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月薪4k,年终奖两万,该不该离职?

第一,普通工人基本就那个收入水平,外地的工人基本没有任何前途,别想多了,要清醒。

大型国企都是按照三条线来管理的,管理(当官)+专业技术(业务、技术)+技能操作(工人),你属于技能操作序列。以前就叫做“工人”,现在美其名曰“技能人才”。

表面上看,这一条线,也叫做“人才”,打开了发展通道。比如,你可以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大师、首席技能大师,一路攀升,到了首席技能大师,你的工资甚至相当于副总水平。

但是,你不要想多了。技能线(工人线)就像过去一样,工人转到管理岗(以前叫做ganbu)是很难的。比如,以工代干、工转干。到了退休,打开档案,你的身份还是工人。

现在国企,虽然比以前开放了,但是工人线条转为管理线条的壁垒更加严实了,基本没有可能转为管理线条,也就是说你是普通工人,想“当官”发展、提职加薪,基本不可能。大门已经关上。别听那些不懂行的回答,什么只要努力,就可以升职,根本不懂三条线之间的壁垒。

第二,工人可以走技能成长路线啊,概率非常小,难于上青天。

国企在技能操作线条(工人)也是打开成长通道的。但是99%的人,能达到技师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技师水平的收入,在你的基础上也提高不了多少。一线工人的收入,终究在工资体系里处于最底层次。

普通工人可以不服气,干着体力活、又脏又累,工资最少。这是市场价格决定的,不要抱怨任何人。

什么是技能工人?就是使用工具完成任务的人,实际上是使用工具和体能去完成劳动的人。这种岗位,收入注定不高,很简单的道理,介入门槛太低了,任何人都能干,工资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你不想干,别人抢着干,工资能涨上去吗?别做梦了。

第三,普通工人的出路在哪里?具体到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前的一线普通工人,也是正式工(后改为合同制员工),现在的普通工人,成为正式工的可能性很低,基本都是劳务派遣制和业务外包制了。

普通工人的门槛比较低,这是制约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怨不得别人,你的岗位,高中学历就能抢着做,竞争压力大,工资就上不去。

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招聘门槛至少是本科学历,现在硕士研究生也成为标配。普通岗位的工人,只需要三本以下就可以胜任了。从入职起点上,就不要指望向人家本科以上人员攀比了,学历不代表能力,但企业就是不给你机会的,因为有学历的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何必招惹三本以下的呢?话糙理不糙。

一线城市的普通岗位工人,我们公司都招什么人呢?一类是城市低学历的居民,他们有房有社保,月薪四五千,从事简单劳动,生活不富足,但能很开心地活下去。二类是外地的打工族,一般招聘为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工,比如大量的保安、保洁、环卫、绿化、司机、物流、理货、收银、食堂、机床操作,等等。

如果你是外地来的劳务派遣制,月薪4千,有五险一金,年终奖2万元,综合收入为年薪7万元,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基本不可能。还是要做好长期打算。如果你的学历本科以下,就不要指望转为管理岗,也不要指望将来成为首席技能大师了,还是早点寻求更加长久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