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回家过年了?


​年关将至,你是不是已经无心工作,归心似箭了?还是患上了年前焦虑综合症


抢票焦虑症,每天刷票,盘算如何顺利回家;

工作堆积,节前工作量双倍增加,让人焦虑;

年终攀比,别人都比自己拿的多;

习惯单身,马上面临接踵而来的各种相亲局;

喜欢独处,却又要被迫融入三五成群的热闹;

只想当个冷漠青年,却不得不跟各种不熟的人寒暄;

......


说白了,每个患上“春节焦虑症”的年轻人,都是期待又恐惧的等待着假期的到来。只是想维持一种不被打破的状态,而这种变了味儿的年,偏偏一直在打破。

01

春节的忙碌,打破休息的欲望


尽管提到过年,每个人都能贡献一波花式吐槽,但平心而论,辛苦了一年、在外漂泊了一年的年轻人,又怎么会对回家没有向往呢?


累,是时代病。作为996的一代,终于顺利挺过了熬夜、加班、脱发、不敢看体检报告的2019年,假期近在眼前,买完车票,收拾完行李,就能跟城市的一切压力say goodbay。回家啊,那里有你缺失了很久的归属感。



但这种期待,从你抢票的那一刻就开始骤减了。


N个抢票软件设置了预售提醒,但放票的一瞬间,秒没。不死心的你,尝试换交通方案。飞机直达?太贵。中转火车?费时间,本来就不多的假期,来回几天都浪费在路上了。回家休息?不好意思,抢个票半条命没了。


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张硬座,想了想,算了,时间久点就久点吧,总比回不去强。晃晃悠悠的绿皮车厢,人山人海,逼仄的空间里半步都动弹不得。你不断告诉自己“没事,到家就能好好休息了”,这股信念,支撑着你忍受这一路的拥挤和漫长。


但对不起,让你失望了。过年回家的忙碌程度,跟工作日的996没什么区别。


不是在串亲戚的路上,就是在饭局酒局上。你说太累了,不想出门?来,感受一下这波语言攻势:


“一天到晚只知道窝在家里,难怪找不到对象。”

“你看看你,一点年轻人的活力都没有。”

“你是没朋友吗?天天在家待着。”


KO!


这么说吧,反正只要回家待个几天,怎么做都是错。天天不着家,是错,天天在家宅着,也是错。总之,在父母的观念里,宅与浪的天秤相当微妙。


工作的时候吧,也累,但那种累是有心理预期和投产比的,但过年放假的这种累,猝不及防,看似享受实则虚度又难熬的,才最累。


怕了,为什么休息的日子,一直在折腾?


02


享受单身的状态,被催婚打破了


很多人愿意留在大城市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包容性极强。


30多岁没结婚的人,比比皆是。即便是母胎solo,也不会被视作怪物。就算偶尔有那么一丝孤独的感觉,也总会有人告诉你:不婚不育保平安。


也对,这是个离婚率飙升的年代,家暴、出轨的发生率就跟家常便饭一样。这么一对比,单身的好处可就太多了,买买买不受限制、不用看公婆脸色、有大把的时间健身、蹦迪......


这些理由,足以让你心安理得的当个孤家寡人。



但这种心安理得,一到过年就被戳破了。


催婚,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双方博弈过程可比春晚精彩多了:单口相声、双簧表演、苦情戏,全都准备到位:


“你看看隔壁家闺女的婚纱照,好不好看?”

“等你结婚了,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你同学的孩子都打酱油了。”

......


如果不是催婚,你大概永远不知道父母的表演功底和语言能力这么优秀。



你想反驳来着,事实上,你也有一堆的理由可以反驳,回家过年前,你已经看了不少春节催婚应对指南,什么“婚姻不将就”、“谁谁谁闪婚闪离了”等等,但最后,你选择了沉默,这时候好像说什么都是错。


你不知道被什么触动了。也许是父母的那句“我们老了”,也许是哪张婚纱照上的笑颜如花,也许是受团圆气氛的影响......不知道,就是那一瞬间,你突然觉得,单身,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怕了,怎么回家过个年,孤独感更强了?


03

佛系青年,被迫社交


年纪越大,越不在乎三五成群的热闹,所以当代人在社交这件事上,越发佛系。日常交流,基本都是有事说事,直奔主题,不用费尽心思找共同话题。


没办法,大家都太忙了,有那点寒暄的时间,还不如留给自己。他们喜欢这种冷淡的社交方式,就像余华说的,他们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新的生活。


但这种佛系又自由的新生活,都将因为过年,毁于一旦。


那个很久没见的亲戚,你已经忘了该称呼他什么。但对方依旧像个老熟人一样,拉着你唠家常:


“今年怎么样啊?挣大钱了吧。”

“啥时候结婚啊?”

“准备在哪买房啊?”

调查户口似的三连击,你其实很想回一句“关你屁事,我们很熟吗?”


但成年人的自我修养,让你冷静了三秒,强迫自己换了张微笑脸,尴尬又不失礼貌的跟对方假装寒暄:


“哪里哪里,我这一穷二白的,买不起房,也没姑娘能看上我啊,哈哈哈哈哈哈。”


有没有人告诉你,你皮笑肉不笑的时候,比哭还难看。



打心眼里,你也讨厌这个心口不一、刻意寒暄的自己,但老家的圈子就这么大,就算你过完年能一走了之,但父母生活在这里,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们丢了颜面。


毕竟,只有小孩子才能童言无忌,而成年人,只能用刻意寒暄来维持体面。


怕了,过年明明是放松的,怎么伪装的这么累啊?


04

“你还年少、父母未老”都是假象


虽说已经二三十了,但只要你不想长大,任何时候都能称自己是个宝宝。


六一儿童节,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朋友圈要礼物;圣诞节,也能跟个孩子一样憧憬圣诞老人的到来;听到小朋友叫你阿姨,依旧固执的坚持让他改口叫姐姐......


中年危机提前后,当代年轻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年龄焦虑。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逼着人长大,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他们只能偶尔制造一些“自己还是个宝宝”的假象。


但这种假象,撑不过整个春节假期。


回家第一天,跟一堆熊孩子PK,你就失宠了。本来还想仗着刚回家的新鲜感,可以耍耍威风。于是肆无忌惮的抢了小侄子的零食和玩具,结果还没等来熊孩子的哭闹,坐在一边的爸妈已经看不下去了。


“你都30了,还跟一孩子抢呢?”

“多大人了,非得闹的他哭你就开心了。”


有了长辈撑腰的熊孩子,立马有了底气,接下来的每一句哭喊声和落下来的“绵绵拳”,都在告诉你:论争宠,你输的彻彻底底。


也对,30岁的人了,没有人再拿你当个孩子,除了你自己。


但最残酷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当你终于接受了自己大人的身份,度过了整个春节,但在离家的那一刻,又突然难过的像个孩子。


有人说:

“父母在车站对我挥手告别的时候,是我这辈子感到最愧疚、无能为力的时候,也是我那些所谓的‘斗志’遭受拷问的时候。”


每一年离别的车站,都一如既往的伤感,如果非要找不同,大概就是爸妈递给你行李的那双手又多了几道岁月的痕迹吧。车开走的一瞬间,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某种东西正在缓慢的失去。


不愿长大,可能就是因为不想接受父母老去的事实吧,这大概是成长中最不愿意面对的阵痛。


怕了,为什么每一次团聚,都像极了告别?和父母的,和自己的。


有很多人说,只有小孩子才能感受到过年的快乐,而成年人的春节,都带有补偿的意义:想休息、想陪伴、想躲避热闹、想自由自在拒绝催婚。因为想的太多,所以很难快乐。

的确,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过年了,也不想因为变了味儿的年,打破自己习惯的生活节奏。但如果你问,那为什么还要过年?我想,可能所有的节日,我们都在取悦自己、给爱人制造惊喜,只有春节,是以奔向父母、合家团圆为目的。只要还有这层意义在,那所有的怕,好像也没那么怕了。


大家准备好过年了吗?你还有哪些恐惧呢?咱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