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东方时评丨建议对城市的医用口罩供应实行短期计划管理

2020-1-30 10:04:22

  近两个月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呈趋向波峰的态势。一方面,前期感染者在较为集中出现症状后,经过检测,由疑似病例确诊为患者;另一方面,春运给疫情“煽风点火”的效应逐渐显现,传染范围扩大,病例扩散至全国各省。但总的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应时而动,出台的诸如免费退票、交通管控、医保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起到了很好的对冲作用,从客观上降低了疫情蔓延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全国患者的基数。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段时间紧张的防疫行动,接二连三地出现确诊病例,也让社会处在恐慌和焦躁之中。正是如此,不少老百姓囤粮食、囤药品、囤蔬菜、囤消毒液,等等,导致了原本按惯性运行的市场供需,开启了瞬间加速,导致一些物品,特别是医用口罩的间歇性断供。新春佳节期间,很多工厂尚未复工,物流还未到位,造成了供小于需的错位期。也因此,媒体多次曝出,连武汉医院都处在口罩的“零库存”边缘,更有不少医院贴出物资捐赠通告,希望社会能贡献力量。

  从当前来看,疫情肯定不可能戛然而止,而应有一个斗争歼灭的周期过程。即便疫苗研制出来,也有一个审批、运输、接种的过程。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接触也可间接传染,但主要的传染途径,还是空中飞沫。所以,短期内要防疫控疫,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敦促每个个体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在预防上下足功夫。

  但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很多城市口罩已经脱销。笔者跑了本地多家药店,均表示断货,可谓是“一罩难求”。而口罩是易耗品,一天至少用一两个,不少老百姓随着口罩存量的减少,心情颇为焦虑,也增加了感染几率。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口罩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还是要对城市口罩供应统筹管理、计划使用。由相关部门摸准各方需求数量,按照轻重缓急合理配置,优先保障医务工作者、抗疫一线人员,均衡分配到各街道(乡镇、园区),通过资源有效配置把易感的补丁打起来。比如说,一些地方的做法就很好,老百姓凭身份证一次购买3个,隔天可以再购买,一来防止紧缺物资被囤,二来老百姓不至于无罩可用。

  当然,口罩统筹管理分两个方面,对内要实行计划管理,对外还应拓宽采购渠道、加大采购量。相信,双向发力,对全力保障一线、缓解社会焦虑、降低传染概率会起到相应作用。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