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味 道——妈妈做的月饼

第五届龙少年文学奖作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中学——胡雨宸

她出生在那个小城。

她家不是富裕的家庭。平日里母亲省吃俭用,时常做些刺绣到集市上卖;父亲一个人打两份工,夜里十二点沓着沉重的步伐回家,老旧的木门发出刺耳的划过地砖的声音。

她又何尝不是呢?一到周末就拿上小板凳,跟着母亲一起到集市上卖东西。等到长大一点,便每天早上五点多,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老式旧单车,穿行在街头巷尾送牛奶。家里的钱她一分不敢多花,衣服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在学校吃饭,她常常只点一盘肉少得可怜的青椒炒肉丝,但饭却打的挺多——因为米饭是免费的。

她就这样一天天长大。无法诉说的压抑中,过分的懂事让她终于爆发。

那是中秋节的前夕,一向寡言少语的她终和父母撕破了脸,大吵一架。

母亲正在厨房忙活。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一盒月饼,一向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母亲顾不得抹去脸上的汗,想快点把月饼做好,好去多缝一点儿刺绣。汗水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她的整个额头,滴在做月饼的案板旁。她只得叫女儿拿条毛巾给擦擦。

女儿拿着毛巾走进狭小灰暗的厨房,厨房的灯前几天坏了,忽暗忽明。她只依稀辨认出母亲的背影,走过去。

她盯着母亲正在擀的月饼。月饼用玉米面和面粉和成一团,带着点儿暗哑的土黄色。

她一声不响地给母亲擦完汗,轻轻地踏着极慢的步伐回自己的房间。

过了一会儿,母亲喊她出来吃饭。她自房间慢吞吞地走出。

饭桌上依然是三碗饭,一碟发黄的青菜,还有一碟自家晒的小鱼干。

木门传来插入钥匙孔的声音,父亲也回来了。

三个人拾起筷子,开始吃饭,这依然是平淡沉默的一顿饭。

她却有万般心酸涌上心头,饭到了嘴里也变的酸涩无味。

她感到上天待自己不公。

酸楚与愤怒霎时涌上她的心头。她低着头,强迫自己不要想那些,然而一声怒吼却自她的喉咙发出:

“你们到底有没有关心过我!”

父母惊异地望向她,在她突如其来的怒气中乱了阵脚。

她却止不住地流眼泪,双眼通红:“别人都有父母送的新衣服,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业。而我呢?不但要帮着你们干活儿,过中秋连一盒像样的月饼也没有!”

一语完毕,她不顾一切,穿着那双大一号的拖鞋跑了出去!

她气喘吁吁地跑到离家不算太近的公园,才疲累地瘫在长椅上。

她开始小声地哽咽,滚烫的眼泪从眼眶里不断涌出,滴落到地上。

昏暗的路灯在黑色的天幕下闪烁,月亮的光辉洒遍大地,眼前的事物也渐渐清晰起来。凉嗖嗖的风灌进她的衣领,她哭得更辛酸了。

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树叶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一支静谧而悠远的夜曲,轻轻地抚着她的心。

不知哭了多久,她抬起头来,远处仿佛有声音在叫唤她的名字。

她怎会认不出来?这沙哑的声音分明是母亲的。

半晌,她还是开口了:

“我在这里。”

……

回到家里,她和母亲都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唯独不见父亲的身影。

“买回来了!”

父亲迈着笨重的步伐踏入房子,手里拿着一个简陋的白色铁皮盒子。

此刻他的脸上已蒙了一层汗,嘴里大口地喘着气,手里的盒子紧紧地抓着。

母亲将盒子拿过来。她看清楚了,母亲的手在颤。

“嘭”

铁皮盒子打开了。

她忍不住好奇地把脑袋探过去看看。

那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四个月饼,散发着烘烤过的香气,金灿灿的让人垂涎欲滴。

但城西没有卖月饼的店铺,要吃月饼,得往城东跑一趟。

她实在无法想象,父亲是如何踩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蹦子,沿着坎坷不平的泥路,一路颠簸着到城东那边去,又是如何颠簸着回到城西这儿来的。

她怔住了,望向父母。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开口:

“这个中秋节,咱也吃一回月饼。”

他们把月饼放在桌子上。母亲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将月饼分成四份,递给丈夫一份,自己一份,把剩下两份给女儿。

她捏着那两块小小的月饼,仔细地端详了好一会儿才吃下去。

月饼是莲蓉蛋黄馅儿的,甜糯中带着咸蛋黄独有的绵软咸香。

她咽着月饼,不知为什么又湿了眼眶。父母急忙安慰。

她含糊不清地说:

“妈,还是你做的味道比较好。”

……

多年以后,她很争气,一路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上了最好的大学,读完了研究生,也在大城市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一年的中秋如期而至,她正打算回家。母亲打来电话问她想吃什么,要不要让父亲去买那家很有名的月饼。

她笑了笑,对着电话那头说:

“不,妈妈。我想吃你做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