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京理科状元,遭哈佛等11所高校拒绝,被指高分低能,现状如何?

柴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时偏见的造成是利益和庇护,也有无知和蒙昧。"偏见是人性的本能,我们只认为我们看到的是事实,却不去追寻真正的事实。

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李泰伯,703的高考成绩却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绝。那时人们曾一度为他贴上"高分低能"的标签,在网络上攻击他,但他没有被这些舆论压倒,却使得他更加出色。

拿着偶像剧男主剧本的李泰伯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是李泰伯就读的高中。他的爱好十分广泛,比如画画;看书阅读:什么类型的书都喜欢;弹钢琴:曾为父亲做过一首手机铃声;玩机械:把机械玩具拆的是面目全非,自己再还原,等等。

只要是他自己想做的就能做到很好的效果。热爱我所爱的,自己会变得更加精彩,这为他以后的道路增添一道绚丽的风景。

只有理论没有付诸行动,就像重瓣玫瑰,空有美色,但无实在。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读的三年当中,他是班级的班长,帮助同学,协作老师;他是校学生会和年级学生会会长,在他与老师组织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启发同学们不要只被动的接受书本上的教条知识,自己要学会思考;他是充满活力的个人,他自己独自一人前往上海,在上海世博会上感受着各国先进科技的魅力。

这样的他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吗?如果这样是高分低能的话,我们这些人连低能都算不上,更别说高分。这典型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李泰伯在校期间就获得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觉得年轻人应该多些历练,不甘平庸。随后申请世界名校资格,但他还是迟了,起步晚,SAT分数低

SAT是申请美国高校进行的考试,这个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一个重要参考成绩。在当年高考后被拒绝,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以703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争夺

(我们梦寐以求,虽然一所有保送名额,但人家还是靠实力取胜)。

最后决定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后,转入香港大学并获得64万的奖学金,在转入香港大学不久,李泰伯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完成自己的梦想。

李泰伯是集德、才、貌三者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就像是拿着男主角色的剧本,中间虽有坎坷,结果始终如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人生是一本百科全书,一直都在提问题和找答案的道路上。有的人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不在前进,而有的人遇到困难的问题会想尽办法找答案。李泰伯就是选择后一项的人。

李泰伯的选择就跟当年匡衡的凿壁借光,崔光的昼耕夜诵,李密的牛角挂书类似,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努力学习,但不忘实践。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只有事物对号入座,勤奋才有意义。格局的不同,使得人们对李泰伯有误解。

拒绝北京大学的保送,人们觉得他不知所谓;被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拒绝,人们觉得他是异想天开;高考成绩出来后,人们认为他高分低能。

所有的这些标签是外人所附加的,没有人看清他的本质。拒绝北京大学的保送是因为他想挑战自己,703分的高考成绩和被世界高校的拒绝并不是因为他只注重理论没有实践,是因为时间的不够,准备的不充足。

这些舆论铺天盖地的卷来,还一度要国家取消高考,出现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李泰伯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己的规划,对学习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出门游学增长见识是获得知识的完美途径。

北京大学不再保送,但靠自己的实力从清华大学到香港大学,再到麻省理工学院,又后到剑桥大学,最后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就像游戏里带上挂一般飞速提升自己,但这主要归功于自己的实力。所以说人生在勤,不劳而获怎么能实现呢?

拒绝标签,活出自己

现在的社会对艺人有着超出想像的期待。在综艺节目里很多明星会加上人设,一旦这个人设崩塌社会就开始谴责。比如说现在芒果台播出的《完美关系》中的耿跃,好男人的标签因为出轨他要公关打理,因为名利老婆也不能离婚,等等很多。

再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北京理科状元李泰伯,他遭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拒绝,人们嘲笑他放弃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他被迫贴上"高分低能"的标签,但这个标签并没有束缚住他,这个标签的到来使得他更加的认识了自己

高考后被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所大学相争,以委托培养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第二年就转入香港大学,在香港大学学习期间,以交换生的名额进入麻省理工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双学位,再又以交换生的名额进入英国的剑桥大学学习,后来又考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

如今,曾经被称之为"高分低能"的李泰伯在医学领域潜心科研,获得我们所想象不到的成功。

有的人被标签套牢,他的成长之路也就进入待定状态,而没有被标签套牢的,会冲出标签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自己的路自己说,无需理会外界的声音。"键盘侠们"始终是挂着引号的侠士,不是真正的正义之士。而且人生是一本书,我们只有在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才有资格去评价。"高分低能"的李泰伯的现状告诉我们冲破铁链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