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VC陷入大萧条?活该!

听说最近VC融不到钱了。我送他们两个字:活该!

《经济观察报》日前报道, PE/VC行业2018年4月“完成募资规模同比下降85.78%,完成基金数量同比下降69.41%”。而整个的一季度,“完成募集同比下降7成”。

VC行业人士将困境的成因归结于“国内金融行业去杠杆”的影响。对此,我不敢苟同。

按照《经济观察报》的说法,2013年以后,“VC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红海”,资本的回报率不再乐观,“必然会打击LP再次进入的信心”。红海不假,但换个角度,我恰恰认为这是13年以后资本充足的表现。至少,我们不再处于2010年以前拼命呼唤VC、对资本翘首以盼的窘境。在我看来,不珍惜和善待这些募资,胡投乱投才是造成今天VC大萧条风险的成因。

看看他们都投了些什么?

最近是共享单车、无人货架,早一点是O2O和团购、再早一点是视频。据媒体数据,仅仅2017一年,共享单车融资(烧钱)总额就高达258亿之巨。加上之前,总共应该超过600亿。换来了什么呢?当然有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方便,这是共享单车的创新属性。然后呢?数不清的单车坟场。如果把用户得到的方便算作是投资的有效部分,那堆积如山的废铜烂铁就是投资的沉没部分。沉没了多少?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一半儿?没有统计。为什么没有统计?因为都是募来的钱,他们不在乎!

中国的VC烧钱,无外乎三个模式:

一是模仿,美国人做什么,中国VC才敢投什么,美国人没做过的,不好意思,哪怕创新指数5颗星,也没人敢投。这是我跟疯投打交道的切身体会,也是中国互联网早先最常见的投资模式,毋庸累述。

二是碰瓷,就像瑞幸咖啡之于星巴克。要知道,迄今为止,你在各种输入法里面,不经过仔细选择,你都还不能连续打出“瑞幸”两个字儿。星巴克多年的咖啡文化培育刚见成效,就出现了瑞幸这样的碰瓷者,不知道星巴克和星巴克的粉丝作何感想(反正我不喝星巴克)。跟驾车遇到的碰瓷不同,司机碰到的碰瓷者求财,瑞幸这种碰瓷者是要借势,嚷嚷二选一,从心理上让消费者觉得瑞幸和星巴克齐名,有并驾齐驱之能。三是风口论。一共享,就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一无人,就无人货架、无人物流、无人驾驶…..真不知道这些风是山上刮的,还是人嘴吹的?

中国VC干的这些事儿,其实都是投机,不是投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一言点明了,“资本的局限就是资本本身”。就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样,这句话也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资本的眼里其实只有钱!换句话说,资本的眼里并没有创新的位置,也没有前瞻、没有什么星辰大海、水云长天,只有钱、钱、钱!这让我恍然大悟,把VC的形象与创新绑定在一起、甚至赋予了救世和创世的意象,其实只是我们这些局外人的一厢情愿。VC在本质上与其他的投资人没有本质的不同,仅仅只有渠道的差异。

那么这样一来,假如我用从股票投资的角度去类比VC,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牵强了。大伙儿可以想一想,投资于模仿的VC,像不像涨停板敢死队?投资于碰瓷和风口论的,是不是比价效应?所有这些类比里面,唯独没有创新的位置。创新就相当于自己去发现一只股票,看好它,培育它,等它慢慢的成长之后,一边收获分红,一边静候升值。没有分红的A股市场,是纯粹的投机市场,中国的风投市场也是纯粹的投机市场。

就像早年我们嚷嚷“钱荒”一样,红海当中总是能听到VC嚷嚷“项目荒”。其实项目不荒,真正的创新者都在黑暗当中嗷嗷待哺。而VC却只愿意站在阳光下,品着鸡尾酒,一副无辜的样子嘟哝着、感叹着:“没有好项目”。看不懂项目,于是都想投又安全又有赚的成熟项目。这实际上与VC顶戴的“风险”二字背道而驰。殊不知,都去投看得见的成熟项目,视频、团购、共享单车,相当于把钱又扔进了一个个红海。跟投资创新项目相比,谁的风险更大呢?我看,这个问题,没有几个VC想明白了。

罗伯特.希勒在写《非理性繁荣》的时候,预见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来的演变大家都清楚了,堪称21世纪的大萧条。中国VC经过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非理性繁荣之后,会怎么样呢?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