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只有港劇敢拍這樣的題材,不服不行

中國有一類職場劇,只有港劇拍得最好。

金融類+商戰劇。

《創世紀》、《大時代》,都是港劇黃金時代留下的經典。

很多金句臺詞,現在看都會被震住。

這臺詞,扎心不?

最近又一部迷你商戰劇來了——

《東方華爾街》

吳鎮宇、張孝全主演,余男、張可頤、譚耀文、廖啟智、羅家英等出演。

這麼豪華的卡司陣容,也只有監製劉德華有這麼大的號召力。

這也是劉德華第一次監製網劇。

《華爾街》的節奏快到飛起,一共只有5集,每集信息量大到驚人。

畫面有電影般的美感和氣勢,也有美劇的質感,畢竟製作方還有Fox。

《華爾街》還有美劇《億萬》的影子,題材相近也是雙男主相愛相殺的架構。

當然,《華爾街》在分線敘事和剪輯切換上還有明顯的差距。

好在它是一集挖坑,下一集填坑,節奏還算不錯。

吐槽第一集看不懂的同學,堅持看了第二集就好了。

2018年,東南亞,高雲城。

城市背景當然還是香港,設定為高雲城才能方便講故事。

十年前,有群年輕人成立了一個有情懷有夢想的CASH小組。

他們希望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化身為白武士,專門打擊金融大鱷,保護散戶和小市民。

這些人裡,有經濟學教授葉抱一(吳鎮宇 飾演)及其學生韋航(張孝全)、金管局顧問卓意寧(譚耀文)、Pamela(張可頤)。

因為勢單力薄,這個正義感爆棚的小組很快被資本巨輪撞翻。

韋航親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Pamela)被殺,卓意寧也被打斷了雙腳。

他揹負著罪名和傷痛,遠走緬甸坐牢多年。

老師葉抱一卻搖身一變,進軍政界,如願做了高官。

十年後,韋航為了復仇,重新回來了。

他堅持初心,要幫助弱小股民,維護金融秩序。

他聯合好友老爺(潘燦良)、Pamela的女兒阿莎(蔡潔)、小痞子Dow(江奇霖)、電腦駭客BJ(陳家樂)重組了“CASH2.0”。

“CASH1.0”和“CASH2.0”,一個是為了實現抱負,一個是為了復仇。

韋航要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曾經的恩師,葉抱一教授。

兩人重逢後相談甚歡,無所不談,看似相逢一笑泯恩仇。

“一碗餛飩麵,不要蔥”。

十年了,葉教授還記得韋航的喜好。

韋航也深情的說,我這次回來,就是幫你買單的。

但即使有交情,也都是過去了。

背後劍拔弩張,雙方都話裡有話。

兩個小組兩大陣營針鋒相對,大戰一觸即發。

股票漲落,如同潮汐。

股市裡,財富神話太多,有人一夜發財暴富,有人一夜清貧如洗,有人起起落落幾十年。

股市,更是人性的放大鏡。

“江湖的背後,從來都是人性的暴露。”

在股市裡,從來沒有默默的溫情,更沒有交情一說,只有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師徒對抗,到底誰贏誰輸?

其實,葉教授一直是有想法的。

“有權才能賺大錢,我要加入政府,我要做官。”

在1.0時代,他意識到自己單打獨鬥的脆弱,只有獲得權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於是,他選擇了向政府投誠,計劃假借政府權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他嚮往權力,用聰明才智追逐權力,權力也吞噬了他。

為了實現理想,他甚至可以拉所有人下水。

當每一個人都在輸,規則就可以重新修訂。

在股市裡,最常見的對弈雙方,是莊家和散戶。

莊家要通過擴散消息來刺激散戶買進,等大家把價格集體抬上去了,莊家及時獲利,馬上撤退。

莊家經常利用誘導性的新聞來刺激散戶追加,自己從中獲利,但最後官方出聲明的時候,這時候股價就會有一輪震盪。

謠言需要一個故事,故事需要新聞來證明,新聞的散播是非常有技巧的。

在這部劇裡,用了許多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股市術語和套路。

比如韋航為了復仇,他開始空殼做傳媒股:

炒作一部電影,讓幕後公司上市。

接下來,你就會看到,現在的大爛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套路很簡單:請最紅的明星過來,最大程度曝光,創造最大的流量,而明星的片酬直接用股權置換。

通俗點的玩法還有,先預定再退票,先投點小錢做假票房,或者搞9.9元電影票團購。

觀眾一看票價這麼便宜,那肯定跟風來了,票房衝10億絕對沒問題。

炒作電影如同炒股,兩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在莊家的操控下,那些自詡高明的技術圖表派都被玩之於掌中。

當莊家需要新聞媒體配合炒作時,藝術品就成了最好的洗錢籌碼。

買幾幅畫,雙方就達成了操控股票交易的“共識”。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有錢人、傳媒大佬總喜歡玩藝術品了吧。

而政府也沒閒著,發現股票有異動時,馬上就會出招。

甚至讓群眾演員出場,假扮食物中毒,迎頭痛擊股價飆升的食品業“妖股”。

莊家操控股票的過程,其實一點都不復雜。

政府對付莊家維護股市的穩定,也不復雜。

都是基於市場環境的判斷,以及對人性的精準把握。

在股市裡,貪婪和恐懼是兩大人性點,也是推動著股市的起起落落。

一個人因為貪婪就會了慾望,因為恐懼會暫時抑制慾望。

但是,人的慾望,始終是無止境的。

輸家輸給了人性,贏家對抗的是人性,永遠不變的人性。

一個有人性的人,能對抗戰勝人性嗎?

或者說,作為一個人,能滅絕人性戰勝自己嗎?

這個問題是個悖論。

劇中葉教授,最喜歡看西西弗斯的油畫。

在古希臘神話裡,西西弗斯受到懲罰,必須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

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著徒勞無功。

在第二集結尾,葉教授用獨白講了這個故事,點出了主題。

華爾街也好,本地金融街也好,樓下銀行、菜市場,每個意氣風發談論金融、經濟 、股票的人,都不過是西西弗斯這個傻瓜。

顯然,跟任何人比起來,葉教授更像是西西弗斯。

他胸懷大志,努力推著石頭上山,卻發現自己永遠做著無用功。

但他不得不做,還必須要做。

因為,山的坡度永遠不會被填平,山也永遠在那裡。

ps.張孝全這條敘事線有一段很短暫的回憶殺,BGM用的居然是王菲的《暗湧》。

劇情和臺詞相映成輝,十分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