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一味讨好别人,不如关注自性智慧,康德: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古希腊]苏格拉底

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德]康德

一个老翁领着他的孙子牵着一头毛驴去赶集,老翁在前面牵着驴,小孙子在后面赶着驴。这个情景被路人甲看到了,路人甲说,你看,这俩人傻不傻,放着一头毛驴不骑,俩个人牵着走,他们听了,确实感觉到路人讲得有道理。

于是,老翁就骑着驴,他的孙子就在前面牵着驴。这个情景给路人乙看到了,路人乙说:你看这个老不死的,你那么大年纪了,自己骑着毛驴,也不知道爱护小孩,让小孩在下面跑,太不象话了。是的小孩年纪小,让小孩在下面走,老人骑着驴,也确实不太妥当,路人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他们又开始换了过来,老翁在下面牵着驴,小孩在上面骑着驴,这个情景给路人丙看到了,路人丙又说,你看,小孩子腿脚那么灵便,也不知道尊敬老人,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应该是让老人骑着驴。路人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改变办法,两个人合骑着一头毛驴,这个情景给路人丁看到了,于是路人丁又说,你看这俩个人,太不像话了,这么一头小毛驴,两个人骑在上面,也不怕把毛驴压垮了。毛驴不比马,负重有限,路人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于是他们两个人都从毛驴背上下来了,老翁对小孩说,我们现在如果不让路人说,就只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我们两个人抬着毛驴走。

这个故事很老,你或许看过好多次,但故事中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故事中的老人和小孩为了应和别人,而精疲力尽。一个人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才活得很累。尼采曾在其文章中说:“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

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如果我们超过了他们,如果我们哪怕仅仅是想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会不能容忍我们!总之,让我们以一种难得糊涂的精神和他们相处,对于他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充耳不闻,连想也不去想。”

这是尼采所谓的“充耳不闻的智慧”,亦是一种关注自性的智慧。

王维的著名诗文《辛夷坞》中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这首诗写的是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平淡得很。辛夷花在树梢怒放,开得何等烂漫;辛夷花又纷纷凋零,又是何等的洒脱。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

辛夷花得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它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地方,没有人对他们发出赞美,也不曾有人为它的凋谢一洒同情之泪,它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线都已经泯灭了。但是它却将生命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自然不会在乎是否有人欣赏自己。

因此不要总想着如何讨好别人,这样的人是愚蠢的,与其将经历花费在一味献媚,时刻顺从别人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改变别人看法是困难的,做好自己反而比较容易。如果一个人能保持自我生命的圆满,把自己生命的精彩发挥到极致,也就不负生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