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足智多谋,水浒传被忽视的人才:黄蜂刺黄文炳

水浒传猛将众多,而智谋之士却是乏善可陈,不过宋江、吴用、朱武、闻焕章等数人,堂堂大宋朝廷征伐梁山时,居然要去乡村请闻焕章当参谋,但有一人,职位不高,却足智多谋,屡次识破吴用的计策,他便是黄蜂刺黄文炳。

举报宋江谋反

举报宋江谋反虽然有些文字狱之嫌,但宋江私通钦犯晁盖,说他谋反其实也不冤枉,何况宋江在诗中自比黄巢,扬言要血洗浔阳江口,即使放到现在,八成也得落个寻衅滋事之罪,此外黄文炳在极短的时间,就将天象、童谣、反诗,三者之间的关联,梳理清楚,并向知府蔡九建议:1、取牢城营文册簿,查询此人;2、为防止走漏消息,立即捕获,关进牢房。事实证明,他建议的这些措施很有预见,极为有效。

黄文炳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明是个‘江’字。”知府又问道:“何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答道:“或是六六之年,或是六六之数;‘播乱在山东’,今郓城县正是山东地方。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

黄文炳

识破宋江装疯

宋江题反诗的事情败露后,戴宗给宋江出了一个主意装疯卖傻,知府蔡九便被骗过,而黄文炳却看出破绽,并指出宋江如果是来的时候就是疯子那便是真的,如果是最近才发疯,那就是装疯,蔡九唤来管营、差拨一问,果不其然,宋江被打的皮开肉绽,押进死牢。

蔡九知府看了,没做理会处。黄文炳又对知府道:“且唤本营差拨并牌头来问,这人来时有风,近日却才风?若是来时风,便是真症候;若是近日才风,必是诈风。”

黄文炳识破宋江装疯卖傻

识破吴用伪造的书信

吴用为救宋江令萧让伪造蔡京书信一事,吴用自己也发现问题所在,蔡京作为父亲,给儿子写信不会题自己的姓名,这是古代的传统。这里原文写明白的本不用多说,但实际上吴用没发觉的是,这封假信还有一处漏洞,吴用没发现却让黄文炳看出来了。

黄文炳道:"相公休怪小生多言。这封书被人瞒过了相公!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些?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专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

黄文炳眼中这封信有两处破绽,第二处和吴用想的一样,但第一处,"如今升专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历来的官员在升迁之后,谁会用旧职自称?就好比知府往下写信,自称知县,岂不可笑?此处破绽如此明显吴用竟然没有看破,这里很有必要做一个假设,如果江州的知府不是蔡京的儿子蔡九,而是蔡京的另一个亲信,吴用必然以为自己这封信毫无破绽,因为他只想到了"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一处。

黄文炳建议蔡九盘问戴宗,送信到太师府,接待的是哪个人,回答不上那便确认是假书。正如其所料,戴宗编谎漏洞百出,一打便招。吴用的计策看似周全,碰到行家,经不起推敲。

黄文炳识破吴用伪造书信

黄文炳劝蔡九速战速决

黄文炳得知戴宗成了梁山内应后,提醒蔡九夜长梦多,及早出手,免得有人劫狱。奈何蔡九在黄文炳离开后,被黄孔目忽悠,推迟刑期,终刑场被劫,功亏一篑。

黄文炳又道:“眼见得这人也结连梁山泊,通同造意,谋叛为党,若不祛除,必为后患。”知府道:“便把这两个问成了招状,立了文案,押去市曹斩首,然后写表申朝。”黄文炳道:“相公高见极明。似此,一者朝廷见喜,知道相公干这件大功;二者免得梁山泊草寇来劫牢。”知府道:“通判高见甚远,下官自当动文书,亲自保举通判。”当日管待了黄文炳,送出府门,自回无为军去了。