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睡美人」、「绿靴子」:珠穆朗玛峰的尸体地标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是登山好手亟欲挑战的目标。然而,当地的雪巴人常说:「人无法决定是否能登顶,这是珠穆朗玛峰决定的」。自1953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顶以来,这座被藏族人称作「大地之母」的山峰,多番以其严母之姿令许多人与她长伴左右,然而这一留,可能是永远。

珠穆朗玛峰

目前在珠穆朗玛峰上,仍有超过200具尸体,成为登顶路上随处可见的警告;靠近顶峰处的尸体更是堆积如山,登山者有时不得不跨越他们。这些尸体多因被急冻而保存完好,使得后来的登山客渐渐把他们当成路标,甚至为某些遗体取了绰号。

「绿靴子」帕卓的尸体

1996年罹难的印度登山者帕卓(Tsewang Paljor),登顶时与同伴走散,最后在暴风雪中颤抖而死。帕卓的尸体躺在所有登山者登顶时都会经过的洞穴旁,雪量不足时,登山者有时必须踏过他的脚才能前行。因为帕卓身穿萤光绿的登山靴,登山者称他作「绿靴子」(Green Boots)。如今,「绿靴子」已成为登山者衡量与山顶距离的标示点。

「睡美人」法兰西的尸体

帕卓罹难2年后,著名登山女杰法兰西(Francys Distefano-Arsentiev)成为第一位没有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登顶的美国女性。下山时,她与同行的丈夫瑟盖(Sergei)被迫留在8000米高以上的「死亡地带」过夜。后来两人也走散了,瑟盖选择回头找妻子,却不慎失足摔落在附近的冰川上;而法兰西虽然尝试向两名登山者求救,但对方最后在氧气瓶耗尽前也不得不放弃她。于是,法兰西的遗体被冰封在极地,人唤「睡美人」。

「死得其所」之难

并非每位死去的登山客家属都希望将遗体留在山上,但事实是,将尸体运下山所费不赀,可能高达3万到7万美元。对于时常被委任此任务的雪巴人而言,更是危险。

「珠峰清道夫」夏尔巴人

雪巴人

雪巴人或音译为夏尔巴人、谢尔巴人,是一支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民族。人口约15万,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由于常年生活在高山地带,是天生的登山向导,为各国登山队提供向导和后勤服务已成为雪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首先,雪巴人必须先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出目标遗体的位置。多数死者的罹难地点都位于含氧量仅有海平面1/3的「死亡地带」。那里的低氧量与不稳定的天候使得登山者往往被警告在下午2点就得启程下山,而在长年未经清理的尸体及垃圾满布的情形下,行走山路更是艰险。

「珠峰清道夫」夏尔巴人

找到遗体则是另一项挑战的开始。尼泊尔登山协会(Nepal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主席安·策林·雪巴(Ang Tshering Sherpa)表示,搬运遗体最好的时机是意外发生当时,因为那之后遗体会完全结冻、与周遭的冰嵌合一起,所以在搬运前必须先把它从冰块中挖出。雪巴指,一般80公斤的遗体,冻结时可能重达150公斤。

因为山上没有足够木材或其他燃料火化遗体,且救援直升机因为技术及地理限制,很少冒险停在6400米以上的营区,雪巴人必须将遗体运往较低的营区。根据知名登山者亚内特(Alan Arnette)表示,雪巴人通常把遗体放在某种器具中,有时是雪橇,但通常只是一块绑着绳子的布料,然后带着遗体一路往下滑,直至目标营区,偶尔穿过冰川裂缝时,还须搬起遗体。

亚内特指,要将一具遗体带下山需要耗费6至10个雪巴人将近一整天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更增加了任务困难度。恶劣天气随时可能出现,而队伍其中一人也很可能在携带沉重的遗体时打滑,完全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