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如诗|详解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光影设计

姜文的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学界认为是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但它的大众影响力远不及《霸王别姬》和《活着》。这部提名金狮奖、斩获银狮奖、被各国电影人夸到爆的神作,其实是被看似漫不经心的表象给耽误了。

从表面看,《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的荒唐青春。它不像琼瑶的「折腾青春」那样疼痛,也没有郭敬明的「疼痛青春」那么折腾。由于8090后观众从未亲历过70年代部队大院的生活,许多观众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共情程度甚至赶不上《小时代》。

实际上《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传递的价值内核,是一个鲜活少年最真实的青春躁动。这躁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曾在我们身上真实地发生过,并且留下烙刻终身的印记。观众们之所以get不到重点,主要是因为没找到解读这部电影的正确姿势。

想要读懂《阳关灿烂的日子》这种意识流电影,单看剧情表面是不够的。它的每一个镜头都有所指,每一个场景都有意味。为了解读这部电影,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曾撰写长达40万字的《太阳少年》,足见影片的表意空间之深。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着眼于《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具特色的光影设计,从「自然光」、「人工布光」和「特殊光影」三个方面,窥探这部电影的玄妙之处

《阳光灿烂的日子》片名画面

自然光

所谓光影,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光线和它照射出来的影子」。

人们常说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这话不假。但在今天,大多数影片已经放弃了「用光影说话」的习惯,改用更直观的「表演」和「特效」来表意。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作品更直观,坏处则是丧失了电影艺术的原汁原味。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诞生的1994年,优秀的导演仍喜欢「用光影说话」。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阳光灿烂的日子》真正的主角不是马小军,而是「阳光」。

影片伊始,姜文的旁白响起:「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片名随之而出,炙热的红色、黄色文字在黑色背景上格外抢眼。

这幅画面给全片定下了「阳光灿烂」的光影基调,而营造「阳光灿烂」最重要的手法就是运用自然光。

「机场送别」场景中,童年马小军在浓烈的阳光下奔跑于人群和飞机之间,充满了阳光少年的活力。

童年马小军在阳光下奔跑

庞大的军用运输机在阳光下轰隆起飞,那是征服一切的雄性的力量。

飞机起飞

影片没有在马小军的童年阶段多做停留,夏雨饰演的少年马小军很快出场。

太阳把老北京胡同晒成阴阳两半,马小军和「坏孩子们」厮混在一起,骑着二八自行车招摇过市。

阳光是少年们炙热心情的外化,是按捺不住的青春活力的象征。

阳光下的胡同

烈日下斑驳的树影,自行车钢圈上闪耀的光斑,无所事事的少年,这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给我们营造的梦境。

烈日下无所事事的少年

内心满怀悸动的马小军,爱上了照片里的女孩,多次寻人未遇。

他垂头丧气的叼着烟卷,行走在夕阳余晖下,形成逆光剪影。

此时的他不是具体的马小军,而是每一个在青春萌动时体尝过失落感的少年。那踉跄的身影,像极了曾经四顾茫然的我们。

逆光剪影

一天,马小军终于见到了梦中情人米兰(宁静饰)。

浓烈刺眼的太阳光,把他的脸照得尴尬又紧张。

米兰转过身,阳光在她身侧洒出漂亮的轮廓,那是我们迷恋的女孩应有的样子。

马小军初见米兰

两人在斑驳树影间你言我语,脚步时走时停,偶有逆光洒落。

他咧嘴傻笑,她回眸嫣然。

这种未加美化的、颇显尴尬的场面,不正是我们以某种方式虚度过的真实青春吗?

马小军搭讪米兰

马小军和米兰熟悉以后,约她来「坏孩子们」的大院一起玩。

这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日子。日光强烈到令人视线模糊,人物身上散发着朦胧的柔光,如梦似幻。

人物身上散发着柔光

迎着金黄色的朝阳,米兰坐在马小军自行车后座上。

姜文的旁白声再次响起:「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晨风的抚摸使我一阵阵起了鸡皮疙瘩,周身发麻。」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朝阳的辉光,这段旁白会有多么尴尬,更遑论其间流露出的暖人心脾的小确幸。

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女孩

逆光在镜头上泛起光晕,马小军美滋滋地跟在米兰身后,一切都被太阳烘烤得温暖迷人。

逆光光晕

最终,对美好爱情求而不得的马小军,跟米兰走向了决裂。

骄阳下,他满脸戾气,面目可憎。

只有在最毒的正午烈日下,才能拍出这样的肖像效果。

烈日下的肖像

马小军对米兰施暴之后,丢了魂儿似的在烈日下骑行,形同丧家之犬。

他抬头看看阳光灿烂的天空,脸上满是无力。

丧家之犬

影片结尾,马小军爬上十米跳台,准备纵身一跃。这一跳,象征着少年马小军的「精神死亡」。

严重曝光过度的画面,给这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营造出唯美而梦幻的气氛。

在这首用阳光写就的诗篇里,你能看到匆匆那年、某时某刻、令人心疼的自己的影子。

充满诗意的十米跳台


人工布光

对于这样一部永远是夏天、从头到尾阳光灿烂的电影来说,能否达成「人工光」和「自然光」和谐统一,是影片布光成败的关键。

片中第一处人工布光,是童年马小军偷看三个女孩在教室里跳舞。

人工光源模拟太阳,从窗口斜射进来,在室内尘埃中形成梦幻般的「丁达尔效应」。

唯美的光环境里,女孩们翩翩起舞,那是马小军第一次感受到女性之美。

童年马小军偷看跳舞女孩

在上课场景中,窗外的人工日光将整个教室照亮,冯小刚的白衬衫在强光照射下散发出柔光。

此处的柔光效果并非浪漫,而是马小军对校园生活的模糊记忆。

冯小刚饰演的胡老师

溜出教室的马小军,走向充满阳光的楼道出口。

下一个镜头他已回到家,人工光源变成家里的钨丝灯泡。

这种在今天已经被淘汰掉的灯泡,在过去几十年里风靡全国,家家户户都在使用。它的特点是颜色很暖、光很硬,就像太阳。

凭借年代感极强的钨丝灯泡,影片完成了自然光和室内人工光的和谐统一,而且逻辑合理,没有违和感。

钨丝灯泡就像太阳

马小军溜回家里玩钥匙,玩角色扮演,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如同每一个青春年少的我们。

多盏钨丝灯保持阳光灿烂的画面调性,配合镜子里的马小军,让人恍惚间回到那个记忆模糊、行为怪诞的懵懂青春。

在家作妖的马小军

在家玩腻了,马小军就溜到住宅楼里撬锁。

阴暗的楼道里,他推开门的一瞬间,人工日光扑面而来,仿佛门的那边是另一个璀璨的世界。

马小军撬锁开门

马小军第一次打开米兰家的暗锁,进屋时他有些忐忑。

一个主观摇镜头,人工日光通过窗口洒满全屋,仿似人间仙境。

主观摇镜头

阳光溢满整个房间,逆光朦胧。

马小军透过望远镜,第一次看见米兰的照片。

那一刻,他感受到身体里强烈的异性审美欲望。

初见米兰

对照片里的米兰入了迷的马小军,经常溜进空无一人的米兰家里。

逆光照射下,米兰的头发丝清晰可见。

这种效果,只有恰到好处的逆光才能拍出来。

逆光下的头发丝

一次,马小军终于等到米兰本尊的出现。他藏到床底下,看着米兰换鞋。

人工日光下,米兰的步伐俏皮可爱,像极了童话里的公主,却又那样真实、接地气。

米兰的步伐俏皮可爱

马小军生活的另一面,是跟「怀孩子们」一起打架。

准备仪式在室内进行。钨丝吊灯下人影攒动,镜头摇移晃动,灯光和运镜搭配出暴力美学的紧张感。

灯光和运镜的搭配

到了实战场景,钨丝路灯充当光源。

昏黄路灯下,「坏孩子们」在老北京胡同里拍板砖,其暴力美感不亚于吴宇森电影。

一个倒霉的对手被围堵起来,单灯在人脸上打出大片阴影,人物的恐惧感得以外化。

马小军一板砖下去,尘雾在头上泛起,那是逆光与暴力相结合的美。

马小军拍板砖

打完架以后,「坏孩子们」在浴池洗澡。这是影片中第一个「不阳光灿烂」的场景,画面是冷色调的。

一方面这是微光场景的真实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视觉调剂。如果全片都是暖黄色调,容易让观众腻烦。

小陶虹饰演于北蓓

在家里,斯琴高娃饰演的母亲,出手教训不着四六的马小军。

我们清楚地看到母亲举着铁勺扬言要打,又放下铁勺用手轻锤。

这种看似严厉的诙谐,在人工日光照射下格外温暖。

斯琴高娃饰演母亲

「坏孩子们」再次回到室内据点,马小军在钨丝灯泡的光晕中练习开枪。

一切都显得炙热躁动,因为他们即将面临一场数百人的群架。

炙热躁动的青春

马小军跟米兰混熟后,二人关系日渐亲密。

一次,米兰正公共水房洗头,马小军来找她。

脏兮兮的水房本来不美,可是在人工日光的逆光下,整个场景变得浪漫而充满诗意。

逆光下的水房

马小军给米兰冲头发的镜头,是国产电影的最美画面之一。

逆光下,水流闪着高光洒在女孩的后颈上,脖子上的绒毛清晰可见。

马小军专注的看,一言不发,但我们知道他的内心已经波澜壮阔。

国产电影的名场面

洗完头发,马小军和米兰在卧室里玩耍。

还是马小军初见米兰照片的房间,全屋洒满从窗口照射进来的人工日光。

米兰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拉窗帘动作,让整个场景变得暧昧而神秘。

从影调上讲,「拉窗帘」避免了连续不断的逆光带来的审美疲劳。

拉窗帘

马小军和米兰经常在房间里嬉笑玩闹,牵手起舞。这是马小军最美好的回忆,却是一段错乱的记忆。

严重过曝的逆光画面中,米兰锥子般的目光盯着马小军,咧嘴一笑,那是风华正茂的女孩才有的味道,也是错乱记忆编造出来的美梦。

编造出来的美梦

马小军带米兰来找「坏孩子们」玩,钨丝灯光和烛光交相辉映。

整个房间没有阳光,却如阳光般灿烂。

群魔乱舞中,米兰穿着白色衬衫,放声大笑。

群魔乱舞中的白衬衫

同样的光环境下,耿乐饰演的大男孩刘忆苦,跟米兰牵手起舞。

马小军在一旁抽着闷烟,脸被照得半阴半暗,十分压抑。

马小军的脸半阴半暗

特殊光影

除了「自然光」和「人工布光」,片中还有几处「特殊光影」。

一块露天电影的幕布,在摇移镜头下呈现出「正反两面都能看」的效果。

人们聚集在银幕两侧欢声笑语,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独有的文化记忆。

露天电影正反两面都能看

到了剧场里,电影放映机发出的光线如梦似幻。

那是「电影」作为「光学科技」的最本真的样子,常被对一切司空见惯的成年人忽略。

电影最本真的样子

大雨中,情绪濒临崩溃的马小军,骑着自行车穿过院门。

红五星的霓虹灯光在漫天大雨中晕染成诗,神秘而诡异。

霓虹灯光晕染成诗

马小军撕心裂肺地呼喊米兰的名字,人工模拟的闪电光芒照亮大地,也照亮了少年的脸。

电闪雷鸣中,被雨水打湿的米兰把马小军抱进怀里,而这又是马小军的错乱记忆。

闪电照亮少年

对米兰施暴以后,马小军被「坏孩子们」孤立。他爬上十米跳台,纵身跃下,等待他的是昔日朋友的拳打脚踢。

「水下摄影」拍摄到阳光透过水面后形成的波纹光影,这是难得一见的视觉奇观。

这场戏表现少年马小军精神死亡,荡漾的水光是他破碎的情欲和美梦。

少年马小军的精神死亡

结语

通过对以上数十个画面的光影分析,我们已经初步读懂《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深层表意。

回过头来细品,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把光影用到极致的伟大电影。

别的电影都是用光影来造型,这部神作却是用光影来叙事。电影的主角不是马小军,而是「灿烂的阳光」,是我们脑海中永远忘不掉的青春躁动。

不管你的青春具体什么样,在这篇用光影吟唱的电影诗歌里,你总能找到「少年的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