读物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到现在为止,书虫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认为没有,今天在图书馆偶然又看到了这套书,粗略翻了一下,仍然觉得,这套书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仍然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首先,这套书有着较为规范的级别划分—整套书超过三十本,共分6级,适用于不同英语水平的读者,从小学生到大一新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其次,书虫系列一般都改编自英语经典原著,虽然做了一定简化,但由于参与制作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本土人员,加上牛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质量把控,这些简化版本身也有着不低的文学水准和欣赏价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语文学著作的阅读门槛,在英语学习的初中级阶段,对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助力。

还有一条看似无足轻重却十分加分的特点,那就是这套书普遍比较轻便,即便是多带了两本塞在包里,也不会有笨重的感觉,路上解闷最适合不过(有这个功夫为什么不玩手机?因为玩腻了……)

当然,这套书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在排版上,中英对照的结果,往往是大部分人一口气看完了中文那半边的小说,然后把英语丢在了脑后,或者看一句英语,看一句翻译,当然对学习半点用都没有。

所以,成年后回头再看,我发现,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反而是整套书里的1级读物,既有完整的故事,也有精美的漫画,从序言到目录到书本最后的题目测试和全文翻译,每个地方都安排得恰到好处,闲来无事翻阅一下,也是难得的悠闲时光。从2级到6级,排版变正经了,书也失掉了很多颜色。

尽管如此,书虫,仍然是我们中学生涯中,鲜艳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