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遇到不一样的雪

出生在新疆的北方,雪并不鲜见,但感受昌吉与往时不同的雪,却是近两年的事情。

对雪的深刻感受,在童年的过往,印象里似乎并不友好,尤其在上学路上。小学6年,家距离学校4公里多,天天步行,最怕遇雪。那夹杂着凌冽寒风扑面袭来的雪花,一个接一个从天上斜着横冲直撞下来,砸在冻的通红的脸上,现在想起来,还有寒意。初中,虽然从步行变成骑自行车上学,亦不容易。家到校近7公里的距离,斜挎着土黄色的书包,冬季顶风冒雪出门不久就变得硬邦邦,不管是大片六角雪花,还是从路面刮起的微粒晶体,打着旋钻进袖筒里,脖口里,脸颊上,瞬间在皮肤表面融化,又凝结冰状,到教室用体温和炉火回暖,直到第一节下课,直觉才慢慢苏醒。虽然那时农村的雪,洁白剔透,白茫茫一片,有几分“如此多娇”的姿色,但寒意仍占据内心大半。高中就读于县城,大学在乌鲁木齐,雪成了冬天的点缀和装饰,没有了暴躁的性格,也遗憾缺失了纯洁的本色。

在重庆居住的几年,雪成了稀罕的东西,不过来去匆匆,只有个把小时,就结束了宿命。在县里和乡镇工作期间,繁忙的琐事,想了太多人情世故,冷暖浮沉,对雪的关注几乎归零。

有些愧疚的是来昌吉两年多了,才发现昌吉的雪是有温度的。没有突然袭击,来之前,先让天色变得凝重,善意提醒。没有肆虐横行,缓缓从天空飘落,不论白天夜晚,都特别优雅从容。不矫揉造作,可以在林带和公园土丘停留,用心装点冬季城市的妆容,可以迅速离去路面和热闹的商业街区,知心明白自己应该处于的位置。

很幸运,能在昌吉遇到你,有温度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