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庆府瘟疫肆虐到底有多可怕?

瘟疫肆虐有多可怕?

转自九道堰传媒 赵新军

这病如一阵风,向各处人家稠密的方面卷去,每一家有小孩子的,都不免有一个患者,各处都可看到一些人,用红纸遮盖着头部,各处看到肿胀发紫的脸儿,各处看到小小的棺木。百善堂的小棺木,到后来被这个区域贫人领用完了。直到善堂棺木领完后,天花还不曾停止流行,街头成天有人用小篮儿或破席,包裹了小小的尸身向市外送去。每天早上,公厕所或那种较空阔地方,或人家铺柜门前,总可以发现那种死去不久、全身发胀崩裂、失去了原来人形、不知什么人弃下的小小尸海。

 这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中篇小说《泥涂》里描写的一场民国年间流行性瘟疫天花的场景。在古代,这样的场景几乎隔三差五地发生,而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赞誉的“富庶之乡”焦作也概莫能外,其触目惊心之状较《泥涂》场景更甚。

近日,拜读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所牛永利老师《覃怀中的田野》几篇关于瘟疫的文章,对600年来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济源等)地区瘟疫肆虐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史以来,怀川地区瘟疫连绵发生,特别是明清以降,怀庆府疫病更是经年不绝。然而,对于这段历史,府县志书记载略少,即使有载,也是粗略简要,寥寥数字,人们很难从中体会得到其危害程度。牛永利老师致力于文物的田野调查,通过寻访多处墓碑,向人们勾勒出那段苦难岁月里可怕凄惨的景象。

明万历年大瘟疫


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怀庆府发生特大灾荒。春天,府境因旱饥馑,粮食发生严重短缺,人们挖野菜、剥树皮、啃树根。当树皮、树根吃干啃净后,人们再也找不到吃的,开始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惨状。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栽倒到路边,再也起不来,街上路边尸体摞着尸体。许多人受不了饥饿,便寻找干净的人的尸体吃,父亲吃儿子的肉,儿子吃父亲的肉,更是习以为常。到了夏天,因尸体暴晒与人吃人发生而爆发了特大瘟疫,怀庆府所辖六县无一避免。在修武,全家死绝的家庭比比皆是;在温县、在孟县、在济源、在武陟,“死者枕籍”、“尸骸遍野”之态让人触目惊心。

原文:通衢施药——明嘉靖万历年间怀庆府的瘟疫

明崇祯年大瘟疫


明朝崇祯年间,怀庆府相继发生数起瘟疫,其原因与境象多与万历十六年相同。崇祯七年(1634年),济源“大疫”。十三年(1640年),府境发生严重旱灾,粮食无法播种,颗粒无收,饥馑再起,以致粮价飞涨,每斗小米卖到二千余钱。河内、济源、温县、孟县、修武、武陟六县到处乱尸横野,人与人相互而食成普遍之态。当时,明朝发生李自成等人举行的农民起义,朝廷军事吃紧,督抚依旧急催粮饷。为此,修武县令范士伟上书痛陈县境疫情道:“宁邑之空,以民多死逃之,故而死逃之,故有三,饥饿者固死,相残相贼又死,疫气染缠者又死矣。”

原文:大荒大疫——明崇祯年间怀庆府的瘟疫



清道光年大瘟疫


清道光年间,怀庆府多次发生瘟疫,由于各县县志没有相关记载,因此瘟疫情景只在民间碑刻中才能找到。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各县疫病流行时患者症状表现在“上吐下泻,四肢冰冷……急者当刻殒命……箔卷席裹,不计其数”。传播方式之快,死亡人数之多,至今令人胆寒。道光十五年(1835年),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博爱、温县部分等)、济源县又发瘟疾。此次瘟疫主要在人与人间传播,一旦与患者接触,极难活命。济源处士王环碧的父亲患了疫病,王环碧全家内心惶恐不安,心急如焚,自己亲自在父亲床上侍候,不敢懈怠。没多久,王环碧也染上疫疾,与父亲相继病故。

原文:以迓神庥——清道光年间怀庆府瘟疫的应对




清光绪年大瘟疫


清光绪三年(1877年)、五年(1879年)、十二年(1886年),怀庆府各县相继发生瘟疫,每次疫情都来势凶猛,愁惨万状,死人无数,历次疫情皆由饥荒年景引起。光绪三年,连续十几月滴雨未落,山西、河南、陕西等地赤地千里、旱魃为虐,以致连年连季绝收。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人们身体虚弱,抵御病毒的能力极差。于是,疫病传来,饥病相互交织,家家死尸满屋,处处饿殍成群,村多成墟,户多成空,死亡人数超过半烽,有的村达百分之七十。据现存焦作的一通《铁泪碑碑记》上载,光绪四年春天,由于没有吃的,坐在家中等死,出外寻生饿死,逃荒者死,害病的更得死。家中的死人尸体堆满无人安葬,村中的死人尸体横遍更少人埋。有个村子百十余户家,大灾过后仅一、二人,“种种残苦,何可胜也”!

原文:大荒大疫——清光绪年间怀庆府的旱灾与瘟疫




民国八年大瘟疫


民国八年(1919年)秋,沁阳县发生瘟疫。秋天,今博爱县金城乡(时属沁阳县)东、西良仕村等始发瘟疫,仅仅数天时间,疫病流传至全境,气势之凶猛,较历年瘟疫过往而不及。当时,疫疾症状十分奇怪,起初手足麻木,接着上吐下泻、神经紊乱,多喊鬼魂附体,早则片刻,晚则一天即可致人性命。有的早上发病,晚上死亡;有的晚上发病,早上死亡,全家绝户死亡的不计其数,人人惊恐,日日埋人,预防无方,医治无效。自疫情发生一个多月,全县死亡人数多达8781人,称之为一场浩劫丝毫不为过。

  原文:以迓神庥——民国八年沁阳县瘟疫的应对

古代瘟疫救治


遍数民国以前历次瘟疫,官方表现的是无为而治、无力救助,无计可施,百姓只能求神拜佛、祈求天地,最终结果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每当大疫降临,病魔缠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向孙(思邈)真人求助,进药王庙施法祷告。

 据《彩绘孙真人殿碑记》载:清道光十六年(1836),乡民田孝才、常启元身患疫疾,于是在孙真老爷驾前祈赐灵丹,吃后不久痊愈,于是二人各捐钱拾千文缴于殿中用以绘画殿宇,以报神功。

 据柏香镇《进香序事录》中载:民国八年瘟疫发生后,人们向乡间俗医咨询病因,医生不得而知。于是向东圪瘩坡遥拜,祈求得到孙真爷庇佑。接着,选派21名乡民,购买白羊到坡前求药。“药”求得后,急急返回乡里,让众人服用,都说药效灵验,感动全村。因此,经集体商议,筹拨五亩梨园地,起孙真爷庙会,逢会供奉。而在今温县武德镇《重修祖师庙记》碑上也载道:“民国八年,疫病流行,帝以灵性黙佑一时,求之者莫不显然而应,故捐金聚资积数百余串。”

如今散落在各地的药王庙、孙真庙、二仙奶奶庙遗址、遗迹,多为明清复建与重建。

古今中外,瘟疫及传染病一直是一个令人类困扰的话题,人们常常谈瘟色变,谈疫心恐。古时,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一旦爆发了瘟疫,必然造成很多人的死亡,十室九空是常有的事。而当政府反应过来处理的时候,往往疫情高峰期过去,只能实施后期清理措施。




自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后,尽管每天确诊病例在不断上升,可人们在略有紧张之余,大多都能够坦然面对,表现得从容淡定。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现代医疗技术与手段的进步,另一方面则完全得益于现如今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党和人民政府强大的防疫防控组织动员能力。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送瘟神》)。在疫情面前,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不夸大,不害怕,配合地方政府注意做好防护,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网名丹水湾,河南沁阳人,九道堰传媒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