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不忘初心 让更多人更健康

近日,第三届“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分享会在成都举行,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陈科等十名青年荣获第三届“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殊荣。

陈科出生在一个中医传统世家。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开始从医,父亲是一名基层中医师,妈妈开药店。从小的耳濡目染使陈科对祖国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

陈科的求学经历颇有一番曲折。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考入一所中专学习中医,但他感到在那里远远满足不了他对医学知识的渴求。为了实现更高的追求,他发奋苦读,通过了大专和本科的学习。本科毕业几年后,他再次挑战自己,考上了研究生,并以优异成绩拿到了中医方剂医学硕士学位。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出色的科研能力,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期间他还参与了国家“973”课题研究。研究生毕业时,陈科面临三个选择,一是留校工作,二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三是去德国从事中医康复工作,但经过深思熟虑,陈科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来到临床一线,决心利用自身所学,为父老乡亲的健康尽一份力。

有医学世家的背景,再加上多年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在中医中药、针灸及亚健康的防治方面,陈科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到的见解和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在县医院康复科,他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大胆应用于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据陈科回忆,曾经有一位新闻工作者长期受腱鞘炎折磨,曾经多方求医,病痛没有减轻反而不断加剧,最后导致她提不起摄像机,无法完成本职工作。她为此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想辞去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后来经人介绍,她找到了陈医生。陈医生为她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采用独特的中医针灸结合按摩的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彻底治愈了她的腱鞘炎,让她终于重返新闻一线。“当时,看着前来致谢的小姑娘开心的笑脸,我心里竟有了一种像完成了重大课题研究般的成就感。”陈科说,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康复医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竭尽所能,帮助患者战胜顽疾,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尽管这只是他用中医康复疗法治愈的众多病例之一,但却给了他很大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祖国医学文化的信心。

陈科和同事们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不到四年时间,医院康复科便得到了巨大发展,康复治疗项目大大增加,康复病人达到以前的两倍以上,独特的中医针灸康复疗法更是远近驰名。

作为康复科主任,每天都有数十位门诊病人,看完门诊,陈科还要到病房为住院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无论再忙,再累,他也要抽出时间,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我觉得,踏踏实实地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做点事,是医务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这是陈科的真情流露。

2008年5.12汶川地震,陈科深入灾区一线,不顾余震危险,全力救治伤员,并为100多位灾区伤员做后期康复治疗。2013年4.20芦山地震,作为四川陆军预备役高炮师预任军官,他第一时间向组织上提出了奔赴灾区的申请,随医疗队赶到重灾区,搭建起野战医疗帐篷,迅速投入到对地震伤员的抢救之中。正是在这些救灾工作中亲历的许多事,让他再一次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感受到了白衣天使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陈科先后获得国家医学发明专利4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2篇,参编三部国家级医学专著,参与国家级课题并获得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成都市百强好医生;2015年,获得新津县“德耀水城·新津榜样”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新津县十大好医生”荣誉称号。(记者 廖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