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逆反管不了?家长掌握3个原则,轻松应对

上班时坐地铁,看到一对母子,妈妈严厉警告孩子不要把脚放在座位上,孩子本来就放了一只脚,结果妈妈说完,孩子把另一只脚也放到座位上了,妈妈恶狠狠瞪着孩子,孩子冲妈妈露出得意的笑,妈妈抬起手要打孩子,这孩子才把脚放下去,最后还冲着妈妈翻白眼伸舌头。

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误区:孩子因为叛逆故意和妈妈唱反调,妈妈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吓唬孩子,孩子怕挨打暂时停止叛逆的行为,妈妈就以为孩子是真的意识到错了。周而复始,只会让孩子的叛逆行为更加恶劣,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叛逆的行为是心理逆反的一种表现,而心理逆反是孩子心理发展出现了障碍。那么各位家长有没有思考过,原本乖巧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叛逆呢?

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宝宝叛逆期

人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其中2~3岁时出现的叛逆期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又叫做宝宝叛逆期。它们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一、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

家长们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捣乱、不自己独立完成任务而恼怒,只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却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变这样。追其根本,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1.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作祟

3岁左右的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像背下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一直向父母发问;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今天会下雨;为什么天会黑;为什么太阳很热?他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拉开抽屉想看看里面装了什么;拆开遥控器数数有几个钮;可孩子认识世界的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就是孩子啰嗦,搞破坏,所以家长很生气马上训斥甚至体罚孩子。孩子不明白我想了解新鲜的事物为什么要打我骂我呢?这样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导致孩子出现一种故意而为之的想法。

2.家长对孩子不够尊重

别看孩子只有三五岁,他们所需要的尊重和理解不比我们成年人少。但是有很多家长却不把孩子的尊严“当回事”,甚至认为孩子不需要被尊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你怎么这么笨,到底随谁了?”“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就把你扔了”。这样的话会在孩子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

父母这种完全不考虑孩子感受的行为导致孩子越骂越不懂事,家长的教育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孩子想反抗的心理。

3.缺乏情感沟通,孩子得不到关爱,用逆反表达自己的不满

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和感受。孩子慢慢发现,自己乖乖的,父母不会注意到自己;但是当自己大喊、哭闹甚至摔东西的时候父母会紧张,为了让父母安慰自己,孩子开始出现叛逆的行为,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吸引父母注意自己,也就是用叛逆的行为向父母表达不满。

4.家长管教不合理

家长很把握对孩子的管教,什么都不管,孩子没有规矩;管得严了点,孩子承受不了。“放纵式”管孩子:每天都要吃零食玩手机,今天手机没电不让孩子玩,孩子不干了,开始哭闹,直到要求被满足才作罢。这就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放纵导致孩子叛逆。

5.父母强势的教育让孩子无法适应

“我是家长,我说得算,必须得听我的”很多家长在家里就是这样的“强权政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家长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听父母的。

“我小时候就想学舞蹈,没那个条件,你现在有这条件还不学?赶紧上课去!”不但要让孩子听自己的,家长们还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殊不知,在强压下,孩子更容易爆发,产生逆反心理。

二、孩子叛逆有哪些具体表现?

由于孩子的逆反心理有很大一部分和父母有关,所以孩子叛逆的具体行为和表现也大多针对父母。

1.拒绝父母的要求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会把父母让他做的事当成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为了满足他们而并不是为自己好,所以孩子不想成为他们的工具,就会拒绝父母的要求。于是就会出现:你让孩子去洗手,孩子就不。让孩子把饭吃光,孩子也不,因为逆反所以他拒绝你。

2.不和父母近亲,不理睬父母

叛逆期的小孩子通常最讨厌的人就是父母。他们不愿意听父母唠叨,不想让父母亲亲抱抱,如果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在身边,孩子一定会想和爷爷奶奶玩,因为爷爷奶奶不会唠叨责备他。所以很多孩子都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睡。

3.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像开篇讲的男孩儿一样,妈妈不让他把脚放在座位上,他不但不听,还把另一只脚也放在座位上。很多孩子在进入逆反期的时候,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跟父母对着干:你让我吃饭,我偏要玩玩具;你叫我洗手,我就要把手弄得脏兮兮的;孩子得逆反一定是故意为之的。

三、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

事实上,有的孩子只是在追求自己这个年龄该有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定要和家长较劲,只要家长对孩子教育得及时准确,是可以让孩子走出逆反期的。掌握以下五点,轻松帮助你化解和孩子之间尴尬的矛盾。

1.摆正心态,和孩子平等的相处

家长要明白,孩子不是我们的工具,我们不能掌控他们,也不要把自己的没实现的梦想和愿望交给孩子继承。如果你想让孩子去学特长你可以尝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而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孩子的兴趣。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是喜欢像小姐姐们穿上美美的裙子跳舞?还是想优雅的坐着弹钢琴呢?孩子对比之下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还会觉得妈妈真好,就不会认为家长在强迫自己,而家长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孩子是家长的朋友,我们要学着和孩子平等的相处。把“你赶紧去吃饭”换成“宝宝陪妈妈一起吃饭好吗?”,把“不许看电视”换成“宝宝不要陪电视了,陪陪妈妈好吗?”。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孩子的叛逆。

2.对孩子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多对孩子说“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做?”“你觉得这样对不对?”“你快帮我想个办法”“说的有道理,那我听你的”孩子的尊严得到了保护,想法也被采纳了,就会和家长之间形成彼此尊重的伙伴关系,把父母当成是最知心的朋友,这种和谐的关系会慢慢取代逆反的心理。

3.利用逆反心理让孩子“变乖”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比如你想让孩子乖乖吃饭,但是你直接对孩子说:你去吃饭,因为逆反,所以孩子肯定不会去的;那么你可以对孩子说:今天我不让你吃饭,也是因为逆反,孩子想: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就乖乖去吃饭了。家长说反话,孩子会因为逆反完成家长实际想让孩子完成的任务。

逆反心理让不少家长头疼,但也是家长和孩子拉近距离的最好时机。摆正心态,掌握方法,不但能让孩子远离叛逆,还能让家长跟孩子更加亲密。

今日互动:你的孩子进入叛逆期了吗?他都是怎么“逆反”的?你又是用什么办法巧妙化解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韩晓育儿经】,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