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中学巷,赵大爷的红豆饼和王阿姨的麻辣土豆,我记忆中的老巷

声名赫赫中学巷

在很多汉中游子的记忆深处,都有这样一条街。不管何时提起,都能回忆起自己年少轻狂的那段少年时光,它就是中学巷。中学巷地处北大街中段,深藏于闹市之中。

别看就是不起眼的窄巷子,它里面可藏着好几所汉中数一数二的学校。汉台中学、实验小学、汉二中、幼儿园等均在其中。

一进巷子口,你就能看到赫赫有名的"汉南书院"。它是汉台中学的前身,创建于清乾隆四年,光绪三十一年,又改建为"汉南中学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奇迹般的保存至现在,成为了清朝以来汉中最著名的书院,培育出来一批批能人志士: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韩履宠,南郑陈道坦;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城固王烈,宁强陈才芳等。

如今的汉台中学就建在汉南书院隔壁,新旧传承,不忘初心,莘莘学子秉承着先辈们的遗志,用实际行动将它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夹缝中求生存的巷中美食

如果学校门口没有路边摊,那么少年的青春回忆将会缺少几分烟火气息。中学门口有很多卖小吃的推推车,李叔的章鱼小丸子、赵大爷的红豆饼、王阿姨的麻辣小土豆…实在是太多了。城管也抓过,家长也骂过,但我们还是在夹缝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别的不说,就赵大爷的红豆饼,是我每年冬天都会挂念的一口。酥脆的饼皮,软糯糯的红豆馅,滚烫的红豆饼在手里被我翻出了花,也没凉上半分,还是早早祭五脏庙吧。

沿着小吃摊往前走,有一家特别有名的臭豆腐店。我们这群学生,见证了老板从一人手推车发展到两间门面房,甚是欣慰。工商仕农,只要你有梦想,愿意靠双手,也能干出一番小事业。

说是臭豆腐,其实已经被老板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改造为另一番模样,你压根就闻不着一点儿臭味,核心就是老板独家秘制的酱料,配上一大勺蒜泥,像我这种香菜狂魔,每次都会让老板多加香菜,化解几分辣味。

臭豆腐隔壁是一间其貌不扬的精品店,它们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和"便宜"。你可能听着觉得好奇,乱到什么程度呢?你要是想买副手套,问老板在哪儿,你只看他大手一挥往一堆半米高的货物一指:您自己慢慢翻吧。

店不大,货倒是准备的蛮齐全,皮筋、头绳、美瞳、围巾、文具…,就是乱的让人每次找东西都感觉在寻宝,不过良心的价钱和老板佛性的开店模式还是留下了不少客人。

有段时间店里突然变得井井有条,让我们大为惊讶。都暗自揣测老板是不是要涨价了,又少了一个可以薅羊毛的地方。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找了一个老板娘,价钱还是老样子,这样一进步,客人自然是络绎不绝。

顺着学校往巷子深处走,你就能瞅见避风塘和大台北两家奶茶店,它们各自雄踞一方,屹立多年,也占据了我们的校园时代。与现在常见的几十块一杯的奶茶相比,它们六七元的市场价格简直亲切到了极点。在味道和辅料上,变的单纯了许多,但常见的种类还是蛮俱全。

学生时代,没有太多钱,也没有太多烦恼,每天最忧心的不过是如同股市一般高低起伏的成绩单,以及额头上总也消不掉的青春痘。再大的苦恼,也能用珍珠奶茶的三分甜度消弥掉。

中学巷子里还存有两家响当当的油炸店,一家"上海里脊"和"怪难吃",称霸至今。

上海里脊店已经沿袭了三代,他们家炸里脊更是堪称一绝,你也说不出来是哪里好,不过吃惯了他们家里脊,其他的便成了将就。

"怪难吃"家最有特点的便是有两种不同油炸酱料,一种"怪"味、一种"辣"味,可以混拼,也可单加。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家的隐藏菜单—"菜夹馍"。

馍采用的是酥软的白吉馍,再用油锅煎炸出酥脆的外壳,里面配上蘸有独家酱料的炸菜,入口风味独特,唇齿留香,也只有熟客才知道有这样奇妙的搭配。每次老师拖堂,就会赶在晚自习之前,冲到"怪难吃"买上一个夹馍带回教室,五块钱就能买个肚儿圆,补充完粮草又能重回题海沉浮。

"怪难吃"隔壁有一家叫"金科状元"的文具店,平时的零花钱有一小半都扔在了里面。可能女孩子天生对美好的事物没有抵抗力,新款的笔记本、联名的周边、明星的海报…钱包掏空也不够。

每次从店里淘回一大包喜爱的文具和周边,总是能开心一礼拜,虽然钱包瘪了,也总能劝慰自己: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现在想想,少年时光,快乐来得很简单,一件喜欢的文具、停电的晚自习、暗恋男生的一个微笑,都能让自己心满意足到很久。

学生时代已经渐渐走远,我们也早已在社会沉浮许久,但内心却总为逝去的青春留下了最为柔软的一方角落。回到故乡,总喜欢去中学巷溜上两圈,看看买红豆饼的赵大爷,瞅瞅佛系精品店老板,好像看着他们都还在,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光就能回来一般。不知道你的回忆里,有没有这样一条老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