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山东大学教授,却被清华大学“挖走”,如今斩获700万奖金


都知道清华、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那里不仅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还有中国最优秀的老师。清华北大的教授中,可谓“卧虎藏龙”,一名看似普通的老师,却可能有着你我难以想象的履历。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位清华教授群体中的“女扫地僧”——王小云,假如你在清华校园里碰到她,绝对想不到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女性,有着怎样的职位和荣誉。

王小云,1966年8月出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密码学家、清华教授、清华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等。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冗长的头衔中,王小云在清华和山大都担任主任,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中国两所顶级高校中都有任职,这得从王小云的学生时代说起,她与这两所高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1983年,王小云从诸城一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从学士开始,读完硕士、博士直至毕业,她的导师是中国有名的数学泰斗——潘承洞院士。天赋异禀+名师指导,王小云的成绩一直拔尖。1993年,她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能在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直接留校任教,王小云的出众可见一斑。身份由“学生”变成“老师”,王小云继续留在山大,从普通的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正教授。

在山大教书育人到2005年,王小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年7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并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计划”;2006年再被聘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1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王小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她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5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她设计了我国哈希函数标准SM3,在金融、交通、国家电网等重要经济领域广泛使用。此外,王小云承担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她还获得两次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9月7日,王小云更是创造历史,成为获得“中国诺奖”——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第一位女性。该奖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近700万人民币。

不过我竟然感觉有些心酸,国家科技顶级大奖的奖金比起明星的收入而言,真的算是毛毛雨了。我觉得,如果科学家的待遇和科研投入能超过明星,祖国的科技发展会更加迅速!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