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哋廣東人,個個都生性,都系戲精,唔信你哋

不知道大家最近都在煲什麼劇呢?

港劇?韓劇?還是日劇?

那你們又多久沒有看過“粵劇”啦?

影劇中的粵劇梗

不說你可能沒有留意到,

那些讓你念念不忘的經典港劇,

就藏了許多粵劇梗。

電影《東成西就》中有一段經典的爆笑橋落,是張國榮與梁家輝在客棧裡唱《雙飛燕》,這其實就是粵劇《雙飛燕》改編過來的,填詞人還是哥哥!!

還有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裡面那首

“燒雞翼,我鐘意食”,

事實上也是改編自坊間傳唱的

粵曲小調《三笑姻緣·虎丘山上逢美》。

在《花田喜事》裡張國榮和關之琳合唱的

那首《求神》歌

是出自粵曲《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小調

在《鹿鼎記》中,張衛健飾演的韋小寶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涼風有興,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就來自於粵劇《客途秋恨》

廣東大戲:粵劇

素有“南國紅豆”美譽的粵劇

是廣東傳統戲曲之一,

流行於廣東、廣西還有香港、澳門等地區,

在國外一些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常會有演出。

粵劇源自南戲,發源於佛山 。

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出現,

是一種揉合唱唸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

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帝女花》《竇娥冤》《醉打金枝》

《秦香蓮》、《梁祝》

等等經典劇目,都是家喻戶曉,

廣為流傳的著名粵劇。

粵劇名伶

說起舊時的粵劇名伶,

一個二個都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巨星

紅線女

一提起粵曲,必定少不了紅線女的“紅派”曲腔。從藝60多年的她,成功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劉琴、沈潔等古今中外各類婦女人物形象,

其主演的《搜書院》、《關漢卿》、《昭君出塞》等劇目,至今也是膾炙人口,廣為傳唱。

紅線女與演藝圈關係密切,提攜過不少大明星。

是一位具有伯樂精神且甘於傳承的藝術家。

像紅線女與劉德華的結識就十分有趣,當年劉德華還是一名無名小輩,有一次他去求教紅線女,兩人飯後一起打檯球,看似即將勝利的劉德華卻在最後一球失手了,以一寸之誤輸給了紅線女,這一球,外人眼裡可能是一時失誤,但紅線女心裡明白,這是劉德華的謙虛,是對她的尊重。從此以後紅線女便視劉德華為友,兩人成為了圈內為數不多的忘年交

除此之外,歌神張學友也受過紅線女的提拔。1992年她與張學友參加《萬千希望人間》晚宴中,兩人合唱《搜書院》,她還大讚學友有粵劇天分,並傳授一些步型造手以及運氣技巧。

容祖兒在演出《魂魄唔齊》的時候,也曾往廣州向紅線女討教粵劇。後來容祖兒還和紅線女一起到黃竹坑安老院探訪,兩人亦師亦友,關係密切。

紅線女與羅家英、汪明荃交情頗深。經常是他們兩人演出的座上客。早在1988年,汪明荃表演粵劇《穆桂英掛帥》,曾在北京向紅線女求教,當時紅線女親自一字一句錄音教唱,令汪明荃十分感恩。

任白

香港粵劇名家任劍輝和白雪仙。一生一旦,

可謂是粵劇界的一對傳奇伴侶。

兩人在1956年共組“仙鳳鳴”,

後來成為了香港粵劇第一大班。

"落花滿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薦鳳台上

帝女花帶淚上香

願喪生回謝爹孃”

其代表《帝女花》可以說

是廣東人最熟悉的一部粵劇了。

就連哥哥張國榮,也是頭號任白迷。

在1999年為已故名伶任劍輝製作《任劍輝女士逝世十週年紀念特輯》晚會上,張國榮還與汪明荃搭檔演出過一出帝女花《香夭》

馬師曾

馬師曾憑其獨特的“馬腔”(俗稱乞兒喉)

在《苦鳳鶯憐》一劇中名聲大噪,

後和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關漢卿》,

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劇。

廣東人的戲精魂

然而現在說起粵劇,可能很多年輕一輩對這個傳統戲曲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和認識。記憶大多停留在了小孩子的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擔小凳子在社區舞臺上看的粵劇演出。

在各種綜藝影視層出不窮的當下,

人們對粵劇這種傳統戲曲的興趣日顯單薄,

喜愛看粵劇的觀眾越來越少,

且大多都是老人家。

但是,粵劇真的是像大家心中想的那樣:

只是一種適合老人家去看的表演嗎?

它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敬而遠之的存在嗎?

當然不是!

粵劇以粵文化為基礎,

歸根到底從未遠離過我們的生活,

相反的,許多粵語和廣東諺語

其實都是來自於粵劇,

而每個廣東人內心深處其實都是一個大戲精!

最近廣東正式“入冬”,一股冷風吹過,

廣東人都會情不自禁說上一句“凍到我騰騰震”

當和別人說“我們不是一個頻道的,

沒有共同語言”時,

廣東人會講“唔巖合尺(音河車)”

這是來自粵劇表演中的說法,

意為跑調了,唱不下去了。

形容“人山人海”時,廣東人會說“爆棚”,

這個詞也來自粵劇,

指看戲的人很多,把戲棚的擠爆了。

常用來形容局面或者情形非常的紊亂,

不可收拾的

“六國大封相”

就是出自一部著名的傳統粵劇曲目。

類似的還有用來形容出錯的“撞板”

把做事穩妥,或者是按部就班地進行稱作

“有板有眼”

和略帶貶義色彩的“大龍鳳”等等,

其實都是來自於粵劇戲臺。

粵劇作為一個地方文化的瑰寶,應該得到我們的支持和重視,仔細想來,其實粵劇也不像是我們認知中的無趣。粵劇的可愛,就散落在每個廣東人的日常生活中。每場大小龍鳳的背後,藏著的不就是廣東人那個不安分的戲精魂。


各位網友,你中意睇系咩?你身邊有冇果D好古惑仔噶朋友仔?有咩古仔?

留言區話卑我聽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