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财经、政法融通人才的培养高地!

事财经者为天下经财,绸缪国富民裕;司政法者求世间法正,尽责河清海晏。"七十余载沧桑砺洗,七十余载风雨兼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秉承"办特色、创一流"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财经、政法深度融通,多学科协调互动的良性生态体系,财经政法融通成为了中南大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被誉为"五院四系"全国重点政法大学与"五财一贸"全国重点财经大学。本期推送,为你解读中南大财经政法融通的办学特色和其强大的竞争力。

分分合合,财经政法终归一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是1948年的中原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担任首任校长。后历经中南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院、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等历史阶段。"廿一世纪破晓,财、法终归一体",2000年,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财经政法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国内首创,推动法学经济学交叉融合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人文社科类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通识课程,开设司法会计、法经济学、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交叉课程,有力推动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依托法与经济学科群优势,2012年,学校成立文澜学院,构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2017年法与经济学科群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融通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采访时曾表示,工业革命以来,大学学科专业分得太细,大家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受专业局限性影响。这些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往往不是学经济学的,而是学数学、政治学、法律学以及心理学的人。

现在进入学科综合的时代,学校应该克服同质化办学,实现特色发展。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大类招生,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南大的财经政法融通培养是有优势的。

实力一流,两大学科喜获荣誉无数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力推进法学与经济学两大学科的融合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12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三个基地,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获得全部三类基地的高校之一。2017年法与经济学科群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12月27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公布《202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20中国大学排名1200强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列校友会2020中国财经类大学10强之首。

……

与此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还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财经政法学者,例如中国著名法学家、曾两次入选"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50人"名单的吴汉东教授;被世界誉为东方会计史第一人郭道杨教授;中国金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周骏教授;中国财政学界三驾马车之一杨灿明教授……

新的历史篇章已翻开,2020年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学校将继承传统、立足中部、辐射全国、放眼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大决心、大视野,坚持财经、政法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与经济学科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官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中国教育在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