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湖北送物资归来,我成了居委会“加密”的对象

编者按:“战疫口述实录"即日起陆续推出。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新闻线索,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采访线索。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之26

讲述者/作者:邱嘉秋(纪录片人)

1月29日,我从北京动身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合肥站里,没有卫生查验岗,却也鲜有乘客走动,餐厅和便利店孤零零各开放了一家,老板告诉我,“最近每天都见不到几个顾客,往年的春节可不是这样。”

扶起同样孤零零躺在地上的一辆共享单车,我终于在市内大货车禁行区外,汇合上自江苏常州装货出发途径此地的大货车,启程开向第一站——武汉。

夜入湖北

零点的武汉沪蓉高速上,夜幕低垂,略有雾气升腾,几乎见不到往来车辆。

货车的悬挂钢板无从避震,从上下颠簸的驾驶室向外望,迎面而来的提示牌上,闪烁着“防疫防范、抗击肺炎”的荧光点点。

车上满载着企业捐助的200台医用雾化机和20000套喷雾器。两天内,团队伙伴异地完成了:调研和沟通前方需求、确认武汉和荆州两地共4家受捐医院并完成手续、与红会协调并办理通行证和捐赠确认函等手续。

同时,我决定以观察员的身份护送物资到湖北,并监督和记录全部过程。当然,更大的希望,是总结出一手经验,为更多还不明情况的八方支援者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想赶紧,把这件事高效地完成。”我和驾驶室内的司机兄弟们彼此鼓励,都抱着这一个相似的想法。

为了保证货车出入湖北一直保持在行进中,需要两名司机轮流开车。在由免费支援运输的物流公司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挑选的两位江苏籍师傅的朋友圈里,前一日就贴上了运输路线。

在驾驶室和车厢连接处的狭窄后排坐上,我看着轮换着在摇晃中短暂休息的两个兄弟不禁想,他们是真正为为此感到自豪的。

1月30日凌晨,天刚刚拂晓,满载着物资的大货车终于抵达红会的第二临时仓库——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馆。

邱嘉秋(左二)与工作人员留影。

清点、转运系统登记、卸货、开发票办手续、开出城条,武汉红十字会的基层成员和志愿者立刻开始连轴转地工作。

当我看到他们不合格的简易口罩并直接提醒时,他们这样回答我,“好口罩要留给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需要的。”

这是眼见的真实的一线。

“你们是物资集中的转运者,是中枢枢纽,如果你有了问题,那是对所有人都不负责任。”在我对他们的第三次提醒后,一位工作人员才换上了好一点的口罩。

在完成140台压缩雾化机和14000套简易喷雾器入库后,开启了下一站行程——去荆州。

四小时车程,60台压缩雾化机和6000套简易喷雾器运抵荆州,经红十字会和疾控中心确认,直接向荆州胸科医院交付完成。

安静隔离

这一天,火神山医院的工地上,正如火如荼。为了避开拥堵的火神山,我们重返红会第二临时仓库。

“能不能顺利出城?自己是否被感染?是否会被隔离?”两位司机师傅就这些忧虑和我讨论了很久,直到货车在1月31日凌晨驶出湖北。

为降低感染风险,我们各回各家,主动上报,随后正式启动隔离。

关上依旧保持着静音习惯的手机,此刻,窗外是一片白皑皑的雪。

交头接耳声若隐若现,总觉得不远的邻居家传来了阵阵咳嗽声。因为那时候四下的悉悉窣窣也会戛然而止,好像一幢楼里的人们都蓦地竖起了耳朵,去确认自己并非幻听。

我倚在窗边打量着外面,不管楼下的轿车或是什么,都覆盖着积雪,无人触碰。俯瞰多时,终于数清了车顶脚印的数量,全都来自那只横走的猫。


口腹之欲

隔离的前几天,除了更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每天在床上隔离15小时以上,就是一个人享受寂静,带着悉悉窣窣的那种。

衣来伸手没有,饭来张口勉强算是。由于从疫区回来的我是重点布控对象,又是主动上报,居委会阿姨们的热情至少看起来很浓重。

打开用酒精洗过的手机,可以连线靳公主——小区里唯一供应蔬菜的“皇族”,勾选皇家定价的蔬菜。没有讨价还价的环节,只有萝卜到底是哪一种萝卜的讨论。之后,“公主”会亲自给我送到家门口,悄无声息的。

不像来门口帮我收生活垃圾的保安大哥,每次都会带着84消毒液喷壶等全套装备,兴师动众地把门口全面全消毒一下,唯恐邻居们不知道这一户里住客并不一般。

看,居委会同志跟我的日常就是加密的,聊天基本靠数字,36.3℃,36.4℃,36.5℃,就是不能到36.8℃。

为了这每天早晚准时的体温报告,他不惜早上八点打过电话来催我起床,当然,是在微信没有回复他之后;而我的问询,他却经常都不能马上回复,因为需请示领导。

为了丰富下隔离生活,我在网上订了一箱饮料,料想很沉,只得试探性地询问居委会同志。这一次,他毫不犹豫地一口应允。看来清晰责权范围内,关怀是真诚而无处不在的。

按当时的规定,快递和外卖均停在大门口,自由人可以去边界交易,我这样的隔离者,只需等着保安大哥帮我完成这快递补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卧榻办公

其实,即使在床上隔离,忙碌程度并不比平时低。

首要任务就是监测此前任务落实情况——

除了1月30日亲自运抵的物资。

1月31日,压缩雾化机20台及喷雾器2000套已由武汉红会送抵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并入库。同日,压缩雾化机40台,简易喷雾器4000套已由武汉红会送抵武汉火神山医院临时仓库。

2月1日,全部剩余物资——压缩雾化机80台及简易喷雾器8000套已由武汉红会送抵武汉肺科医院并入库。

我很快就适应了卧榻办公。总觉得,这次疫情或许能够真正改变很多人对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看法,比如长时间远程工作的可行性无需再被特意证实。

感谢斯年,也感谢每个为抗击疫情而作出贡献的,普通人。

整理:南都记者 靳格
图片/视频均为邱嘉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