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總有一首應城的童謠,讓你想起曾經的美好

我的家鄉——湖北應城物產豐沛、風光旖旎、人傑地靈。流傳於江漢平原的兒歌童謠,傳播到這裡,就有了應城版本。這些兒歌童謠,至今還在應城傳唱。李老師就是伴隨著應城童謠茁壯成長,從兒童走向青少年,然後負笈外出,先求學於浙,後定居於贛。它彷彿如一根絲線,將遠方遊子的心如珍珠般串聯起來,而手握著的那端,就是應城。

這是一組創作於2018年的系列漫畫作品,共48首應城童謠。現在重新整理,將其中令人耳熟能詳的12首童謠集中發佈。李老師相信,總有一首應城童謠,讓你重溫曾經的美好。

閒話少敘,看圖——


月亮歌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山打巴簍。

巴簍巴,換餈粑;餈粑軟,換燈盞;

燈盞潑,換牛角;牛角尖,杵上天;

天也高,好打刀,刀也快,好切菜;

菜也甜,好過年。

過了今年過明年,打開後門耕板田。


辦年歌

二十一,炒炒米。二十二,炒豌豆。

二十三,炒花生。二十四,寫對子。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酒肉。

二十七,年辦畢。二十八,插紅蠟。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桃花謝。

初一早,年拜了。

腰一弓,手一駝,冰糖洋果都歸我。


好吃佬

好吃佬,賣油餃,賣到大河的狗子咬。

大狗子拖,小狗子咬,看你當不當好吃佬?

好吃佬,賣燈草,賣到小河的吃稻草。

一哈哭,一哈笑,兩個眼睛開大炮。

好吃佬,賣燈草,賣到河裡狗子咬。

狗子狗子你莫咬,他是我屋裡的好吃佬。


走家家

我從家家門前過,家婆叫我坐一坐。

先端一碗白米粥,後端一碗熱蒸肉。

家婆拈我大肥肉,舅娘拈的是骨頭。

家婆拵倒雞子殺,舅娘拵倒圍桶誇。

家婆問我是哪裡人,我是家家的親外孫。

家婆死了哪裡埋?銀山抬到金山埋。

舅媽死了哪裡埋?豬窩抬到狗窩埋。

家婆墳上插朵花,舅媽墳上把屎拉。


天上的星

天上的星,亮晶晶。

豬檢柴,狗燒火,

貓子端飯笑死我;

驢子端菜跑不徹,

牛馬羊兒都上桌。


小小子坐門墩

小小子,坐門墩,

哭哭涕涕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什麼呀?

納鞋做襪,點燈說話。


三歲的伢

三歲的伢,會打銃,

一打打個野雞公。

拿回來,敬祖宗。

祖宗不能吃,費了伢的力。


唱倒歌


順唱歌,倒唱歌,

河裡的石頭滾上坡。

先生我,後生哥;

生我的爹,我抬盒;

接我的媽,我打鑼。

我從家家門前過,

家婆正在睡搖窩,

看到舅爺搖家婆!


小毛毛

小毛毛,睡覺覺,

媽媽往外趕貓貓,

爸爸賺錢買糕糕。


應城人禮性大

應城人,禮性大,

進門就把板凳拿。

醃黃瓜,炒米茶,

油鹽豌豆炕粑粑。


看你薩不薩

婆婆吃了紡棉花,爹爹吃了走人家。

東一薩,西一薩,薩得隔壁惡照他。

跑出一條黑狗子,咬了他的中指嘎。

各人疼,婆婆罵,看你還敢薩不薩?


蟲蟲蟲蟲飛

蟲蟲蟲蟲飛,蟲蟲蟲蟲走,

蟲蟲不咬伢的手,

伢兒躲到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