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大数据下的会计变革——敢问路在何方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全息数据利用,是离不开底层的数据之细、人心之细。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变换,必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经历变革的过程,无论一刀切还是渐进式,变革总会伴随着阵痛。未来已来,在大数据发展的大环境,我们会计行业到底何去何从,值得深思,这需企业经营决策层的高瞻远瞩以及变革的勇气与决心,在刘凤委教授课程的醍醐灌顶之下,引发晚辈大胆思考一番,未来的会计行业发展,我们的定位究竟在哪儿?我们能跑哪儿去?我们能做什么?

感谢与敬意

感谢由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学硕士项目(EMPAcc)合作双方举办的这次课程——刘凤委教授主讲《大数据塑造会计》,能给予这次参会的机会,深感无比荣幸。

刘教授对于财务管理的课题研究观点,极具前瞻性且富有深度,研究深度已跑在时代的最前沿,干货往往在精彩演讲的思想激情碰撞的火花中,而不在肉眼所见的讲义。

总结与理解

刘教授基于科技、媒介、人文的三个维度,提出大数据塑造会计的课题研究的全新视野。科技延伸媒介、媒介塑造人文、人文重塑会计规则,这是科技换代下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关于如何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的观点,这与庞教授提到的信息数据不落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于这些底层数据的获取,实务中困难重重,这也许是财务管理的柏拉图式理想。

刘教授提及德勤财务机器人,未来的中层基层财务工作者,存在被财务机器人替代工作的风险性;我认为,在技术变革的趋势,这是我们广大财务从业人员未来很可能遭遇的系统性风险,但是,作为财务工作者,其实最大的风险是我们的固步自封,思维难以转变,其逻辑分析受到的框架约束较大,思路不够灵活,我们需要吸纳没有界限的思维不断带来的新奇。

我们财务人容易过度地相信经验,比如预算管理,往往是以归纳法形式去推敲,易犯惯性思维,殊不知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可以颠覆现有的一切,借用《三体》里经典的一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Marshall Mcluhan说过,一切技术都是人的延伸,所以看来,财务机器人的本质是在执行我们设计的算法,在既定的流程予以不断优化,而我们核心能力在于创造,决策的权力在于我们,是否点击执行命令在于我们的大脑和双手,在这个知识不断迭代的时代,创新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想起了我供职集团高层所提出的企业管治理念G=I*I(增长=创新力*执行力),这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创新力让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同演绎法充满无限的可能,执行力让企业的各种理念与工具落地可行,变则通,通则久。

刘教授谈到,未来的趋势是组织化向个人化发展,个人的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媒介随着科技在进步,信息传递的效率、信息的含量得到量级的提升,逐渐趋于扁平化管理的发展,我在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的时候,深感未来有一天,外部审计行业,会逐渐发展成为1+N的模式,即1个平台搭配N个独立的审计师个体,每个独立的审计师形成整个审计行业的专家库,以项目为需求从中匹配组成审计团队,然后如滴滴出行的司机一样,客户会对其进行服务评价,形成一个联盟形式的专业服务团体。

刘教授谈到集权与分权,数据就是权力,提供关键的底层数据,这必然各方利益的博弈,如何把握集权与分权,哪些该集权哪些该分权,这不仅是公司治理的现实问题,也是经营哲学。其中《琅琊榜》梅长苏去见靖王的一段对话颇能玩味儿,“各地豪强,联手结盟,所以殿下在处理不同的案件时,要恰到好处的有些偏差,有的轻判,有的严惩,让他们摸不着你的规律,这样一来,各豪门之间的利益不均,从而相互猜疑,这盟就结不成了。”

印象最为深刻,是特别认同刘教授提到的“算法”概念,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货币计量,所谓万法归一。

感悟与践行

财务管理,既要豪情壮志,又要柔情似水,如太极阴阳结合,恰到好处为妙。

在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中,我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将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提示分享、提供解决方案;并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力求创新、提高效率,采取切实行动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和相关流程,合理保证内控执行的有效性,夯实基础、持续改善,保持稳健的内部控制水平,同时更希望能逐渐形成一套检查工作的流程体系。

但是,如何做到既能管控又能服务,即管控者与服务者的双角色定位。管控是作为集团的监督作用,服务是站在下属企业的换位思考,管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有句老话,屁股决定脑袋,在国内财务大环境的条件下,在集团层面管控难、服务更难,这需要情怀,更需要勇气和决心。

纵览资本市场,通过观察上市公司公告、内控审计报告以及监管部门的处罚公告上,可以发现,在内控建设表现形式上明显进步的背后,国内不少企业在加强内控方面尚缺乏一些自觉和主动性,甚至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例如獐子岛(002069)的扇贝又“跑”了、谁“喝”了皇台酒业(000995)的百万瓶成品酒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变成了“花架子”罢了。这想起了悬于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百年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遵循“攻心”,内控制度建设则应以人为本,辨识“宽严”,内控执行则应牢牢把握实际情况,知规矩、懂尺度、守底线。因此,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仍任重道远。所以,内控建设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成效,还得看实际的执行情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