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宣汉:擂响“兴工强县”时代鼓点

四川新闻网达州7月26日讯(张平 罗小平)今年上半年,宣汉县60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4.5亿元,同比增长19.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3.6、2.3、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5个月保持在10%以上,连续13个月位列全市第一;园区18家县属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18.5%;县属规上工业产值占县域总量的25.1%,同比提升7.4个百分点,县域“一气独大”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新签约科美烧结一体板、东渡玄武岩纤维、大元装配式建筑、君之玥门窗、林茂建材、荣鑫钢化玻璃6个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通信扶贫专项工程,新增74个贫困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完成33个行政村通信网络升级改造……

透过这一长串数字,记者欣喜地看到,宣汉“兴工强县”迈出了铿锵步伐,132万宣汉干部群众齐心编织的“兴工强县”的壮锦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宣汉县认真贯彻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12335”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把产业转型作为“主引擎”,把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大眼界谋划、大气魄推动、大力度保障,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2016年、2017年,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0%以上,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

重投入 强基础

宣汉县第十二届四次党代会以来,该县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把“兴工强县”放在全县三大发展战略首位。每年定期召开工业及园区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推进难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深入园区现场办公4次以上,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带动形成“人人关注工业、人人支持工业、人人参与工业”的浓厚氛围。

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预算园区建设发展财政资金2亿元,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5亿元,建成天然气门气站、自来水厂各2座和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各1座,完成园区道路11.5公里建设及道路油化、绿化、彩化、亮化工程,修建桥梁3座,建成柳池园区整体场平5000亩,基本实现水、电、气、路、通讯“五通一平”。目前,普光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建成园区道路12公里、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67户、投产45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

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2018年创新启动了园区发展平台公司注资注产改革,将各园区国有土地及构建筑物资产分别注入各个产业园发展平台公司,切实增强园区发展平台公司的融资功能和园区的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各项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降成本 筑“洼地”

为破解内陆区域产业基础差、物流成本高、招商引资难等发展瓶颈,坚持把降低要素成本形成比较优势作为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的必要竞争力,致力打造投资“洼地”。依托江口水力发电厂这一产业基础,宣汉县多次与省、市供电公司谈判,并成功争取柳池工业园优惠的综合电价政策,促进了冶金建材产业快速发展,成功招引拓普建材年产3000万㎡金属装饰保温一体板、广川铝业年产3万吨铝型材一体化、信阳科美年产300万平方米保温装饰烧结一体板等重点工业项目落户宣汉。为加快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发展,企地双方通过多次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天然气用气指标不限量、用气价格按照中石化普光净化厂与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内部结算价格——“全国最低价”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工业用气成本优势最大化,先后吸引重庆再升科技、重庆迈科隆、普光科睿、珠海菲伯、苏州维艾普、河北东渡等企业来宣发展。

为加快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该县坚持挤用财政资金,依据招引项目投资额度分别给予9—14万元/亩基础建设补贴,项目用地实际价格仅为4—9万元/亩,极大减轻了项目业主土地投资成本。2017年,宣汉县启动了工业用地供应改革,引导项目业主依据产业周期自主选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赁等用地方式,着力减轻项目前期投资成本。目前,改革方案已初步编制,即将研究出台。

抓创新 促发展

为了破解县域科技人才匮乏、企业科技实力薄弱难题,2016年8月,宣汉县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2月,挂牌成立了南玻院西南分院和宣汉微玻纤新材料研究院。南玻院派驻专家8名负责研究院运营,县编委核定事业编制人员5名,打造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微玻纤新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产品技术服务与交易中心、创新孵化中心等“四中心”,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行业培训、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检测认证、工程设计、创新孵化、项目管理及融资咨询等技术服务。

借助南玻院的行业引荐和大力支持,该县通力机械公司(现重组为普光科睿新材料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大辊筒拉丝及制品项目,计划3—5年发展成产值超亿元的上市企业,成功实现由矿用风机生产向新材料制造的华丽转型。成功引进了全国最大的微玻纤使用企业——苏州维艾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随着迈科隆真空新材料、科睿大辊筒拉丝、普菲玻璃棉、东渡玄纤等项目相继落地,微玻纤新材料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基本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天然气是宣汉最好的矿产资源,天然气产量大、价格低、品质好是该县的独特优势。基于这一县情,宣汉县立足既有的产业基础,瞄准未来的发展前景,把引进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和锂钾资源综合开发作为县域工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微玻纤产业为龙头,以锂钾综合开发为补充,统筹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势产业发展,着力走出一条由资源型向资源转化利用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四个基地”——全国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微玻纤新材料基地、合金建材生产基地和川东北农产品加工基地。

“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宣汉工业用人的新举措。大胆起用了邵舟明、王洪模等经济战线卸任领导干部,牵头负责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积极通过“千名硕博进达州”、县级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干部调动(流动)等渠道扩充工业战线人才队伍,先后引进硕博研究生6人,招录公务员3人、事业人员10人,调动(流动)干部12人充实到县经信局及4个园区建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