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精品民间钱币、玉器、瓷器精选集

本品敞口,弧壁,圈足,碗形周正。内外施均匀之豆青釉,碗心以矾红彩绘团凤纹,外壁绘矾红团凤纹四组,色彩凝重。团凤纹,名思义,是以圆为形状主体,并在其中绘制凤凰,呈现出“团”、“富贵”的气度,而团凤纹瓷器也充分体现这一点,精美非凡、大气。清朝的团瓷器,以中期为佳,这一时期注往是在形内绘制单只凤凰或者一双凤,取“成成对”、“好事成双”之意,是当时的流艺术对于圆的表达。同时清代官窑在单凤纹的基础上创新,在单纯的凤凰周围国装饰云纹、面光蚊,使画面更加生动、精美。特别是清雍正年间的团凤纹瓷器,器型大气,团凤绘制得秀逸曲雅,具有极高的收价值。


粉彩「穿花龙凤」纹盖瓶

持宝人:北京 张先生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红鸟牡丹富贵罐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


外粉彩花鸟内五彩鱼藻纹大缸

持宝人:北京 张先生


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所谓釉上彩瓷,就是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温度烘烤而成的一种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而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明和发展,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青灰釉小渣斗

持宝人:河北衡水 王先生


此件藏品口径7.6厘米、高5.3厘米,敞口收颈,折肩,深弧腹,圈足;整体呈现渣斗形状,却比平常渣斗精小许多,多用作为承载茶渣,通体施以青灰釉,瓷器整体无纹饰修饰,通体有开片,釉色细腻,包浆品相完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大清硬币 宣统三年 一元

持宝人:湖北襄阳 张先生


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字“大清银币”,珠圈外上端镌满文“大清银币”,下端镌汉字“宣统三年”,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对称的花饰。银币背面镌一个环状盘旋的曲须龙和大片云朵,内镌币值“壹圆”,下端镌币值壹圆的英文“ONE DOLLAR”。此币文字清秀俊美,大气磅礴,包浆自然,铸造精湛,铸模极深,内齿锋利,背面龙纹打造深峻清晰,正面五彩银光绚丽,龙图缎面光泽夺目,品相堪称完美,表面光滑、光泽度高,为清代中央铸币典范之作,稀有珍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精美银币。


钧窑天青釉碗

持宝人:甘肃庆阳 张先生


此件藏品略微敛口,圆腹,圈足,通体施以天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和田白玉碗

持宝人:北京 张先生


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最上等的白玉产自新疆的和田。和田玉的硬度为6到6.5度,它的质地致密,化学性质极其稳定,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和田白玉中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的,被称为羊脂玉。羊脂玉属于白玉中的优质品种。一件精美的玉器,除了滋润细腻的玉石所带给人的温润美感之外,人工的雕琢美、造型美以及好的主题内容,对一件玉器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


嘉庆帝御宝青褐玉「瓦当」钮方玺

持宝人:江苏泰州 黄先生


此件藏品以青白玉未底料,由于褐色部分较多,则称为青褐玉,印文《毓庆宫宝》,国玺印,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玺印,特别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玺印,对于认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都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时代变迁和朝代更迭,明代以前各朝代的皇帝玺印实物存世者寥寥,很难获得其确切的历史面貌,只有清代皇帝的御用玺印还有较多的遗存,为我们系统了解、认识和研究皇帝御用玺印提供了条件。


瞿应绍製宜兴紫砂题诗笔筒

持宝人:江苏泰州 黄先生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 笔筒 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暗八仙花钱

持宝人:江苏泰州 黄先生


钱币直径4.3cm,中孔为圆,正面用:《金玉满堂 长命富贵》绕中孔一圈,在其外则用八仙法器绕圈,背面绘以仙鹿游林景物图,整体包浆完美,非常值得收藏。


五十两龟宝银锭

持宝人:江苏泰州 黄先生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王莽铸有银货二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