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打误撞”到读研深造-光电仪器工程学姐的专业认知之路

一、“误打误撞”进入仪器专业

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和一个QQ群

高考分数出来时,本着大学四年想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度过的想法,锁定了目标学校北航。但是选择什么专业呢?家人让我自己选择。于是,我先翻了翻志愿填报指南,看按照往年的分数线,我大概可以读哪些专业。但是,以一个高中生的视野,对很多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还处在一个模糊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状态,我对于填报志愿的顺序,也处在一个无厘头的状态。

2014年QQ还很盛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北航官方江苏老乡QQ群。这个群里有很多在读的学长学姐,也有很多像我一样对北航的专业比较疑惑的“萌新”在群里咨询学长学姐,幸运的是,这些学长学姐都特别有耐心,对于学校的情况、专业的情况甚至专业男女比,都知无不言。因为我是理科生,一开始好几个学长都建议我第一志愿报考计算机专业,他们说计算机专业是北航的强势专业,而且很热门、前景很好。但我考虑到高中阶段就不是很喜欢编程,不太喜欢和计算机软件打交道,于是就否定了计算机专业。学长又说“你可以考虑一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因为这个专业也是前景较好,相比计算机专业、又不需要太多编程。我当时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专业,发现确实很有前景,对编程能力要求又不过高,于是就想把这个专业志愿排在前面。过了几天,又有学长跟我说航空航天专业是北航的特色;来了北航,不学航空航天相关的专业,似乎有点没学到北航最有精髓、最有底蕴的专业的意味。现在我走过来发现,北航的学生,真的是有情怀的学生。当年老乡群里“空天报国”的氛围,使得我把“飞行器设计”专业填在了第一志愿。第二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第三志愿呢?学长又说,仪器学科北航是排名第一的,而且作为工科专业,它的男女比没有其他院系那么可怕、女生较多。所以我的第三志愿是仪器专业。但是,录取结果出来后,我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没有被录取,于是就来到了仪器系,开启了被“学长说”决定的大学生活。



二、大一大二

学习基础课程,略有迷茫

刚进入大学,我处在一种“刚经过了高考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让我先歇会”的状态,各方面都比较放松,尤其在学习方面。听着学长跟我说“平时不用怎么学习,只要考前三天复习一下就能过”的 “谣言”,我却信以为真。这使我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知识都不是很扎实。其实在其中,我不是没有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的确确在很多课程上努力过,但考试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就思考,是不是自己不太适合这个专业,想着去接触一下新的专业,于是我报名了工商管理二学位。在二学位的课程中,有位老师讲到“有些人天生就是缺乏图形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我想了想,自己可能就属于这一类人,因为对于机械设计、画法几何等课程,我花费再多的时间,可仍然会感觉想不明白。所幸在基础课程中,对图形思维能力有要求的课程数就这么两门。

二学位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可能更加适合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加之本专业课程学得一般,我也曾想过转专业。但是听着过来人说“本科阶段学习工科专业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冥冥之中我又留在了仪器学院。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我也从沙航来到了学院路37号。



三、大三大四

深造还是工作?

对于本科毕业后要去干什么,我是思考得比较早的。纵观学长学姐的几条道路,无非是读研(绝大多数人)、工作、公务员选调生。有人说在你不知道该怎么选的时候,就选择大多数人都选的。所以一开始,我就以为自己会坚定地走上多数人走的读研的道路,知道自己不能保研,于是就想早早地复习考研。奈何我骨子里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在复习考研的过程中,总是思考我到底是不是真正想读研、值不值得花这两三年的时间去读研这个问题,耽误了很多时间。因此在此期间,我了解了选调生的政策,发现即便是选择了选调生工作,长远来看还是研究生学历对于以后的发展更有利。同时,我还向已工作的学长学姐请教经验,他们一致告诉我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读研基本上算是必须途径。因此,不论将来走哪一条路,研究生学历都是必须的。所以,我才决定考研。那考什么专业呢?我也曾想着应该追寻自己的兴趣去考管理学方面的专业,但是由于自己之前考研信念不专一,耽误了很多时间,距离考研只剩了三个月还不到的时间,我想着还是不冒风险跨专业了吧,万一考不上又耽误了读研的时间,还是考本专业比较有把握。于是,我又留在了本专业深造。



四、研究生阶段

探索和认识自己

读研后,对专业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应用到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中,而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可能不一定成正比。仪器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机械机构的设计、电路分析等硬件方面的知识在科研中均用得到,单片机程序等软件知识也均有涉及。因此,在科研中,需要的技能很多,对研究生的要求可能不止是专才,而是全才。

研究生阶段,我担任了一些学生工作,发现当学生工作和科研任务同时摆在我面前时,我更倾向于去做学生工作;相比于科研,这些工作对我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而在工作中结识的伙伴,一起组织、参与活动,会经常使我感到快乐。或许是经常能够尝到科研的“苦”,才会觉得这份快乐尤其的“甜”。在不断的尝试中,可能不会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但至少会把不喜欢的排除。因此,我可能将来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当初被“学长说”决定的人生终究是要被改变的吧。但是,我不后悔选择仪器专业,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在一次次小心谨慎的电路调试中,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我的意志。我想,在未来,面对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的事情时,我会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逻辑,并且多一份自信和从容。



当然,对于处在本科阶段的学弟学妹们,提早做好专业认知的准备十分重要,不仅仅是考虑专业的前景,更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的匹配度。提前做好规划总比“观望”强,有了规划就一定要去实践,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在自己适合的专业领域大放光彩吧!


老师点评:

近年来,当问及大一新生“你的高考志愿是自己填报的吗?”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是”。然而,进一步了解详情,不乏本文作者“蓉同学”这样被学长或老师的“建议”引导、最终选择了一个之前完全不了解的专业者。因此,实际情况是:高考志愿“盲报”的比例是相对高的。好在,“盲报”也并非是天大的事儿;进入大学后再通过探索来确定专业方向也是可以的。本文作者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文内提到“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读研基本上算是必须途径”是有前提的。因为作者先是重点考虑了做“选调生”,照着这条生涯路径去咨询、这个结论顺理成章。公众号中不乏本科毕业直接去企业工作者,读研就不是必须的了。

总之,每位大学生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开展专业认知,别人走过的路仅仅是为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可能性、选择那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