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领略“北京千米以上山峰”

疫情当前,在“好吃懒做”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的特殊时期,我们将会每天推荐一本图书,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北京一半面积是山区

北京一半面积是山区,一般人可能不信。有钱的去坐坐环察北京全境的直升机,没钱的去看看等带高色的北京市全图,即发现北京境内平原区的西、北、东北皆为连绵的山峦。那山峦以顺时针方向分属西山、军都山、燕山山脉;而西山为太行山脉的支脉,军都山由西山、大马群山、燕山的尾脉纠结而成,燕山又与冀辽界处的七老图山相连。
北京绝多为山区的县份是延庆、怀柔、密云,半为山区的为房山、门头沟、昌平、平谷,不沾山区的郊县只有顺义、通县及大兴,山区既半,故北京的山峰就海了去了,真多如海上之波峰。

两千米以上的三座

两千三的东灵山、两千二的大海坨、两千一的雾灵山,像三个坚实座标将北京地形固定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坝上高原之间。
与东灵一谷之隔的西灵更高,海拨两千四。西灵再往西50公里即是太行主峰2870米的小五台山了。大海坨山脊连线上的西北几峰都高过两千,但除了当地几乎没名,统称大海坨即可。雾灵山的主峰峰顶实在兴隆境内,因其北坡部分在北京境内,所以它也姑算北京的高峰吧。东灵和大海坨都坐落在京冀之界上。


这北京三大高峰有一特点,即山顶均不是尖峰状,而是峰顶较缓、面积较大。雾灵顶有河北台的电视转播站,东灵与大海坨顶原皆有测量架。

高峰密集区或密集线

高峰最密集的山脊线是门头沟与房山交界的山脊,诸峰全部高过一千五,自西向东计有:大黑林,一千八;百草畔,一千九(亦名白草畔,一说高两千);百花山,一千九。老龙窝,一千六;清水尖,一千五(离开县界偏北)。这道山脊线的纵走,很刺激,它应算北京山区的“喜玛拉雅”了。
东灵附近,也是高峰区,其西部的韭菜山(我未登过)高一千九,黄草梁为一千六。连上西灵,这四座高峰,均山顶平缓,登而只累无险。
房山境内的高峰群也基本在黄山店以北、霞云岭以东的一道主山脊线上,它们是一千三的上寺岭、一千二的猫耳山和大凹尖(未登顶),此三峰之顶皆峰嵘窄峭,峰姿足矣。
怀柔北部偏西也有三高峰相距不远,为一千七的卯镇山,一千六的西猴顶、东猴顶。此三峰之坡,林木繁荣,惜砍伐日甚。


怀来、延庆、昌平三县交界附近亦有高峰群,为一千四的黄楼洼、一千二的清水顶、一千一的南天门(我未登顶)。
延庆香营以北的山脊线,也有三峰相距不远,是一千二的暴雨顶和佛爷顶、一千一的半块豆腐山。
至于双高峰近距的就更多了,如,一千五的黑坨山与其南3公里的一千米的火药山,一千四的云蒙山与其南一千二的黄花顶(我未登顶),一千米的四座楼山与其东一千二的风簸箕梁。
还值得一提较单独的高峰有,一千五的凤凰坨,一千四的鸭山,一千三的笔架山,一千二的卧洼山,一千二的燕羽山,一千米的吹风坨,一千米的长城北京结点,一千二的番字牌乡的大洼尖(我未登顶),一千二的妙峰山及一千二的西大尖。千米以下的暂不提。


北京诸高峰的各自特色

我只谈媒体介绍不多的,或须重视的,所谈皆海拔千米以上者。(但近年多有山友涉足)
最不好爬的是凤凰坨和黑坨山,虽才一千五百多米高,但山腰以上连打柴小路也无,且树丛繁密,若是夏天更有毒虫毒蛇,但绝无攀登之险。
登顶最危险的是笔架上,最后50米须攀岩。山顶为米宽的瘦脊。
明长城意义最大的是“北京结点”山和清水顶,二者顶上均有三叉长城相交。被长城研究者定义为“北京结点”和“清水顶结点”,在北京长城诸结点中,此二者最具规模。
最轻松可登顶的是黄草梁。将车停在该山北麓海拔一千二的榆树湾,散步般地、最慢约两小时即可登上当地地拔才五百的黄草梁,并且小路宽时可达八米——原来为“天津关”南北的驿路。至于能开车至山顶的百花、百草、雾灵等山,不给一点步行跋涉的机会。
据北京植物地理专家说,北京地区植被最丰富的山林在黑坨山、凤凰坨、卯镇山、猴顶。我爬这四山时,觉得总也钻不完树丛。当然此四山的蛇也多,夏天时应谨慎,当地老乡说最毒的是“白蜡杆”(白色、尺长、毒大)。


山顶山麓落差最高的山峰为:西大尖,二百至一千二;雾灵,一千三至两千二;大海坨,一千三至两千二;燕羽山,四百至一千二;黑坨山和卯镇山,六百至一千五六。
最不宜去的是已开发旅游的如下高峰:西灵、百花山、百草畔、妙峰山、雾灵山、云蒙山等。
媒体介绍最少的是:笔架山、黑坨山、凤凰坨、猫耳山、韭菜山、簸箕梁、大黑林、卯镇山、鸭山、猴顶等一千二以上者。

北京千米以上主要山峰名录

房山境内:

上寺岭(1307,黄山店北);猫耳山(1243,长沟峪北);大洼尖(1210,霞云岭南);卧洼山(1209,平峪西北);什锦塔(1058,圣水峪西南);大坨(1009,霞云岭西);
房山与门头沟交界处:

大黑林(1858,宝水西北);百草畔(1983或2035,宝水东北);百花山(1991,史家营西);老龙窝(1649,达摩庄东南);
门头沟境内:

清水尖(1528,大台西北);黄草梁(1670榆树湾南);笔架山(1379或1448,大村西北);刁窝梁(1000,大村北);张家山(上苇店西北,一千二百多);
门头沟与昌平或涿鹿或怀来交界处:

东灵(2303,江水河西);韭菜山(1915,麻黄峪南);妙峰山(1291,涧沟西北);金树塔(小龙门南,一千七百多);
昌平与怀来或延庆交界处:

黄楼洼(1439,黄楼院西);南天门(千米以上,陈家堡南);青水顶(1239,西拨子南);磨盘山(1066,果庄西南);东大坨(亦名西大尖,一千二,位于昌平、海淀、门头沟交界处);
延庆境内:

燕羽山(1278或1180,慈母川西);十八盘岭(1156,大庄科西);暴雨顶(1254,刘斌堡北);佛爷顶(1253,香营北);黄土梁(1064或1015,八达岭北);莲花山(1004,汉家川东北);南猴顶(千家店以南,一千四百多);
延庆与怀柔或怀来交界处:

大海坨(2234,怀来大海坨村东);半块豆腐山(1156,黑峪口西);头道沟大尖山(1507,小川北);凤凰坨(亦名凤坨梁,1530,偏坡峪东);火药山(1141,庄户北);
怀柔境内:

黑坨山(1534,大杨树底下南);吹风坨(千米多点,黄花城东北);“长城北京结点”山(1099,庄户东南);贾儿岭(千米多点,西栅子南);
怀柔与赤城或密云交界处:

云蒙山(1414,黄土梁东北);卯镇山(1776或1755,温栅子西);猴顶(西猴顶东猴顶相连,1696,杨木栅子东);
密云境内:

大洼尖(1255,番字牌南);黄花顶(1210,牛盆峪北);
密云与滦平或兴隆交界处:

雾灵山(2116,大沟南);桃山(1095,白马关东);梧桐沟顶(一千七以上);
平谷境内:

四座楼山(1063,史家台南);风簸箕梁(1247,史家台东,界分平谷兴隆);须说明的是,以上仅记录了56座千米以上山峰,因其在地理界公认的比较有名。其实凡一千二百米以上的山峰左近之峰亦多高过千米,除当地人知其俗名外并未流通。

时过境迁,作者记录的山峰信息却还充满趣味;风景依旧,读者携此书探访这些山峰,仍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阿坚

本名赵世坚,祖籍山东崂山。因腿短又走路快,被人起外号“大踏”,故行走山河成为惯性。中年时主编《啤酒报》两年,后爱上啤酒。人生成本不高,好作诗文以赚健康,交高友为获营养。去过农场,当过工人、教师,曾因探险当过地质队炊事,也做旅行向导、乐评者等,出过不少书。近年寻访全国的三省交界,以为相交的边缘多启人新意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非来自网上,而网上不少北京山峰的信息却来自本书。作者遍访北京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旅行笔记汇成本书,前后时间跨度达数十年。有些山峰作者多次探访,每次的体验却不尽相同。书中不仅介绍这数十座山峰的地理位置、植被等信息,同时还展示与这些山峰有关的文化景观,辅以作者亲手绘制的插图,将北京千米以上山峰的故事娓娓道来。时过境迁,作者记录的很多信息却还充满趣味;风景依旧,读者携此书探访这些山峰,仍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名家推荐

他走而瞧,瞧而记,记录日常生活,记得简洁又干脆、准确又自然。和很多手册不同,这本书里没有一句话是抄来的,全是他亲自走出来的,是当年山路山景的真实再现:大海陀“每次都看见黄羊、狍子,离人也就30米”,“老龙窝顶无水源,脊上的草甸处夏日有牧马人小窝棚”。昔日风光,历历在目。他详细记录下爬山的用时、里程、地点、方位、场景、人物及对话,有时记得很琐碎,全是细节,还画出40多张手绘地图,读者爬山前读一遍,“就能少迷路少麻烦而多知道些具体有用的信息”。

空错

豆瓣“自然笔记”小组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