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川沙黄楼镇区,真没什么变化

黄楼镇区,川沙西南,迪士尼正北,夹在中间这几年变化几乎停滞,迪士尼东风所吹到后,只是镇区多了许多民宿和宾馆。川沙城市副中心的规划里,黄楼很多区域被划了进去,也许黄楼的真变化,只有等了。

▼挺有意思的是,黄楼镇上还有一块高耸的镇碑

▼迎春路上的黄楼小学及栏学路上的黄楼中学

▼芙蓉路几乎成了民宿及酒肆一条街

▼黄楼中学正门对面的乐丰路,老邮局在这条街上

▼为民街小商品商业街,黄楼农贸市场在这条街上

▼栏学路,川周公路-乐丰路段街景

▼镇区南侧的川周公路,社区驻地就在川周公路上

▼栏学路、迎春路口的口袋公园,芙蓉路上的微型景观

▼镇区的农商行、派出所及健身点

延伸阅读:

黄楼镇位于浦东新区的东南部、西南距川沙镇5公里,是原来川沙县黄楼乡政府的驻地。

关于“黄楼”地名的由来,现代出版的不少大型工具书是这样讲的:“相传明末清初华姓在此建八间厅房,称华家楼下,后被布政使黄云卿购得,遂改名黄家楼下,简名黄楼。”这个“相传”仅仅是“相传”而已,事实并非如此。提起明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大名,大概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徐光启是上海人,他的恩师就是上海浦东黄楼人黄体仁,黄楼之名即得名于黄体仁家族,这也许是今天的浦东人想象不到的。


黄姓是浦东的大姓之一。据前几年出版的《川沙县志》记载,八十年代黄姓在川沙县各姓氏中排名第四,其中又以高桥、高行地区最集中,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就是川沙人。黄体仁的父亲叫黄一岳,字子钟,号中山,曾任祁阳县训导和上杭县教谕(相当于今县教育局局长),在乡里也是一个名士了。黄体仁字长卿,号毂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考取了举人,当时他已经是50岁的人了。


黄体仁(一五四六—?)字长卿,号穀城,明上海县川沙城人,明代中后期上海地方颇有影响的文士。关于黄体仁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据四然斋藏稿卷九祭亡弟云:‘逾年邑中疫疠大作,母病疫卒,予方九龄。’又卷七先考中山府君先妣瞿孺人继妣沉孺人行实云:‘瞿孺人生以正德庚辰正月十八日,卒于嘉靖甲寅七月二十五日。’可知体仁母卒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一五五四),由此逆推,可知体仁之生年当爲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至于其卒年则仍需进一步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