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山海經》講了什麼?

lin曼蕾


《山海經》裡記載的哪些似神非神、似獸非獸的東西,要想完全講清楚,是不可能的。

“又西二百里,日鹿臺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㸲牛、羬羊、白豪①。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日鳧徯②,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西山經》

鹿臺山,山上有很多白玉,山下還有很多的白銀,山中生活著很多野獸,柞牛、羬羊、白豪。山中有一種很兇的鳥,形似如同常見的公雞,但長著人一樣的臉孔,名叫鳧徯,它的叫聲和其名字讀音是一樣的。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經常隨軍下山作戰。屬於空中一大殺器。

“又西四百里,日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面白首赤足,名日朱厭,見則大兵。”——《西山經》

小次山,山上白玉遍佈,山下多產赤銅。山上還有一種兇獸,其形狀如同猿猴,長著自色的頭和紅色的腳,名字叫朱厭。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經常隨軍下山作戰,屬於陸地一大殺器。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日鐘山,其子日鼓,其狀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䲹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日山䍃崖。欽䲹化為大鶚①,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②,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③,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嘴,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西山經》

鐘山之神有個兒子,名字叫鼓,長著人的面孔,龍的身子。是與欽䲹聯手殺了葆江於崑崙之陽,帝因此誅殺鼓和欽䲹於鐘山之東山䍃崖。欽䲹死後化為大鶚,形狀如雕鷹。但長著黑斑紋,和白色的腦袋、紅色的嘴和老虎一樣的瓜子,叫聲如同晨鵠的嗚叫,它出現是大戰的前兆。其實,欽䲹此時並沒有死,而是 正在率領軍隊與黃帝的軍隊大戰,鶚只是空中一大殺器。鼓死後化為鵕鳥,形狀如鷂鷹,但長著紅色的腳瓜,直直的嘴,身上有黃色的斑紋,但頭為白色,叫聲如同鴻鵠的鳴叫,它出現的地方會有大旱災。其實,鼓此時也並沒有死,也是正在率領大軍與黃帝的軍隊大戰,鵕只是一種熱武器。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日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峚,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譯,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①,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人壟山之玉榮②,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慄精密,濁澤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詳,自峚山至於鐘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西山經》

峚山,山上有很多丹木,生長的分外茂密,丹木長著圓葉子、紅色莖幹,開黃色的花,結紅色的果實,果實味逼鮮甜如糖漿,人食用之後不會覺的餓。發源於這坐山的丹水,西流注於

稷澤,丹水中有大量的白色玉石。這裡是生產玉膏源地,玉膏湧出外一片翻滾湧動的景像。黃帝常服食、享用這種玉膏。玉膏裡面還能生成一種黑色的玉石。用玉膏灌溉丹木,經過五年,丹木就可以生出鮮豔亮麗的五彩之花,結出香甜的五色果。黃帝乃選取峚山中玉石的精華,而將投之鐘山之陽,之後便可結生出瑾和瑜,這兩種美玉質地堅硬而精密,光澤潤厚。玉石發出的五彩光輝互相映照,顯得剛柔相濟,十分和諧,天地鬼神皆喜歡服食、享用此玉。在上古時期,是高科技世界,也是修真世界,修真者服用此玉,就可以增長功力,以御外敵。峚山至鐘山,有四百六十里,這片地區遍佈沼澤。沼澤裡生活著許多奇鳥、怪獸、奇魚,皆是世間罕見異物也。

“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嚎,常行西海遊亍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狂,見則天下大穰。”——《西山經》

泰器山,觀水從這座山發源,西流注於流沙,觀水中生活著很多鰩魚,形狀如鯉魚,雖然長著魚一樣的身體,卻有鳥一樣的翅膀,身上有青色的斑紋,長著白腦袋,紅色的嘴巴。常常從西海遊於東海,晚上又飛行返回西海。叫聲如鸞雞啼叫,而它的肉味道酸中帶甜,人若吃了它的內就能治俞癲狂病,它的出現預示著天下大稷。這那裡是什麼魚,分明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鰩魚體內散發著一種氣體,再和氧氣產生化學反應,在水裡能助魚類長大,在陸地能助五穀生長。

“又西二百八十里,日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狀如,其名日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日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大火。”——《西山經》

章莪山,山上雖然不長草木,但卻盛產瑤、碧一類的美玉。章莪山很怪,經常出現一些不敢想像的怪事。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如赤豹,長著五尾一角,吼叫聲像敲擊石頭一樣發出的響聲,野獸名叫猙。山中還生活一種怪鳥,形狀如鶴,但只長著一足腳,青色的羽毛上長著紅色的花紋,嘴巴是白色的,名叫畢方,它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畢方出現的地方必會有大火。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巔峰傑作,這裡有一個“火”的蟲洞,蟲洞經過高科技建造。將火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又西三百里,日陰山,濁浴之水出焉,南流注於蕃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日天狗,其音如貓貓,可以御兇。”——《西山經》

陰山,發源於這座山的濁浴水,白南流注入蕃澤,水裡生活著許多殼上有五彩的貝類。山中有一種兇獸,長得像狸貓、和一個白色的腦袋,名叫天狗,它發出“貓貓”的聲音,人類飼養它可以用來禦敵。這是上古時期、屬於軍部的高科技產品,經常用於偵探任務,也可以用於戰爭。

又西二百里,日符惕之山,其上多棕𣏵,下多金玉,神江凝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風雲之所也。——《西山經》

符惕山,山上棕樹和楠樹生長茂盛,山下盛產金屬和玉石,神江凝就住在這座山上。山裡經常下怪雨,風和雲也常從此地興起。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巔峰傑作,這裡有兩個蟲洞,一個是“雨”蟲洞,一個是“風”蟲洞。雨蟲洞經過高科技建造,將雨從蟲洞輸送到乾旱缺雨的地方。風蟲洞經過高科技建造,將風從蟲洞輸送到乾燥缺風的地方。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日天山,多金玉,有青,有黃、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西山經》

天山,山中有很多金屬和玉石,也生產石青和雄黃。英水從這裡流出,向西南注入於湯谷。山裡居住著一個神獸,他的樣子像一個黃色的袋子,身上發出如火的紅光,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敦無面目,善識音律和舞踏,他就是帝江。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是雷達。

“又西二百九十里,日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嬰脰之玉,其陽多瑾瑜之玉,其陰多青、雄黃。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神紅光之所司也。”——《西山經》

泑山,神蓐收就居住在這座山上,山上大里出產一種能製作頸飾的玉石,山南盛產美玉瑾、瑜,山北則盛產石青、雄黃。站在泑山上,西望日之所入,景色壯麗,氣勢恢宏,這是天神紅光之所職責。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巔峰傑作,這裡有個“光”的蟲洞,蟲洞經過高科技建造,將日光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西水行百里,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日灌,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己癉。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日鵪䳜,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兇。”——《西山經。》

翼望山,山上不長草木,卻盛產很多金屬玉石。山牛棲居著一種野獸,形狀如貓,長著一隻眼晴,三條尾巴,名字叫灌,其聲音能壓過上百個動物嗚叫,可以御兇,服用了它的內,便可以治癒黃疸病。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用於戰爭。山中還棲居著一種鳥,形狀如烏,長著三個頭、一個身子、六條尾巴,而且還善笑,名字叫鵪䳜,人們喜歡吃它的內,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做惡夢,還可以御兇。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用於戰爭。

“又西三百六十里,日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穀,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可以己癉,可以御火,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砥礪。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日熟湖!。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西山經》

崦嵫山,山上生長著很多茂盛的丹木,其葉似構樹葉,果實和瓜的大小差不多,花萼為紅色但帶有黑色紋理,人吃了它能夠治好黃疸病,還可以降火。山南生活著很多烏龜,山北有很多玉石。苕水自此山發源,西流入於大海,水中還出產大里磨刀石。山中棲居著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如馬,但長著鳥的翅膀,有一張人的面孔和一條蛇的尾巴,喜歡把人舉起來,名字叫孰湖。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空中運輸機。山中還棲居著一種鳥,形狀似貓頭鷹,面孔卻像人,身體像蜼,長著一條像狗的尾巴,名字就如自己的叫聲,它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會大旱。這是上古時期的高科技產品、是氣象武器。


略風5123034304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地理書,詳細介紹了各地的產物,記述了各地的山神祭祀的方法。山海經凡十八篇,內容與篇章組成的方法,是以我國河南洛陽為中心,漸漸往外擴展。其內容記有,五彩的鳳凰(南海經)、填海的精衛((北山經)、形天舞(海外西經)、夸父追日(海外北經)、蚩龍和旱(大荒北經)。山海經凡十八篇,此首五篇稱為,五藏三經,分量佔全書的一半以上,這本書的記述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定的格式當中,列出了各種山嶽的名稱,並詳細介紹了當地出產的動物,礦物,以及它們的形狀。每一節的末端,附帶記載了群山的裡數,山神的形態,以及祭祀的供物與方法,山志,神衹志,物產志就是屬於這種體栽。不過,第六篇以下的海外南經,敘述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方法改變了,每一篇的開端,都介紹一些奇形怪狀的國家,如,胸部突出的結匈國、胸部穿洞的貫國。而,大荒東經,以下的五篇,記載的卻是很多人面獸身的神人故事。其實最早的,山海經,是繪有古圖的。對於這些,可以從陶淵明的詩句,《流觀山海圖》看出。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己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可惜,真正最為神奇的古地圖,山海經圖,早己遺失在歷史的塵埃中。現行的山海經插圖,都是後人所增繪,不外是些奇形怪狀的鬼神、異人、鳥獸。或許,我們只有從這些怪誕的氣氛裡,窺視出古代宗教的信仰。山海經這部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寶庫。神奇的故事,讀之回味!🦄🌺🌺





飛天ZY漫雪


《山海經》驚天解密,當破解上古奇書後才知華夏祖先們的智慧,我們現代人在聖人面前小學生水平都不如。

本夫子修真五年才算偷窺一斑《山海經》的真容,我太難了,身體受的苦難。

如我所聞,《山海經》乃一部人體內微觀世界,佛家所說的娑婆世界,所有奇珍異獸皆是體內的微生物。

所有的上古神獸都在你的體內養著,而你渾然不知,好壞不分,一生病打點滴打抗生素,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微生物比人類到地球早太多了,人類才七千多年才到地球,還以為人類是地球霸主,實際上是微生物生態鏈的一副臭皮囊。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岐伯再世


千古奇書·山海經

首先籠統的介紹下這本書,《山海經》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寶庫中一顆極為耀眼的一顆明珠,該書涵蓋面極廣,其中蘊含了豐富歷史記事、民族、天文、文學、神話、宗教、醫學、地理、動植物、海洋學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從古至今,這部書不僅僅是文化寶庫裡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部充滿了玄幻神話色彩的不朽百科全書,同時該書亦是以充滿了離奇幻想和浪漫詭異的筆調,對中國文化乃至整個世界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廣且久遠的影響,開創了後世神話、寓言、童話、詩歌、戲劇之先河!

然後我們具體講下這本千古奇書講的到底是什麼?

1、《山海經》講歷史,《史記》所記載的五帝本紀,即三皇五帝的記載均來自山海經的記載;

2、山海經講神話,是中國最早的神話故事集,亦是後世神話故事的先河,中國最古老的神話故事,如女媧造人、公共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均來自於山海經;


3、山海經講奇聞異談,如小人國、巨人國等諸多奇聞異談的故事也均取材於山海經。

4、山海經講植物學,書中記載的奇木異草約2665種。其中益木約1120種,如能讓人長壽、不生病、子孫滿堂等;惡木約375種,如能毒死魚的葶薴(tíngníng)、能讓人失去生育能力的黃棘(jí)等;

5、山海經講神獸奇獸,如青丘山的九尾狐,招搖山的狌狌等等;

6、山海經講地理學,根據地理學家考察證實,山海經中所記載之群山與海洋貼近於現在很多名川大河的地貌;

……………………

山海經所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所要一一闡述怕是三天三夜也很難細說開,據瞭解,目前在市面上流傳較廣的《山海經》版本,全書篇幅不大,主要包括《山經》和《海經》兩大部分。

《山經》主要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5個部分,故《山經》又稱作《五臧山經》(或作《五藏山經》,臧、藏為古今字)。

《海經》主要分為《海外經》、《山海經·海內經》。其中《海外經》包括《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4個部分;《海內經》包括《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海內東經》4個部分。

《大荒經》包括《大荒東經》、《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海內經》5個部分。



說了這麼多,大家是否好奇這樣一部千古奇書到底是誰寫的呢?

據相關文獻記載,《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至今仍是未知之謎。早期更多人認為此書是大禹、伯益所著。後現代中國學者經過研究則認為《山海經》成書並非一時,而是橫跨數百年之久遠,從戰國初期至漢代年間寫就。同時也有學者認為該書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中以《山經》成書年代最早,為戰國時期所著;《海經》為西漢所著;《大荒經》及《大荒海內經》緯東漢至魏晉時期所著。 關於該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各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但無論如何該書在中國文化寶庫中的地位及價值是無可否認的。對於這點大家是否有其他不一樣的看法呢?


《山海經》的篇章結構與眾不同。除《大荒經》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開順序不是習以為常的東、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東。有學者曾經據此為論據之一指出,《山海經》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為首,後人也多襲其說。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經現代學者梳理後,並未見到有與此類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單憑此點,今人少有采信。

《山海經》是一部令世人歎為觀止的、且想象力豐富的玄幻奇異之書,同時對該書的解讀也是極具挑戰性的。具小編所瞭解,《山海經》在明清年間曾掀起一股讀書熱潮,在當時不說"洛陽紙貴",人人搶讀;說風行一時也不為過也。


瘋言歷史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易理探源


《山海經》是楚淮之作,它主要講的是“四面八方”的“事情”,和“遊記”有點像,就是地理、和地理有關的各地的軼事!由民間傳說結集而成。“四面八方”就是宇宙的“宇”。

1、我們不要因為自己沒搞懂就把上古時代的智慧過度神秘化了,《山海經》《易經》《道德經》……這些都是在努力的描寫當時人類社會生活和治理中真實的事情。

2、歷史地理不分家,時間空間不分家,沒有地理空間,就沒有古往今來的歷史。《山海經》裡的很多描寫不過是記述著某一個地理位置有什麼以及發生過的事情。好比媒體報道“西安建了個全國最大的空氣淨化大樓……”然後使勁描述了一下具體情況,就這樣。

比如《山海經.海內北經》“其(西王母)東有犬封國,犬封國曰犬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進柸食。有文馬……”犬封即犬戎,說的是犬戎的活動方位。

至於它內容有點像神話,這不奇怪,一是古人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想象,二是為了便於傳播和擴散。

3、很大程度上《山海經》還是一本上古時代的“社會檔案”,記人、記物、記事。

比如《山海經.海內經》“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這裡說的就是“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天問)!后羿是東夷之神,故稱夷羿。說后羿“扶下國、恤下地、革孽夏民……下就是夏。”

4、《山海經》描述的方位沒有涉及全世界,也不是所謂“史前文明”留下的產物,如果有類似情況純屬巧合。

《山海經》描述的就是上古中國國內各地的各種情況,古人對世界的瞭解主要靠聽說、他們不可能拿個手機拍下來,也不可能找個記者採訪,所以在描述的時候不完全精確,描述也神神秘秘地,包括量化指標,什麼多少多少裡,估計肯定不出長江淮河黃河,絕不可能像網民說的那樣假裝描寫了“澳大利亞的什麼什麼島”之類的,絕不會走到那麼遠去。

《山海經》主要是跟地理有關的記事。


終南高揚


《山海經》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山經》,一部分是《海經》。

《山經》是戰國巫者所著,其中又分為《南山》《西山》《北山》《東山》《中山》五經;《山經》講的大致是中國本土的地理情況,裡面關於山名、特產、妖怪的,人見了妖怪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有哪些草木可以治病,等等。《中山》《北山》《西山》寫得相對較細,作者可能來自秦、楚、巴蜀,對於《東山》《南山》則寫得非常粗疏。

《海經》是西漢巫者所著,其中又分為《海內南》《海內西》《海內北》《海內東》《海外南》《海外西》《海外北》《海外東》;另有一部《大荒經》,分為《大荒東》《大荒南》《大荒西》《大荒北》《海內》。《大荒經》可以視為《海經》的另一個版本,性質比較相似。《海經》講的大致是中國周邊和世界的情況,裡面有貫胸國、無腸國、大人國、小人國等。

整體而言,《山海經》真實成分較小,想象空間很大;相對而言,《山經》又比《海經》要真實一些,《海經》也不完全是無稽之談,其中提到的天毒(天竺)、朝鮮、倭都是真實的,但是方位都比較混亂。大致他們認為大地是方的,東、南、西、北四周都有海,海內經在山經之外,可以視為洲際地理;海外在海內之外,可以視為世界地理。

其實這部書最大的價值反而是保留的神話,比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先民思維,但是因為荒誕不經而不為儒家典籍所採納,甚至儒家還把神話變為歷史。比如《山海經》有個獨腳獸“夔”,儒家解釋“夔一足”是“有夔這樣一個就足夠了”。總之《山海經》這本書虛虛實實,不能盡以真實對待。


林屋公子


《山海經》是說經歷的山川,海洋,河流等,跟四書五經的“經”是有本質區別的。“經是一種有條不紊的編織排列”我是覺得,有空可以多讀古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n

書裡描述了很多怪獸,男孩子小時候肯定喜歡看動物世界,喜歡買有恐龍的圖畫書看。這本書記載了上古社會地理,天文,動物植物,礦產,醫藥,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確實是一本神書。

\n

隨著科技進步,有些動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在其他大陸板塊上出現,卻在《山海經》中找到了原型,比如鹿蜀“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也就是紋理)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這種四不像的動物1901年在非洲大陸被外國人發現,還有很多的例子,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紀錄片。

\n

我相信它們是曾經存在過的,不能因為我們自己沒見過就去否定他們的存在,人是最兇殘的動物,越來越多的動物在滅絕,以後你跟下一代的人講起來,他們未必相信,因為確實沒見過,但是它確實存在過。

\n

專業人員會用行動去證明,其中很多東西是存在的。這雖然無濟於事,但是給我們提了個醒,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等哪天他們滅絕了,也就成了後代人眼中的怪物了。


愛吃柚子的小明


講了很多神話和荒誕故事,比如裡面講女丑之屍, “女丑之屍”中“屍”字的用法,最大的可能性亦當是確指“女丑”之屍 體。或是女丑死後升格為“屍神”;或是女丑死後,為表示紀念,有關於“女丑” 的“屍祭”活動進行,此“屍”為“神主”之意。另外,文中所謂“女丑”以 右手或衣袖遮面,亦當是“古山海圖”所繪之景象。此處當為對圖繪內容的文 字描述。

郝懿行注此《海外西經》之“十日並出”言:“十日並出,炙殺女丑,於是 堯乃命羿射殺九日也”。“十日並出”之神話,亦現於《莊子·齊物論》:“十日 並出,萬物皆照”;《竹書紀年》:“胤甲居西河,十日並出”;《楚辭·招魂》:“十 日並出,流金礫石”及《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等,由此可 見,“十日並出”的神話似乎早在上古時代就已廣為流傳。

究其根本,“十日並 出”,應是上古人們對異常的乾旱災年的痛苦記憶,由於上古人民對於自然界的 敬畏及“泛神主義”的思維習慣,很容易把天旱和烈日毒焰聯繫在一起,故而 會流傳有“十日並出”的傳說。 也有學者認為,“十日並出”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即天空中出現多個太 陽的幻像。“幻日”屬於大氣的一種光學折射現象,由於冬季雲層比較高且雲 層是由冰晶組成的,經過偶然的排列形成一種特殊形狀的反射體,當陽光照射 在這種反射體上產生折射,最終就會形成這種自然現象。而且“十日”之“十”, 也當如同我國古代很多數字一樣,並非實指,可理解為多個“太陽”並出。其 實這種“多日並現”的天文景象其實也並不罕見,2011 年 1 月 8 日,長春市上 空就出現了三個“太陽”的天文現象。


李三萬的三萬裡


感謝我不請自來。

山海經,先秦時代的書籍,而且早於山海經,在秦始皇要焚書坑儒的情況下,李斯保護了山海經,免於那場災難。

山海經,多記載鬼怪甚至神話傳說,大量的神話來自山海經,而且很多地理和現代無異,甚至動物都有記載。

山海經,記載的是史前文明,記載的是黃帝之前的文明到大禹時代的文明,而且在那個時代,應該有著一個令我們震驚刷新世界觀的文明。

在帝王世紀中記載,盤古氏族開天闢地後,天皇氏族,開創了天干地支曆法,經脈圖和二十四節氣和天文學。後來成為了我們說的老天爺,一共十一人,一人統領華夏三十六萬餘年。

我想山海經記載的是史前地理,真實性很高,我相信山海經所言不可欺也,畢竟古人會把自己的文化傳承傳給後人。就像三皇五帝,也許盤古,天皇,地皇,人皇,都是一個時代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