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注意:不要让你公司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6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在推行绩效考核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阻力,上至各部门领导下至各部门员工根本不能理解为何要被套这么一个“紧箍咒”,一谈到具体化指标就大谈各自部门的难处,总之就是指标无法确定或者指标无法执行。


事实上,现在已执行绩效考核的企业大部分的考核都渐渐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发工资的需要而不得不进行考核这一流程环节。


很多企业绩效考核均是由员工自己或部门主管自行填写,造成绩效考核指标成为一个工作任务清单,这样员工避重就轻地将最关键的绩效指标隐藏在各种垃圾指标中滥竽充数,看似工作完成的很多,实则对于企业作用根本不大。


举例:某公司绩效考核节选

1. 考核流程:按时由综合部发放《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由部门负责人接收并负责发放给部门员工自评,自评完后上交部门负责人进行上级评分,根据评分细则计算好绩效成绩后上交综合部,综合部统一上交总经理评审。


2. 绩效权级及结构:部门员工由员工自评和部门经理评分组成,由综合部收录备案;部门经理由自评和总经理评分组成,评分后由综合部收录备案。


3. 绩效工资计算方式: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30%=绩效工资基数

绩效工资实发数=绩效工资基数*绩效成绩


4.《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分为自评分和上级评分两部分,自评分占30%,上级评分占70%,所以绩效分具体计算公式为:绩效分=自评分数*30%+上级评分数*70%


绩效工资计算公式为:绩效工资实发数=绩效工资基数*(绩效分/100)*权重系数


附: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


点评:

1.定性考核为主,主观性比较强; 

2.考核主体各部门的绩效缺乏全面了解,难于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3.容易流于形式,沦为 “人缘考核”。


企业在做绩效考核是要把握一个关键点,绩效考核必须要有激励性;否则它可能沦为一纸空文,为做而作不能达到企业做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激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激励后有绩效,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当员工看到他们的奖励与成绩很少有关系时,这样的奖赏将不能成为提高绩效的刺激物。


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


问题来了:富有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应当怎么设计呢?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要做到富有激励性,那就要在薪酬模式上下功夫了。



管理原理——“二八原则”在一个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提炼出指标,并让这些关键指标在薪酬中占据相应的权重,实现:薪酬=价值=价格


薪酬激励能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员工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

有效的激励性薪酬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2.薪酬与绩效完全融合。

3.共赢与创造是核心。

4.实现计薪的产值化(公司与个人产值)与价值化(工作分割定价、增值)。

5.目标管理、团队建设助力绩效文化。

6.一切用数据说话、明确各项标准和要求。

7.当前价值与未来价值的大薪酬包计划。


实用绩效考核的设计步骤(模板)

1、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

2、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

3、每个指标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5、从此,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6、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这种薪酬模式有这样几种特点:

1、大弹性、宽幅:定量薪酬讲求的是稳定,变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励。变量越大,弹性就越大,激励性就越强。因此,KSF要求从原来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于50%的部分用于宽带激励设计,通常比例锁定在60-80%。

2、高绩效高薪酬:员工创造的越多,获得的回报就应该越高。多劳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场规则。企业不要担心员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于一手提高员工的收入,另一手促进员工创造高价值、高绩效。相比而言,员工收入高稳定性就强、对公司的认同度与归属感也会得到改善。

3、利益趋同:在传统模式之下,员工与老板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员工工资属于管理成本,工资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会上升,而企业利润就会下降,因此,老板内心不太愿意增加员工工资。而KSF认为员工工资应该属于资本,员工是来创造价值的,根据自己的贡献获得相应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结果是:员工收入越高,企业赚的就应该越多。只有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实现趋同,思维才能统一,目标才能真正一致。

4、激励短期化:激励设计有两种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长期化,即三年以上。不过,任何激励设计都不能忽视短期化的趋势。没有努力的现在,何谈美好的未来。所以,KSF倡导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励,再扩展到年度及长期。

5、管理者转向为经营者:管理者做事,经营者做价值和结果。管理者管人,经营者要经营人。管理者为老板打工,经营者必须为自己干、团队一起干。管理者只关注自己的收入,经营者必须创造价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点是先得到,经营者的起点是先付出。KSF认为,管理者关心自己的收入却在为别人干,经营者关心绩效和结果但为自己干,企业应该让更多的管理者转变成为经营者,贡献更高的价值就能获得更多的分享。

作为老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如何设计薪酬绩效机制让员工与老板利益趋同?怎样设计薪酬模式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让他为自己拼命地干?同时还不增加企业的成本?

1、给员工更多的持续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机会。2、员工拿的工资,取决于他创造的结果。3、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企业利润越高,员工工资越高。

小结:我们要反思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是否能让员工主动自发的工作,能否让企业自主运转。

所以,中小企业要改变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让员工主动自发的去工作。

KSF薪酬模式——用于首企业高管、部门经理、技术员工、销售员。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是一套给员工提供加薪机会,又不增加企业成本,以此激发员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


KSF案例:为什么销售经理也开始关注公司利润?

如果他的薪资是底薪+提成的模式,那他会认为只有业绩与他有关,其他成本、员工流失等等都跟他没关系。

为了更高的薪资,他会要求公司帮忙提升他的业绩,比如降低价格,增加广告费用,招聘新员工等等。

而采取KSF模式之后,他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店长原月薪为5000元,首先把他的固定工资部分降低,拿出4000元作为KSF工资,并把他分摊到6-8个指标。

员工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年度平均数据),就可以全部拿到这部分K工资,如果超过了平衡点,就有奖励,上不封顶,没达到平衡点,就少发一些,但下限是有度的,以保证员工的安全感!

根据平衡点和各指标的数据确定薪酬方案

实行KSF模式后,在平衡点(平衡点:根据历史数据或员工和老板协商得来的,员工和老板都认可)的基础上:

在平衡点的基础上:

1. 营业收入每增加5000元,奖励x元,每减少5000元,少发y元;

2. 利润额每多1000元,奖励a元,每少500,少发b元;

3. 人创营业额,每多400,奖励c,每少400,少发c元;

4. 培训员工,每多培训一个小时,奖励m,每少一个小时,少发n元。

5.。。。。。。。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赚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全国最实用、快效、前沿独创“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PPV量化薪酬模式”如何系统操作设计?

★《绩效核能》行动版——最适合本土化绩效管理的两大创新模式大揭秘,

私信(书本)获取★《绩效核能》行动版一书

让员工加薪,不加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让员工自动自发的拼命工作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