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阿根廷双雄的恩怨影响深远:从巴蒂的手刃旧主,到梅西的选择成迷

不夸张的说一句,阿根廷联赛的历史主线,其实就是博卡与河床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两支同样来自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球队,堪称是阿根廷双雄一般的存在,从“上古时代”一直争斗到了现如今,仍然酣战不休。

就在近日,这对老冤家又在阿根廷联赛撕咬到了最后一轮才险而又险地分出胜负。凭着特维斯的惊天世界波,博卡青年1比0力克拉普拉塔体操队,在最后一轮完成极限逆转,力压老冤家河床队捧得了本赛季的联赛冠军,为这对阿根廷双雄的恩怨情仇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极富戏剧性的结果博卡球迷欣喜若狂,河床球迷如丧考妣,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这两支球队之间的梁子究竟怎么样结下了的?又有怎么样的深远影响呢?

恩怨始于一次搬家

可能会有球迷想当然的认为,河床与博卡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属于同城兄弟一般的存在,整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弄出恩怨也不足为奇。毕竟,同城兄弟阋墙的例子比比皆是,多出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德比也不奇怪。

但是,这种想法显然低估了河床与博卡之间的恩怨情仇。这两支球队之间的关系其实早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同城兄弟,而是类似于皇马与巴萨那般的阶级对立了。

把时间追溯到1901年,一支在当时看似不甚起眼的球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正式成立,因为在河岸上有一群水手踢球的缘故,因此而得名为河床(River Plate)。

至于博卡青年,则成立于4年之后。单从这支球队的名字,其实就不难判断这支球队的成立地点了,同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

这两支球队原本都在博卡区讨生活,虽然偶尔也会生出摩擦,却也谈不上严重的对立情绪。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上世纪的30年代,河床队考虑到球队的发展,突然做出了搬家的决定。而他们搬家的地点,则是北部的努涅斯区,这瞬间就激怒了博卡区的球迷。

博卡区的球迷之所以会痛恨河床,倒不是因为这支球队搬家所致,而是他们选择的新家地点所致。

须知,当时的博卡区,云集了许多依靠在码头搬运而维持生计的搬运工,渐渐演变成了贫民区。至于河床队搬过去的努涅斯区,则是阿根廷出了名的富裕区,这两个区存在着最天然同样也是最原始的对立。对于博卡区球迷而言,河床的搬家之举无异于背叛,还是嫌贫爱富的那种,若是不仇视他们,那反而才是咄咄怪事了。

搬家之后的河床队,也突然变得财大气粗了起来,不仅进行了一系列豪购,更用黄金来支付麾下球员的薪水,这让他们一举赢得了“百万富翁队”的称号,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这就让博卡区球迷愈发痛恨他们了。

不妨做一个不伦不类的情景替换,原本穷人家的妻子跟着富人私奔了,还过着披金戴银的奢华生活。试问,这户穷人将怎样看待自己的前任?这大抵就是博卡区球迷的感受了。

至于博卡队,则做出了河床队截然不同的选择,他们义无反顾地继续留在了博卡区,哪怕这支球队本有无数由头可以离开博卡区,可他们都没有搬迁,这让博卡区的球迷感动至极,自此发自内心地把博卡队视为了能够代表自己的球队。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这两支球队在赛场相遇,所背负的东西甚多,远远超越了足球的范畴,这才有了各种针锋相对,仇恨越来越深,各种盘外招层出不穷,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留下了无数关于爱恨情仇的传说。

作为阿根廷国内两大国脚乃至是教练的输出大户,这对双雄之间的恩怨情仇,对于整个阿根廷足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巴蒂手刃旧主

把时间追溯到1989年的夏天,初出茅庐的巴蒂斯图塔一度成为了河床队的一员。可在帕萨雷拉的麾下,巴蒂斯图塔就连最基本的出场时间都得不到保障。于是,这位在日后威震八荒六合的战神干脆就在第二年的夏天投奔了河床的死敌博卡青年,这其中蕴含的复仇之意,相信朋友们都能感受到。

而在加盟博卡之后,巴蒂斯图塔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贵人奥斯卡·塔巴雷斯,正在是他的指点之下,巴蒂斯图塔才由之前的边锋转变为了中锋。

改变位置之后,巴蒂斯图塔很快就展现了自己的门前嗅觉,在球场上大杀四方。在1991年的南美解放者杯,博卡与河床狭路相逢,巴蒂斯图塔终于等来了向老东家与帕萨雷拉复仇的机会,在客场完成了梅开二度,将河床淘汰出局。

但是,这段恩怨远远没有因此而结束。河床名宿帕萨雷拉居然在日后成为了阿根廷国家队的主帅,再度成为了巴蒂斯图塔的教练。然后,这就有了“留发不留队”的艰难抉择,逼得骄傲的“战神”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除了当事人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搞清楚,帕萨雷拉在球员的头发上大做文章,究竟是出于治军的需要,还是私人的恩怨——考虑到阿根廷球员历来就有留长发的传统,帕萨雷拉怕是很难洗脱给麾下球员穿小鞋的嫌疑了。

让人颇觉无奈的是,这次闹剧虽然未能让巴蒂斯图塔错过1998年的法兰西世界杯,却直接导致了雷东多与卡尼吉亚的落选。

尤其是前者,那时候如日中天,是西甲豪门皇马绝对的核心,这样一位没能参加世界杯,对于阿根廷整体实力的削弱不言而喻,这也是公认的阿根廷在世界杯上沉沙折戟的关键原因之一。

老马遭遇倒戈

当然,河床与博卡之间的恩怨情仇,所波及到的阿根廷球员远远不只是巴蒂斯图塔还有疑似无辜躺枪的雷东多,甚至就连一代球王马拉多纳都不能免俗。

众所周知,马拉多纳乃是博卡出身,在对阵河床的德比大战中更是与好搭档卡尼吉亚一起上演过“基情”四溢的世纪之吻,这难免会踩到河床球迷的痛脚,哪怕他是阿根廷足球的英雄也不行。就这样一来二去,马拉多纳与河床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既然结下了梁子,就会有爆发的那一天。等到了2008年前后,马拉多纳出人意料地成为了阿根廷国家队的主帅,在他上任不久之后就提出了一份阿根廷联赛球员的国家队集训名单,里面居然没有哪怕一位河床球迷。

这让河床方面怒不可遏,深感本方被马拉多纳这个博卡名宿所针对了。于是,各种声讨之声接连不断。而马拉多纳又岂是怕事之人,他不仅没有服软,反而公开讥讽道:“河床队我就看中了一个人,法尔考·加西亚。”

老马嘴中的法尔考·加西亚,就是“老虎”法尔考,哥伦比亚射手,又岂能代表阿根廷国家队出战?对于河床方面而言,老马的这种回应,无异于火上浇油。

盛怒之下的河床,很快就进行了反击,时任球队主席阿吉拉尔,干脆就向阿根廷足协致函,提出了程序方面的疑问:马拉多纳当选阿根廷主帅,究竟有没有通过体检?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体检一词,是一个复合词。这就是典型的一语双关了,除了字面意思要求体检之外,隐藏含义无非就是:我们觉得马拉多纳有病,不仅是身体方面,还包括精神方面。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这逼得时任阿根廷足协主席格隆多纳不得不亲自出面,向河床方面道歉,这才勉强平息纠纷。

但是,河床方面与马拉多纳的恩怨就这么过去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等到了2010年世界杯,阿根廷在马拉多纳的带领下0比4惨败给了德国队之后,除了现场的德国球迷对马拉多纳这个老冤家进行了讥讽,就连同样身为阿根廷人的河床球迷也没有放过马拉多纳,也开始了倒戈之举,各种讥讽乃至是谩骂之语层出不穷,这让暴脾气的老马怒不可遏,当场就与河床球迷发生了冲突,幸亏隔着防护栏还有工作人员拉架,这才没让事件继续恶化。

想想看吧,因为博卡与河床之间的恩怨,直接导致马拉多纳与河床的一连串针锋相对,这对于阿根廷国家队而言,又岂是什么好事儿?

梅西选择成迷

既然马拉多纳与巴蒂斯图塔这两位阿根廷足球的旗帜人物,都接连卷入了阿根廷双雄的恩怨之中,这一代的阿根廷领军人梅西又岂能免俗?

虽然梅西从未代表过博卡或者河床参加过哪怕任何一场正式比赛,可阿根廷国内媒体与球迷,时不时就会拿着梅西究竟支持哪一方大做文章,哪怕梅西从未公开表示过自己的倾向,可仍然难逃这一段恩怨。

曾有人言之凿凿地分析道,在阿根廷双雄之间,梅西显然对河床的好感要多一些,从梅西少年时代一度去河床试训就可见一斑了。虽然最终未能入选,可这并不影响梅西对河床的好感。另外,梅西的偶像并不是博卡出身的马拉多纳,而是河床系的艾马尔,这同样也被认为是梅西支持河床的证据之一。


这个讨论,甚至就连帮梅西写过传记的西班牙名记吉列姆·巴拉格也加入了进来,他表示梅西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其实是河床球迷,而不是纽维尔老男孩的球迷。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梅西无论做什么,似乎都很容易引发联想。比如在2015年的世俱杯决赛,梅西带领着巴塞罗那3比0击溃了河床夺魁。在比赛进行到第36分钟的时候,梅西更是首开记录。不过,这位阿根廷巨星在庆祝的时候非常克制,抬起左臂,摊开手掌,远没有平日里那般兴奋。

在阿根廷影响力颇大的《奥莱报》解读道,梅西的手掌朝向,是河床球迷所在的看台方向,这就是梅西在为攻破河床大门而对在场的河床球迷致歉的举动。

想想看吧,就连远在巴塞罗那的梅西,都能被扯进这两支球队的恩怨纠葛之中,由此不难推断,这对阿根廷双雄的恩怨究竟造成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了,几乎波及了整个阿根廷足坛。从巴蒂的手刃旧主,到马拉多纳的遭遇倒戈,到梅西的选择成迷,都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