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盛宴:铁打的饭圈 流水的明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近期,肖战事件刷了屏,战火从饭圈烧向了各个圈子。试图通过控评、举报保护肖战的粉丝,可能没想到过激的举动将肖战逼上了“绝路”。

愈来愈年轻化的饭圈似乎让人看不懂了。

流量成为了评价明星实力的重要标准,作品无关紧要,控评、讨伐异己成为常态,饭圈的“一言堂”现象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在追星这一群体运动中,粉丝作为狂热分子,不关乎道德,只要对偶像有利都能奋不顾身的完成。

但现在的饭圈似乎忘了,“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偶像与粉丝的行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偏激的粉丝退圈,但带着“XX粉丝”所做的一举一动将永远留在饭圈的记忆中。

流水的明星

2015年,肖战通过浙江卫视的《燃烧吧少年!》首次出现在荧幕前。在这档选秀节目的背后,天娱传媒和腾讯视频以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在此之后,天娱传媒的总裁龙丹妮创建哇唧唧哇公司,继续致力于偶像选秀事业,但其所打造出的流量明星多被冷藏,或继续参加下一期选秀节目,等待奇迹的发生。



龙丹妮挖掘了肖战,却未成就肖战。直到2019年,肖战凭借《陈情令》才得以正式出道,并收获了大量CP粉。

肖战的成功无法复制,在流水化的造星节目中,如何打造出一个有实力的明星显然不是资本所需要的,能够快速复制的偶像模式才能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但明星并非商品,若要想摆脱被雪藏的命运,除了实力外,更多的是资源和运气。

而在这一畸形的造星流水线中,粉丝的地位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粉丝身后的资产决定了明星所能获得的资源。

铁打的饭圈

《超级女声》被誉为国内选秀的开端,粉丝经济逐渐成型,粉丝在偶像出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现在票选机制不同,实力是决定选手去留的重要因素,投票只是辅助。在出道后,还要经历公司包装、培养后,慢慢通过作品积累粉丝。粉丝这时候扮演的角色便是陪着偶像慢慢成长,推出更多被人熟知的作品。


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人设即为卖点,票数决定一切。明星可以不再依靠作品,数据成为了生存的基础。

从《创造营2019》来看,节目组负责树立明星人设,打造冲突和矛盾,引导粉丝在多个平台参与打榜,实力分班只是噱头,最终去留仅与票数有关。也就是说,粉丝直接决定着偶像的命运。在比赛结束后,票数又变为了各个平台的数据,粉丝的唯数据论愈演愈烈。

在饭圈看来,数据代表着偶像的商业价值、粉丝的能力。众多数据源于粉丝群体的集体化,有了群体便需要“领头者”,而这个领头者必然不是偶像或者是工作人员,而是粉丝中靠近偶像的一部分人。

于是,大粉、站子等粉丝中的意见领袖纷纷诞生。他们负责发布偶像的动态、图片,号召其他粉丝控评、刷数据,如果发现“黑文”就必须“消灭”。

只有不断付出和守护偶像,才能在粉丝群体中得到认可,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么就不是真正的粉丝,不能贴上“某某”粉丝的标签。

此次肖战事件便是由大粉带头,“为守护最好的偶像”而战,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但战火已从饭圈烧至了各个圈子,原本圈地自萌的界限被打破,更多的利益因此受损,背后的资本也浮出水面。


资本才是最后赢家

自从将选秀从电视搬上网络之后,资本的游戏就再也无法停止。

从票选开始,票数就已经与粉丝购买力画上了等号。粉丝花钱越多,其偶像出道的几率越大,换句话说,偶像的出道是粉丝用钱买来的。而这种情况在“成团出道”的选秀节目中更甚,粉丝的购买力转化为偶像在出道团体后的地位,即是否“C位”。


而未能出道的偶像,资本也在参赛途中压榨了其价值。


除了选秀外,众多品牌也看上了流量明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流量明星成为了美妆日用、零食饮料等快消品的代言常客,与之对应的,粉丝购买产品不再是单纯从产品品质出发,而是为了证明偶像的带货能力。

为了证实偶像的带货力,粉丝们通常都会留言因谁而买。


如同此次肖战粉丝事件,反肖战的人对肖战代言品牌发动“发票之战”,来削减肖战的商业价值。雅诗兰黛、小鹿茶、OPPO、佳洁士等多个品牌均受到了抵制,为了从此事中抽身离去,品牌商们纷纷采取措施。如,佳洁士把肖战置顶换成了鹿晗,蒙牛真果粒下架“肖战”的关联商品。


此外,“反战者”对肖战参演作品进行低分评价,从而影响其影视剧形象。


与此同时,肖战背后的经纪公司哇唧唧哇并未发声。有消息称,肖战在走红后想与公司解约,但不欢而散。肖战的各影视资源也并不是哇唧唧哇给予的,而与新丽传媒签约获得的。


显然在资本的眼中,当明星无法为其所用的时候,其生命周期也差不多到了尽头,商业价值消耗殆尽也是迟早的事。

如此看来,流量明星其实是粉丝经济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一旦偶像在屏幕前隐去身影,缺乏作品支撑的追星将不堪一击。

而资本是权衡利弊的,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再造一个明星显然比维护人设崩塌的“失败品”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