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纪录片《二十四城记》专业演员还是输给了“群演”?



《二十四城记》以一部准纪录片的样式,以真实与虚构双重叙述的策略,呈现了老军工企业420厂近半个世纪的变迁,以及裹挟在这段历史之中的小人物的不同生存经历。

作为贾樟柯导演的著名文艺片,《二十四城记》一上映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电影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了工厂内普通人的心路历程,不够这几位普通人也是大家熟悉的演员,这一点上“专业演员”还是存在演的痕迹,只能说电影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整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深深的感触。

中国工厂



工厂是承载中国现代历史的特殊空间之一,它的建立、稳固、转型乃至瓦解都印证着时代的痕迹,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新中国成立,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工业也随之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很多国营工厂由于僵化的体质与低下的生产力,最终难以适应社会体质的大转变,开始大面积、大批量倒闭……

20世纪90年代工业体制的改革,毫无疑问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一个健忘的民族是可悲可耻的,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很多艺术创作者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抵抗遗忘,探寻历史真相,而影像就可以作为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但是在影像历史中,关于工厂的影像却很少。

《二十四城记》展现的就是——真实



近年来,伪纪录片这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形式逐渐流行,很多导演都开始运用这样的拍摄方式去创作,不过也有人对这样的影片嗤之以鼻,认为它并不具备起码的真实性。

其实伪纪录片又称为仿纪录片,它常常被归类为一种纪录片或者电视节目类型,虽然它和纪录片一样都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但实际上却是虚构的故事,运用讽刺或者仿拟的方式来分析社会上的大事件和问题。在伪纪录片中,人们常常会看到真实的历史资料画面或者人物访谈等画面。



有人说,当代纪录片的趋势是,故事片向着纪录片靠拢,纪录片向着故事片靠拢,于是故事片与纪录片的界限就变得很模糊,贾樟柯、张艺谋的写实风格电影都是这样:《三峡好人》、《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真实与虚构

《二十四城记》中有九个重要人物,他们组成了电影的整体框架

关凤久

193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1958年12月下,从东北沈阳111厂迁到成都,参与建设420军工厂,曾经担任成发集团保卫科长,退休时为厂党委副书记。

何锡昆

1948年出生于成都,1964年进入成发集团61车间钳工四组当学徒,后参军。

王芝仁

何锡昆的师傅,年迈体弱,生活条件困难。

侯丽君

1953年出生于沈阳,原为成发集团63车间维修工。

顾敏华(陈冲饰演)

1958年出生于上海,成发集团精密车间质检员。

郝大丽(吕丽萍饰演)

原成发集团成装车间工人,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宋卫东(陈建斌饰演)

1966年出生于成都,成发集团总经理副主任。

苏娜(赵涛饰演)

1982年出生于成都,成发集团分工厂厂长女儿。

赵刚

1974年出生,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节目主持人。

电影通过个人历史来反映厂子里的发展史,再通过厂史来展现社会改革进程的变迁。

从片中人物的叙述中可以看到他们生活从受到尊重且生活富足到如今的生活拮据。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出导演还是偏重于真实演员的表演,尽量保持影片真实记录的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四位专业演员并没有表现的太好,不过导演既然用了专业演员,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第一、国有工厂改革,职工们失去了依靠,多年来不富裕的生活是压在工人们心头的石头,面对镜头,他们难免会不知道如何去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抨击体质给个人造成的弊端也不少,所以导演采用专业演员扮演的方式将真实的个人经历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样既能避免个人与工厂的直接冲突,也缓和了个人与体制之间的矛盾。



第二、贾樟柯的电影从一开始就不被主流认可,常常得不到公映的机会,就算是有公映的机会,票房也不是很理想,所以在《二十四城记》中的四位演员陈冲、陈建斌、吕丽萍、赵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所以有了他们的介入,这部电影也会被大众看见。



底层小人物向来是历史中籍籍无名之辈,他们往往被忽略,所以“口述史的人物在于以不同的立场、倾听无声的底层发出的声音、纪录普通生命的苦难历程、出血从未被书写过的生存与反抗的历史。”

影片告诉年轻观众的更多是父辈们同时代的那么多亲切的叔叔阿姨伯伯婶婶,那蓝色的工作服,那些疲惫但却充满希望的脸,他们粗糙的手,和自己当年穿梭过的厂房机器,轰鸣声,都随着电影的画面回来了,影片带给大部分观众的震撼,还是那些中年人对着镜头暗淡的目光,然后一种追忆却无力的气息缓缓袭来,贾樟柯以他驾轻就熟的拍摄手法让一个个平凡的个体,展现出了他们最炙热的生命岁月。



没有人向他们致歉,无论是对他们被耽误的被扭曲的青春,对他们过去的辛劳,对他们有过的对祖国无以复加的虔诚,还是对他们今天的衰老无依。

只有通过贾樟柯的讲述和记载,让我们随着他的镜头回忆父辈们真实的人生轨迹和辛酸历程,电影最后插入字幕: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导演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能够看得见的厂房设备的消逝,更多的是无数工人几代人为国家奉献的遗忘。

借助这部电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唤起对普通民众的关注,特别是对这些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普通人的关注,是一种对现代人良知的呼唤。



可能以我现在的阅历,还难以体会片中所蕴含的东西……但是经历过的人一定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